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和分析鞣云实素在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在60℃的恒温条件下观察鞣云实素在不同PH的磷酸盐缓冲液(PH分别为1、2、3、4、5、6、7、8)中的水解情况,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鞣云实素及其水解产物没食子酸含量,并比较和分析鞣云实素样品液水解前后鞣云实素和没食子酸含量变化.结果 缓冲溶液PH值在1~3范围内,鞣云实素随着PH值的上升,其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H值在4~8范围内,鞣云实素随着PH值的上升,其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PH值1~3范围内没食子酸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PH值在4~7的范围内,没食子酸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H值在7~8的范围内,没食子酸含量呈下降的趋势.其中在PH值为1时鞣云实素的水解产物没食子酸含量最高,在PH值为3时没食子酸含量最低;结论 鞣云实素在不同PH条件下的含量变化反映了酸碱度对鞣云实素水解反应的影响,本实验研究可为含鞣云实素的中药提取加工、养护、药效学、稳定性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记忆训练对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57例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训练组、计算机辅助训练(computer-assisted training,CAT)组和头针结合CAT组,完成本研究的有12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康复训练(Bobath、Brunnstrom等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和药物治疗,人工训练组给予人工记忆康复训练,CAT组给予计算机辅助记忆训练,头针CAT组是在CAT组的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每周训练5天,2次/d(头针1次/d),30mi/次,训练时间均为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记忆量表评定。 结果:治疗6周后三组患者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等项目评分较训练前均有提高(P<0.05),三组比较,头针CAT组临床记忆量表大部分指标前后差值变化高于其他两组(P<0.05)。 结论: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的记忆功能,疗效优于单纯计算机辅助训练或人工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经针灸疗法的疗效及NHISS、ADL评分的变化。方法选取从2017年3月-2018年9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针灸疗法治疗。分别对比干预前后2组在Mo CA各项评分、NHISS评分、ADL评分、记忆力各项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Mo CA评分较治疗前高,而治疗后研究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定向力、注意、总分较对照组高(P 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NHISS评分较治疗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ADL评分较治疗前高,而治疗后研究组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 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记忆力各项评分较治疗前高,而治疗后研究组记忆力各项评分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针灸疗法应用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有效改善患者记忆力。  相似文献   
4.
韩冰  张建博  华桦 《陕西中医》2014,(3):353-354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记忆训练对脑血管病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符合人选标准的185例脑血管病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训练组、计算机辅助训练(CAT)组和头针结合CAT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康复训练(Bobath、Brunnstrom等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和药物治疗,人工训练组给予人工认知康复训练,CAT组给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头针CAT组是在CAT组的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每周训练5d,2次/d(头针1次/d),30min/次,训练时间均为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LOTCA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三组患者LOTCA项目评分较训练前均有提高(P<0.05),三组比较,头针CAT组LOTCA大部分指标前后差值变化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本法能有效提高脑血管病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优于单纯计算机辅助训练或人工训练。  相似文献   
5.
<正>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是蔷薇科委陵菜植物的带根全草,性平,味甘微苦,分布广泛,种类丰富,可清热凉血解毒,主治肺热咳喘、痢疾、疮疡等症。翻白草具有多类药效成分,其中以黄酮类、苷类、萜类、甾类和多酚类研究最为广泛[1];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齐墩果酸、熊果酸、没食子酸、咖啡酸、木犀草素、槲皮素、山奈酚、原儿茶酸等[2-3]。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菟丝子治疗胰岛素抵抗(IR)的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菟丝子的化合物和有效靶点;使用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预测IR的相关靶点,并利用Uniprot数据库转换成相应的基因名称;选取Cytoscape软件构建菟丝子—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关系图、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绘制柱状图和气泡图;使用Autodocktools软件对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 获得菟丝子的关键化合物10个、药物靶点207个、疾病靶点1 279个、交集靶点122个,得到JUN、AKT1、TP53、RELA、MAPK1和TNF 6个PPI网络核心分子,网络药理学结果提示菟丝子可能通过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FoxO信号通路等121条信号通路参与调控IR。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菟丝子中活性成分槲皮素、苦参碱、β-谷甾醇与核心靶点JUN、TP53、MAPK1和RELA间存在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同时电针拮抗肌和主动肌与单纯电针拮抗肌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痉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30例,脱落1例)和拮抗肌组(30例,脱落2例).拮抗肌组穴取肩髃、臂臑、肘髎、手三里、外关、后溪,于肩髃-臂臑、肘髎-手三里、外关-后溪连接电针,予断...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10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纳入Meta分析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并进一步对治疗后针刺组与药物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被纳入研究的17个RCT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χ~2=21.98,P=0.14,证明其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后OR=2.54,95%可信区间(CI)为(1.91,3.38),经Z检验,Z=6.41,P<0.00001,菱形位于竖线的右侧,提示针刺组和药物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针刺对HAMD影响的评价表明,针刺组与药物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优于其他常用药物,且具有安全性,但仍需更多的大样本RCT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张建博  郑杰 《新中医》2015,47(4):257-25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抑郁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老年抑郁性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归脾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米氮片治疗。并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老年抑郁量表(G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判断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GDS和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GDS和PSQI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抑郁性失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国际生物力学学院(ICB)矫正鞋垫配合踝足矫形器(AFO)改善偏瘫型脑性瘫痪(CP)患儿步行功能效果。方法选取该院96例偏瘫型C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FO治疗组(对照组,n=48)和ICB矫正鞋垫联合AFO治疗组(观察组,n=48)。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ROM)、步行功能(步长、步宽、步速)、自理能力[儿童功能独立检查(WeeFIM)]及生活质量[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TM4.0)]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MAS评分、步宽较治疗前降低(P 0.05),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ROM)、步长、步速、WeeFIM及PedsQLTM4.0评分则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 ICB矫正鞋垫配合AFO应用于偏瘫型CP患儿康复治疗中可改善其肌张力及踝关节功能,并提升患儿步行能力,亦能提高患儿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于促进患儿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