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各型头痛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为"清阳之府","诸阳之会"五脏六腑的气血皆上会于头,所以不论外感时邪,还是脏腑内伤,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头痛。在农村工作中,笔者应用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各型头痛,3年来通过35例各型头痛临床观察验证,其效甚佳。认为穴位注射可以发挥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且操作简便更适用于农村。  相似文献   
2.
潘生丁和叶酸治疗秋季腹泻患儿100例疗效观察尤溪县医院吴巧英,张新林我院于1992年10月~1993年12月采用潘生丁和叶酸治疗秋季腹泻患儿100例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秋季腹泻200例均为住院患儿,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1...  相似文献   
3.
HBV感染期间,血清HBV-DNA、HBeAg是代表HBV复制的指标.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了144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HBV-DNA,同时用ELISA法测定了Pre-S:,旨在证实HBeAg、HBV-DNA、Pre-S:三个病毒复制指标的相关性,以了解HBV感染者病毒复制情况.1材料和方法1.1血清标本来源1994年1月~9月我院住院的144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其中52例HBeAg(+)/抗MBe(-),44例HBeAg(-)/抗一HBe(+);48例HBeAg(-)/抗,ute(-).1.2HBV—M检测ELISA法:试剂盒由上海市传染病医院提供.1.3Pre—…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UP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和党参炔苷的浓度,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血浆样品加入适量内标,50%甲醇-乙腈沉淀蛋白,离心后取上清进样。采用ACE Excel 1.7 C18柱(50 mm×2.1 mm,2.1 μm),柱温:40℃,流速:0.6 mL·min-1,流动相由0.1%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组成,采用梯度洗脱,分析时间2.5 min。质谱采用ESI源,正离子检测。大鼠尾静脉注射参芪扶正注射液浓缩液,眼眶采血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药动学参数以DAS 3.0软件处理。结果: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党参炔苷的浓度分别在5~2 000 ng·mL-1、2~800 ng·mL-1、10~4 000 ng·mL-1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 ≥ 0.991 5);日内、日间精密度良好,RSD均小于13.3%(n=6);提取回收率均在79.0%~97.1%之间,RSD均小于11.4%(n=6)。药动学结果表明,黄芪甲苷、党参炔苷和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在大鼠体内的AUC0-t分别为(38.84±17.20)、(23.11±6.84)、(5.32±0.36)μg·min·L-1,t1/2分别为(56.44±28.25)、(47.48±9.54)、(10.01±4.42)min,CL分别为(0.15±0.06)、(1.18±0.47)、(0.47±0.11)mL·min-1·kg-1。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参芪扶正口服液大鼠血浆中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和党参炔苷的含量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204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93例急肝、21例慢迁肝、51例慢活肝、6例重症肝炎、33例肝硬化)和384例正常人进行血清锌、铜、铁测定。两组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1.测定方法与结果:采用WFX-IB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校正曲线法。用1%硝酸稀释血清后,用同1%硝酸配制的标准液直接测定,结果见附表。从附表可见,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锌浓度均较对照组降低,以重肝组最低(P<0.01),其次为肝硬化(P<0.05)、急肝、慢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小柴胡汤及/或小牛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1例。观察其肝功能、HBVM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报告如下。 对象及方法 一、病例选择 按全国病毒性肝炎北京会议标准并具备下列条件者:1.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的慢性肝炎患者;2.血清ALT值≥正常上限值3倍;3.血清抗-HAV-IgM及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建立LC MS/MS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酶孵育体系中伊立替康活性代谢物(SN 38)及其次级代谢产物(SN-38G)的浓度,并对体外孵育条件进行优化。 方法: 采用蛋白沉淀法,用甲醇(含0.1%的甲酸)溶液处理孵育样本后,直接采用 LC-MS/MS 法测定分析。色谱柱采用ZORBAX Eclipse XDB C18柱(2.1 mm×50 mm,3.5 SymbolmA@m),柱温35 ℃,流动相由乙腈 0.1%甲酸水(23∶77 )组成,流速0.3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多反应监测方式(MRM)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单因素法对各孵育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 SN 38、SN 38G分别在2.3 ~920 ng·ml-1、2.5~1 000 ng·ml-1 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 2);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4.6%(n=6);回收率均在74.1%~123.4%之间,RSD均小于13.5%(n=6)。最佳的孵育体系为:肝微粒体蛋白浓度为0.3 mg·ml-1,孵育时间为 30 min。 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 LC–MS/MS法分析快速、灵敏、准确,适于体外孵育体系中SN 38与SN 38G浓度的测定,并为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体外活性测定提供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具有高雄激素、高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等特征。PCOS是妇科内分泌疾病中最具争议的疾病之一,其家族遗传特性已被证明,但目前可能参与其发病的基因尚未完全阐明,并且没有广为接受的PCOS基础致病基因。PCOS的异质性使研究更加困难,目前研究的基因主要是影响雄激素生物合成、转运、作用和调节的基因,与胰岛素抵抗和相关异常有关的基因以及与慢性炎症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尝试建立预测模型,用来评价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458例早期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术。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依此建立预测模型。结果458例胃癌术后患者病理标本中,发生淋巴结转移者99例,占21.6%。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脉管内瘤栓和浸润深度是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相关因素,年龄≥60岁、未分化型、脉管内出现瘤栓、浸润至黏膜下层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截断值为0.156,敏感性为81.2%,特异性为80.5%。结论年龄≥60岁、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未分化型及脉管内出现瘤栓的胃癌患者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本研究建立的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敏感性及特异性高,能够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进而决定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ELISA法测定了153例乙脑患者的乙脑病毒抗体IgM。1.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05例,女48例;年龄为3个月至42岁。轻型和中型共103例,重型和极重型50例。诊断及分型按王季牛主编《传染病学》乙脑诊断及分型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