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糖链抗原50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血清糖链抗原50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54例正常人,62例胃癌及32例胃良性疾病病人血清糖链抗原50(CA50)含量。结果表明:胃癌病人血清CA50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和胃良性疾病病人(P均<0.001);且胃癌早期即有明显增高,晚期增高更为显著。行根治术后其血清含量较术前显著降低而接近正常(P<0.01);术后复发者又再增高,行姑息术或化疗后较治疗前略降低。若以血清CA509kU/L为阳性诊断界值,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2.3%,特异性为93.8%,阳性预计值为92.7%,胃良性疾病的假阳性率为6.3%,正常人假阳性率为3.7%。癌性腹水病人血清和腹水CA50含量均显著高于良性腹水病人(P均<0.001)。提示血清和腹水CA50含量检测在胃癌和癌性腹水的诊断,尤其是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后监测中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发现,多种非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试验可出现异常,T3、T4水平降低;rT3、TSH增高。一些危重病人的病情及病死率也与T3、T4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大肠癌患者机体代谢状态发生改变,可影响甲状腺功能。为此我们对46例大肠癌患者血清T3、T4、rT3和TSH变化进行了观察,以探讨甲状腺激素在本病引起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正常人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6~76岁,平均56岁。均为查体健康者。1.1.2 大肠癌46例,男39例,女7例,年龄32~78岁,平均59岁。所有病人皆经病理或内镜、X线检查…  相似文献   
4.
支链氨基酸治疗肝性脑病4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登学  张翠萍 《医学综述》1995,1(4):181-182
<正>我院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应用支链氨基酸治疗肝硬化性肝性脑病46例,临床苏醒率89%,提示支链氨基酸治疗肝性脑病较传统的治疗方法为优,是抢救治疗肝性脑病的一种有效措施,亦可用于肝性脑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载脂蛋白B(ApoB)与肝病的关系,我们对81例肝病患者和74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清ApoB含量测定。1.临床资料:本文正常人(下称对照组)男44例,女30例;均无肝病。肝病组中,肝硬化60例,慢性肝炎21例,均根据1984年南宁肝炎会议标准确诊。  相似文献   
6.
测定54例正常人、52例原发性肝癌(PHC)、40例肝硬化、29例肝囊肿和2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血清糖链抗原50(CA50)含量。结果为PHC组血清CA50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均<0.01),对PHC诊断的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88.6%,阳性预计值为71.4%。在19例甲胎球蛋白(AFP)阴性PHC中16例CA50阳性,阳性率为84.2%。在小肝癌中CA50阳性率为71.4%。正常人假阳性率为3.7%。提示血。清CA50测定有助于PHC(尤其是AFP阴性和小肝癌者)的诊断,并对肝内占位性病变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54例正常人和105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及良性疾病病人血清 CA-50的含量。结果表明,癌症病人血清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良性疾病组;癌症病人术后血清含量明显降低。CA-50对于胰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胆囊癌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且假阳性率很低。提示血清 CA-50检测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估计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食管癌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建立并应用PCR 技术为基础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对36 例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36 例食管癌组织中29 例端粒酶活性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0 .50 % ,癌旁组织中2 例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00% ;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 = 41.30,P<0 .001);36 例食管癌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17 例伴随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端粒酶活性均呈阳性,而在19 例未伴随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仅有12 例检出端粒酶活性,其活性检出率为63.15% ,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06)。结论 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作为食管癌诊断的指标之一,同时对判断食管癌的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在肝病中的代谢变化,其血清水平对于估计肝病进展程度和预后的作用,以及调节控制HA的变化对肝硬化治疗和预防作用,已成为近年来较活跃的研究领域[1]。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观察了各种肝病患者血清HA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肝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对反映肝内皮细胞功能、肝纤维化、肝硬化中的临床实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1.1受试对象正常对照组:健康查体无疾病的健康人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2~60岁,平均54岁。观察组: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86例;男54例,女32例;年龄28~65岁,平均56岁。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