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three dimension digital manikin,3D DM)在内镜经鼻翼腭窝、颞下窝解剖中的应用。方法12例(24侧)成人头部标本灌注后经CT扫描,将图像导入3Dview软件,重建出3D DM,然后在3D DM辅助下对翼腭窝、颞下窝进行内镜解剖,对头部标本解剖与3D DM视野及相关测量进行比较。结果头部标本解剖与个体化3D DM下视野高度一致,相关测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3D DM为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翼腭窝、颞下窝提供详尽解剖数据,可以术前模拟翼腭窝、颞下窝解剖,对该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具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和评价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完成72例单纯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症状及激素水平变化、影像学资料、手术资料、并发症、随访资料等. 结果 72例病例中非功能性腺瘤22例(30.6%),泌乳素腺瘤24例(33.3%),生长激素腺瘤7例(9.7%),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5例(6.9%),促甲状腺激素腺瘤1例(1.4%),多分泌性腺瘤13例(18.1%);肿瘤全切除56例(77.8%),次全切除13例(18.0%),部分切除3例(4.2%);并发脑脊液漏5例,出现短暂性尿崩6例.术后随访3 ~ 24个月,大部分功能性腺瘤术后激素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术后1例视力变差,其余患者症状亦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 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项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具有全程直视下切除肿瘤的优点,但系统、专业的训练及相应的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辅助胶质母细胞瘤放化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3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戊酸钠辅助放化疗治疗,经6个月治疗评估患者预后,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查阅两组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最大直径、异柠檬酸脱氢酶(IDH)、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甲基化、辅助化疗周期等,并对患者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随访6个月20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3.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DH突变型(β=1.213,OR=3.582,95%CI:2.482~6.313)、肿瘤最大直径≥4 cm(β=1.454,OR=4.083,95%CI:3.235~4.572)、MGMT甲基化阳性(β=2.934,OR=1.034,95%CI:0.283~4.394)是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丙戊酸钠辅助胶质母细胞瘤放化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改良萃取法制备脱细胞神经支架的去髓鞘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改良化学方法制备脱细胞神经支架的去髓鞘与脱细胞效果。【方法】12只成年SD大鼠(230~280g),取双侧坐骨神经,随机分为3组,每组8例,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Hudson组:采用Triton X-200、磺基三甲铵乙内酯-10(SB-10)、磺基三甲铵乙内酯-16(SB-16)处理;改良组:采用Triton X-200、SB-10、SB-16联合脱氧胆酸钠(SDC)及过氧乙酸(PAA)处理。处理后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脱细胞、去髓鞘程度及基底膜保存情况。【结果】形态学检查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udson组中的细胞核结构完全消失,甲苯胺蓝染色为散在同心圆状的髓鞘结构,透射电镜下显示髓鞘板层成分保留,但有崩解断裂,轴突依然存在;改良组细胞核完全去除,与Hudson组不同的是,甲苯胺蓝染色显示为不规则多孔状结构,髓鞘成分消失,透射电镜下显示髓鞘及轴突成分彻底去除,基底膜管壁结构清晰并完整保留。【结论】改良萃取法制备脱细胞神经支架能够有效地去除细胞和髓鞘成分,同时基底膜管结构保留完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16例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手术切除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手术视野好,均在直视下显露及切除肿瘤。肿瘤全切除87.5%(14例),次全切除12.5%(2例)。12例术前视力损伤患者中,术后视力好转83.3%(10例)、无变化16.7%(2例)。术后出现新垂体功能低下56.3%(9例)、新尿崩37.5%(6例)。并发嗅觉减退25%(4例),脑脊液漏(12.5%)及肥胖(12.5%)各2例,颅内感染(6.3%)、脑积水(6.3%)及记忆力下降(6.3%)各1例。随诊2~59个月,无肿瘤复发。 结论 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手术切除颅咽管瘤具有手术视野好,肿瘤全切除率、视力好转率高的优点;脑脊液漏及嗅觉下降的发生率较高,术中应重视颅底重建及对鼻腔黏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model, 3D-DM)辅助下内镜经鼻入路对下斜坡及其相关区域解剖,探讨个体化3D-DM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血管灌注后的12例头颅标本行320排螺旋CT扫描得到DICOM格式图像导入3DView软件重建颅底骨质、血管,整合为3D-DM。模拟内镜经鼻入路下斜坡骨质磨除,明确并测量相关解剖标志间的距离,并行内镜解剖,对比3D-DM与实际解剖相关测量数据,计算骨质磨除的实际完成率。 结果 个体化3D-DM可模拟手术操作,与实体解剖所见一致。3D-DM测量与实际解剖相关测量间无统计学差异。个体化3D-DM可术前明确重要结构的部位、形态、走行及毗邻,可模拟下斜坡骨质磨除并定量测量。内镜经鼻入路可显示下斜坡双侧结构。髁上沟是下斜坡最重要的定位标志。磨除枕髁骨质,可增加侧方暴露。磨除颈静脉结节可暴露后组颅神经的远侧脑池部分。 结论 个体化3D-DM辅助下,内镜经鼻入路可以暴露下斜坡腹侧结构,可术前明确下斜坡的主要解剖标志及其解剖结构位置、特点和变异,为术中安全骨质磨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three-dimension digital manikin,3D-DM)在内镜经鼻颞骨岩部解剖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0例(20侧)成人头部标本灌注后经CT扫描,将图像导入3Dview软件,重建出个体化3D-DM,运用“逆向骨窗形成”技术设计并模拟颞骨岩部骨窗形成。然后在3D-DM辅助下对颞骨岩部进行内镜解剖,对头部标本解剖与个体化3D-DM视野及相关测量进行比较。 结果 通过逆向骨窗形成技术可术前模拟颞骨岩部磨除,头部标本解剖与个体化3D-DM下视野高度一致,相关测量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个体化3D-DM为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颞骨岩部提供详尽解剖数据,可以术前模拟颞骨岩部磨除,提高术中颞骨岩部磨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该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具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