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对两组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梗阻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组直肠癌手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后的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为3.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年1 月-2013 年12 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PD的350 例患者临床资料,选取13 个临床因素(年龄、性别、重要器官系统合并症、既往腹部手术史、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素、血清谷丙转氨酶、糖类抗原199、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病灶部位、病灶直径、主胰管直径),分析其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重要器官系统合并症、术中输血量、病灶部位 及主胰管直径是影响PD 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后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为术中输血量、病灶部位及主胰管直径;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主胰管直径;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输血量、主胰管直径(P <0.05)。结论输血量、病灶部位及主胰管直径是影响PD 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志磊 《中国医疗前沿》2010,5(20):41-41,6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症状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2008年6月~2010年3月45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共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9例,发生率约为20%,均发生于术后2~11d。所有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出院,于术后14~25d治愈。结论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对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要坚持及早发现、治疗的原则,给予患者胃肠减压,并加强营养支持,以促进疾病的痊愈,进而降低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张志磊 《现代保健》2011,(1):151-152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下置管腹腔灌洗引流(laparoscopic peritoneal lavageanddrainage,LPLD)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SAP)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8月-2009年7月15例早期S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15例无死亡病例,1例于LPLD术后10d因胰腺周围严重感染开腹行坏死绀织清除、置管引流术,余14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SAP采用LPLD能够及时引流腹腔内毒惟渗液、酶性物质,安全、有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SAP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讨论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3例患者起病均有排尿时一过性血压升高症状,B超、CT扫描和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占位性病变。膀胱肿瘤TNM分期,3例患者分别为T2aN0M0、T2aN0M0、T2bN0M0;3例患者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随访12~120个月,平均随访3年。1例随访6年后因肺部转移而死亡:2例于术后2、3年因广泛盆腔淋巴结浸润又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恢复顺利,随访无其他不适。结论: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需经膀胱镜检查及术后病理确诊,TNM分期在Tis、T1、T2期的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分期在T3期以上或位置在膀胱颈口附近,则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晚期贲门癌的手术治疗的最佳途径.方法:通过对52例中、晚期贲门癌手术治疗,在术中显露、切除率、根治程度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先开腹的胸腹联合切口具有术野显露好、切除率高、根治彻底的特点.结论:先开腹的胸腹联合切口为中、晚期贲门癌的较好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17.5、35.0、70.0、140.0μmol/L Res分别处理HeLa细胞24、48与72 h,采用MTT法检测HeLa细胞存活率;应用70μmol/L的Res处理HeLa细胞24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中磷酸化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p-eIF4E)、磷酸化4E结合蛋白1(p-4E-BP1)和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Res作用不同时间后HeLa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相同时间内,随着Res浓度的增加,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F=93.76~637.22,P<0.01);在同一浓度时,随着Res作用时间的延长,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也明显升高(F=8.79~29.99,P<0.01)。70μmol/L的Res作用HeLa细胞24 h后,HeLa细胞中p-eIF4E、p-4E-BP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减少(t=14.93、4.78,P<0.01),caspase-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t=10.68,P<0.01)。结论 Res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eIF4E、p-4E-BP1表达,并诱导caspase-3活化,从而增加HeLa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例胆道损伤病例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术中发现右肝管烧灼伤1例,胆总管横断伤1例,高位胆管损伤1例,胆总管缺损较多1例.术后2例均为胆总管横断伤.结果 6例患者均经补救措施治疗后,胆囊顺利切除,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顺利恢复出院,随访2年,有1例发生胆道感染症状,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加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医生培训,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及时发现并发症,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期手术治疗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1例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前列腺电切术(A组),2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B组),25例行单纯膀胱肿瘤电切术(C组),比较组间肿瘤的复发时间、复发率、复发位置、复发数量以及前列腺窝处肿瘤种植率,综合评价临床同时切除前列腺及膀胱肿瘤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48月,平均18.5月。A组11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11.5月,全部为异位复发,其中3例为单发肿瘤,8例为多发肿瘤,复发率为36.7%,其中6例为T1期,遂行膀胱肿瘤电切术,5例为T2b期,行膀胱部分切除术;B组9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8.6月,全部为异位复发,其中5例单发肿瘤,3例为多发肿瘤,复发率为34.6%,其中2例复发患者为T3a期,遂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6例复发患者为T1期,遂行膀胱肿瘤电切术;C组6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10.3月,其中原位复发2例,4例为异位复发,其中3例单发,3例多发,复发率为24%,复发肿瘤2例分期为T1期,又行膀胱肿瘤电切术,4例为T2a期,遂行膀胱部分切除术;A、B两组间随访时间、复发时间、复发率及前列腺部尿道种植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比较A、C两组间患者治疗情况,两组间随访时间、复发时间、复发率及前列腺部尿道种植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增加前列腺窝种植的风险,对膀胱癌术后复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17.5、35.0、70.0、140.0μmol/L Res分别处理HeLa细胞24、48与72 h,采用MTT法检测HeLa细胞存活率;应用70μmol/L的Res处理HeLa细胞24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中磷酸化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p-eIF4E)、磷酸化4E结合蛋白1(p-4E-BP1)和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Res作用不同时间后HeLa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相同时间内,随着Res浓度的增加,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F=93.76~637.22,P〈0.01);在同一浓度时,随着Res作用时间的延长,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也明显升高(F=8.79~29.99,P〈0.01)。70μmol/L的Res作用HeLa细胞24 h后,HeLa细胞中p-eIF4E、p-4E-BP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减少(t=14.93、4.78,P〈0.01),caspase-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t=10.68,P〈0.01)。结论 Res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eIF4E、p-4E-BP1表达,并诱导caspase-3活化,从而增加HeLa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