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合成新型的两亲性小分子,并通过新的自组装方法制备其纳米材料.方法:用胆固醇对氨基匍萄糖进行疏水改性,使其具有两亲性;用核磁和红外表征目标产物N-胆固醇基琥珀酰基氨基葡萄糖(CSG)的化学结构,结合纳米共沉淀法和超声分散法制备其自组装体,并用扫描电镜、圆二色谱考察其自组装体的性质.结果:CSG通过这种新的方法形成具有高轴向比的纳米纤维状自组装体,分子在自组装过程中采取手性排列的方式.结论:通过设计分子的化学结构、控制自组装的方法和条件,可以得到先进的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2.
生物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其清 《普外临床》1997,12(2):67-69
  相似文献   
3.
复合异种骨的相关研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移植是骨科临床常用的方法,其中异体骨移植越来越受重视。本对复合异种骨的成骨活性物质、植骨材料及骨移植抗感染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且提出了以组织工程的方式将植骨材料和具有定向分化能力的骨髓干细胞进行复合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异种骨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与胶原基组织工程支架进行复合,实现对bFGF的控制释放,从而更有效的实现组织再生功能.方法采用ELISA酶联免疫试剂盒对溶出的bFGF进行定量分析,考察支架对bFGF的短期控制释放过程.结果bFGF可以通过静电作用与胶原基支架结合,均匀分布在多孔三维支架中,48 h后,bFGF的溶出浓度趋于恒定,经过甲醛交联的支架对bFGF的结合量较高;bFGF的结合量受到壳聚糖的含量和交联方法的影响.结论胶原基组织工程支架能够对生长因子在较长时间内实现控制释放,促进组织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5.
uPARAP/Endo180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相关蛋白(uPAR—associated protein,uPARAP/Endo180)、uP—AR和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鼻咽癌组织和3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uPARAP、uPAR和VEG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织中uPARAP的阳性表达见于肿瘤间质的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定位于胞膜和胞质,呈棕黄色颗粒状分布:uPAR阳性染色定位于肿瘤细咆与间质细胞胞浆内;VEGF阳性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鼻咽癌组织中uPARAP、uPAR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9%、81.0%和77.6%;与慢性晕咽炎比较,uPARAP、uPAR和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咽癌组织中uPARAP表达与uPAR、VEGF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uPARAP在角化型鳞癌、非角化型癌和未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66.7%和86.1%随着肿瘤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的下降,uPARAP,表达水平有上升趋势(P〈0.05)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发现,uPARAP的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uPARAP蛋白的表达与鼻咽癌组织病理分级、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无关结论:uPARAP、uPAR和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协同表达对促进鼻咽癌的扩散转移可能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这些指标有望戍为判断鼻咽癌恶性程度和估计患者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合成聚乙二醇单甲醚接枝壳聚糖(mono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grafted-chitosan,mPEG-g- CS),并制备自组装纳米球。方法:利用甲醛连接法将聚乙二醇单甲醚(mono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mPEG)接枝干壳聚糖(ehitosan,CS)分子,得到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改性的壳聚糖衍生物,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核磁共振仪(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超声透析法制备自组装纳米球,并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dynamic laser light scattering,DLLS)表征了纳米球的形态和粒径;以芘为荧光探针,通过荧光检测分析测定了mPEG-g-CS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ar concentration,CMC)。结果:通过FT-IR,~1H- NMR确证了接枝产物的存在;mPEG-g-CS在水溶液中能够自组装形成球状纳米胶束,平均粒径为250 nm。结论:通过甲醛连接法制备mPEG-g-CS,具有制备方法简捷、反应周期短、易操作的优点。利用该产物制备的纳米球有望成为长循环纳米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7.
姜黄素对II相酶GST及NQO酶活性的诱导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姜黄素对II相酶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及NADP(H)醌氧化还原酶(NQO)活性的影响及其诱导机制。用光谱法检测细胞GST酶和NQO酶的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利用蛋白印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Nrf2在胞浆与胞核的分布;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法(EMSA)检测Nrf2与II相酶基因抗氧化反应序列(ARE)结合活性。不同浓度的姜黄素(10~30 μmol·L-1)刺激结肠腺癌HT-29细胞后,能显著诱导GST酶及NQO酶活性的增加,同时能迅速提高细胞内GSH的含量;蛋白印迹和凝胶电泳迁移率结果显示,姜黄素诱导细胞核内转录因子Nrf2积聚,Nrf2-ARE的结合活性增加。姜黄素诱导的II相酶GST酶及NQO酶活性增加与促进转录因子Nrf2由胞浆向胞核发生转位分布和增强Nrf2-ARE结合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一种可用于关节腔注射的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并研究其体内外释药规律.方法:应用O/W溶剂挥发法制备MTX-PLGA微球,对其表面形态、粒径分布进行表征并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内外释药谱;采用HPLC法分析药物含量;体内释放采用大鼠皮下气囊模型.结果:微球表面光滑圆整,平均粒径为(38.47±1.32)μ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2.71±0.84)%和(3.23±0.13)%.体外释放t50为20 d,体外释放速率常数Kr=0.038μg·mL-1·d-1.体内试验显示,在气囊中的释放速率常数KR=0.12μg·mL-1·d-1.结论:采用本法制备的MTX-PLGA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新型的两亲性小分子,并通过新的自组装方法制备其纳米材料.方法:用胆固醇对氨基匍萄糖进行疏水改性,使其具有两亲性;用核磁和红外表征目标产物N-胆固醇基琥珀酰基氨基葡萄糖(CSG)的化学结构,结合纳米共沉淀法和超声分散法制备其自组装体,并用扫描电镜、圆二色谱考察其自组装体的性质.结果:CSG通过这种新的方法形成具有高轴向比的纳米纤维状自组装体,分子在自组装过程中采取手性排列的方式.结论:通过设计分子的化学结构、控制自组装的方法和条件,可以得到先进的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10.
氨基酸重复序列是很多纤维状蛋白质特征,这些序列促进每种蛋白形成自己的拓扑结构[1].胶原蛋白Gly-X-Y肽段的重复出现使得胶原二级结构呈现特征性的聚脯氨酸Ⅱ型(P2)结构,P2结构进一步形成稳定的三螺旋结构,这是胶原蛋白区别于其他蛋白质的特征性结构[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