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我们随机抽取40~49岁、50~59岁、60~69岁及≥70岁正常男、女组及无痴呆脑萎缩男、女组各30例CT扫描,测量了海马回钩问距离。经统计学处理各组男女之间差别无意义及50岁前后的差别有显著意义,但50岁后各组之间差别无意义。脑萎缩组与正常各组之间差别均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3.
肺如同其它器官一样,有它生长发育,相对稳定及退变衰老的过程.在X线片上可出现肺纹理及肺体积的改变.如以儿童或青少年的标准来衡量老年人的肺,则会导致错误的结论.本文讨论老年人肺在这两方面的X线表现,发病原理、病理生理及临床诊断意义.材料(一)老年人200例,平均年龄65.27岁,SD5.45.无明显呼吸道病史的体检者.(二)青年100例,平均年龄23.47岁,SD5.06.无呼吸道病史.(三)100例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平均年龄68.59、SD6.78.  相似文献   
4.
SARS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及其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符合《广东省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诊断标准的SAR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有全胸站立后前位和侧位片;6例行胸部CT扫描。结果 97.8%(45/46)的SARS患者以发热为首发表现,其体征较轻,与影像学改变不符。X线表现:(1)病变分布:两侧肺17例(37.0%);一侧肺29例(63.0%),其中右肺14例(14/29),左肺15例(15/29)。病变局限于1个肺叶者28例(60.9%),分布于2个肺叶者9例(19.6%),3个肺叶者4例,4个肺叶者4例,5个肺叶者1例。多肺叶分布中,局限于一侧肺者1例(1/18),两侧肺分布者17例(17/18)。(2)病灶类型:以肺间质性改变为主,表现为密度不均的斑片状阴影,其内可见增粗和紊乱的肺纹理结构;肺纹理改变型3例(6.5%);间质型18例(39.1%);实质型9例(19.6%),混合型16例(34.8%)。此外还可见肺门模糊1例,少量胸水1例,轻度胸膜反应1例。6例CT扫描,3例急性期表现为磨玻璃样高密度灶或大片状渗出和实变,3例吸收期可见条索状残留灶。结论 SARS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预后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动态X线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X线表现.结果X线改变呈多样性,以肺间质性炎症开始,可进一步累及肺实质;不同X线类型为病变发展的不同阶段;大部分病变经积极治疗后完全吸收;少部分出现一过性进展;少数残留条索、斑点或小片状影.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学动态变化过程有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3岁,农民建筑工。反复咳嗽,气促5月,无发热,胸痛,咯血。 体检:T36.8℃,P100次/min,R20次/min,BP16/10KPa;四肢甲床发绀,肺呼吸音粗,未闻干湿罗音。余无异常体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疑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平片和CT资料.结果19例中,CT符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改变的有8例(42.1%),根据CT典型征象作出其他疾病诊断的有11例(57.9%).结论CT的应用,可以缩小诊断范围,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法鲁氏四联症是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自1954年Lilehei采用根治术治疗,其预后得以改观。据文献报导,外科治疗的死亡率与肺血管的发育有密切关系。本文试图根据平片探讨能否估计根治术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肺如同其它器官,有它发育、相对稳定及退变衰老的过程,如以退变前的肺部X线表现的标准来衡量退变衰老后的表现,则会导致错误结论。本文讨论老年人肺变性的X线表现、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其对肺静脉高压的一些X线表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肠梗阻常见的病因为粘连、炎症、肿瘤等机械性梗阻或血管病变等。在某些患者中,肠梗阻是因某一肠段的动力丧失,小肠平滑肌不能正常地收缩而导致郁滞和梗阻,这被称为假性肠梗阻。1970年,Mal-donado将原因不明之假性肠梗阻称为特发性假性肠 梗阻。我们将收治的4例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讨论,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临床及X线资料 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16~54岁,均是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