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自体骨髓中的阃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和培养,观察原代和传代细胞的形态。结果:原代培养的BM—MSCs最佳贴壁时间为3d,生长性状不一,呈散在圆形细胞群、散在梭形细胞群、克隆圆形细胞群、花带状细胞群、漩涡状细胞群,而传代培养的细胞,增殖速度较快,性状一致,排列规则,呈饱满的梭行。结论:通过体外非诱导培养获得的自体BM—MSCs,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应用输液调节器控制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及切口愈合不良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0月经持续腰大池加输液调节器控制脑脊液引流治疗的50例术后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颅脑外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脑脊液漏20例,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皮瓣下积液伴脑脊液漏20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应用持续腰大池加输液调节器控制引流脑脊液,配合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术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一种安全、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能够促进脑功能恢复,联合外科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善预后。目的:分析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脑缺血的疗效和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脑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干预,其他3组分别行外科手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或联合治疗。结果与结论: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坏死面积和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外科手术组和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P<0.01);BrdU、BDNF阳性细胞数、微血管数较其他组明显增多(P<0.05)。结果显示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可减少大鼠脑梗死面积,抗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能够促进脑功能恢复,联合外科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善预后。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脑缺血的疗效和机制。 方法: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脑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干预,其他3组分别行外科手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或联合治疗。 结果与结论: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坏死面积和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外科手术组和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P < 0.01);BrdU、BDNF阳性细胞数、微血管数较其他组明显增多(P < 0.05)。结果显示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可减少大鼠脑梗死面积,抗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不同时间点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我科2008-08-2011-10期间收治的105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发病3h、6h、24h、72h、1周、2周的GCS评分,同时发病半年后随访,进行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研究患者不同时间点的GCS评分与其GO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3h、6h、24h、72h、1周、2周的GCS评分与其GOS评分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24、0.948、0.521、0.541、0.597、0.733。结论 (1)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3h、6h、24h、72h、1周、2周的GCS评分与其预后有相关性,GCS评分应作为其估计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动脉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2)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6h的GCS评分与其GOS评分相关系数最大,提示必要时发病后6h内复查头颅CT,观察是否有再出血及颅内其他情况变化,以便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6.
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线拴法制作成年雄性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随机分成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和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各20只,分别在1周后经颈动脉将标记5-溴脱氧尿嘧啶的2×106骨髓间质干细胞悬液和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植入脑缺血大鼠体内。术后每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灌注后1,2,3,4周分别取受损伤脑组织,检测不同时间点体感诱发电位与组织病理学,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在移植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数量减少,水肿明显减轻,体感诱发电位在各时间点的恢复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神经保护性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小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术后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85例患者术后复查头颅CT,70例血肿清除90%,15例血肿清除70%~90%,平均住院20 d,出院后随访3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60例(70.6%),中度残疾10例(11.7%),重度残疾5例(5.9%),植物生存3例(3.5%),死亡7例(8%)。存活者28例存在恶心呕吐,10例眩晕,15例共济失调。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是治疗小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测山羊心脏二尖瓣复合体的解剖结构 ,为比较解剖学积累资料。方法 利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山羊二尖瓣复合体的形态结构。结果 山羊心脏二尖瓣复合体由二尖瓣瓣环、瓣膜、腱索和乳头肌构成 ,二尖瓣瓣环周长为 4 7.0 0± 7.39mm ,前瓣的高度为 7.93± 2 .0 3mm ,宽度为 2 1.5 8± 4 .17mm ,后瓣的高度为 9.89± 1.90mm ;宽度分别为 2 0 .6 1± 4 .2 2mm ;前乳头肌起始点至前瓣、后瓣和后内侧连合的腱索条数分别为 5 .0 6± 1.71,3.19± 1.11,1.2 5± 0 .4 8;后乳头肌起始点附着于前瓣、后瓣和前外侧连合的腱索条数分别为 4 .5 0± 1.88,4 .16± 1.84 ,1.32± 0 .5 4。结论 山羊心脏二尖瓣复合体的各结构与人类相似 ,但形态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1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外科手术对照组和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in-dex(BI)和中国卒中评分(Chinese stroke scale,CSS)。结果:对照组死亡2例,治疗组失访1例;治疗后1个月两组BI和C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开展神经内镜术后血肿复发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9月至2022年1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被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并接受神经内镜术治疗的1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对其随访12个月结果的差异将其区分为复发组(21例)和无复发组(169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血肿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90例患者中有21例出现了血肿复发,复发率为11.05%,无复发16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残余气体量、凝血功能是否异常、术后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血肿侧别、血肿密度、术前血肿厚度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凝血功能异常、术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高密度血肿、双侧血肿、术前血肿厚度> 25 mm是导致慢性硬膜下血肿行神经内镜术后血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神经内镜术后血肿复发率较高,其中凝血功能异常、术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高密度血肿、双侧血肿、术前血肿厚度> 25 mm是导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