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及尾加压素Ⅱ(U-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36名健康对照儿童,测定患儿急性期(病程〈7d)及恢复期(病程〉14d)血浆ADM和U—Ⅱ水平,分析与疾病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儿急性期血浆ADM和U—Ⅱ水平均高于恢复期和健康对照儿童(血浆ADM:t=20.57和26.26,P〈O.01;血浆U—Ⅱ:t=14.27和7.61,P〈0.01),且疾病不同严重程度患儿间也存在明显差异(F=245.94和304.79,P值均〈0.01)。恢复期患儿血浆U-Ⅱ水平低于健康对照儿童(t=6.99,P〈0.01),但ADM水平仍高于对照组(t=8.98,P〈0.01),疾病不同严重程度患儿间血浆ADM水平相近(F=2.25,P〉0.05),而U-Ⅱ水平比较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69,P〈0.0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症状评分与血浆ADM和U-Ⅱ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84和0.943,P值均为0.000);恢复期症状评分与血浆ADM和U-Ⅱ水平虽在统计学上P值小于0.05,但相关系数较小,因此实际意义不大。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浆ADM和u-Ⅱ均显著升高,水平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提示ADM和U-Ⅱ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可作为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通过检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血清GRα及GRβ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G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笔者医院儿内科住院的226例年龄在3~12岁肺炎患儿,按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分为肺炎组和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Rα及GRβ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对MPP组按照诊断标准分为普通MPP组和RMPP组,观察两组血清GRα及GRβ水平变化。结果 MPP组血清GRα水平(19.73±5.05ng/ml)明显高于肺炎组(11.76±3.46ng/ml)和对照组(9.41±3.31ng/ml)(P<0.01),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Rβ水平在MPP组(9.40±2.37ng/ml)和肺炎组(9.67±2.13ng/ml)则明显高于对照组(7.71±1.98ng/ml)(P<0.01),而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GRα/GRβ比值(2.29±0.94)明显高于肺炎组(1.31±0.57)和对照组(1.36±0.73)(P<0.01),而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PP患儿中血清GRα水平和GRα/GRβ比值显著高于普通MPP组(24.49±3.16ng/ml vs 16.49±3.17ng/ml,P<0.01;9.58±2.49 vs 2.90±0.99,P<0.01),GRβ水平(9.13±3.19ng/ml vs 9.58±2.49ng/ml,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MPP和RMPP中存在着GRα的优势表达,GRα/GRβ比值增大,尤其在RMPP中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绍兴地区1998~2007年新生儿出生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燕  张佩红  陈啸洪  王卓英 《安徽医学》2010,31(9):1126-1127
目的了解绍兴地区10年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展趋势,分析新生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寻找干预方法。方法查阅绍兴市妇幼保健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围生儿数据季报表"及"出生缺陷儿报告卡",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登记、收集、分析。结果 10年共监测围生儿数46919例,围生儿出生缺陷651例,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3.87‰,出生缺陷的前几位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多指趾畸形、唇裂、腭裂、唇裂合并腭裂。与户籍、文化程度、孕期疾病及有害因素相关。结论出生缺陷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相关,也有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多因素协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变化与患儿支气管哮喘活动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绍兴市人民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98例为慢性持续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治疗的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40例为缓解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健康的儿童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受试者外周血中Th17及CD+4CD+25Treg。结果三组间Th17、CD+4CD+25Treg和Th17/CD+4CD+25Tre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274、7.813和3.526,P<0.05)。Th17、Th17/CD+4CD+25Treg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3、0.485,P<0.05),CD+4CD+25Treg与C-ACT评分呈负相关(r=-0.562,P<0.05),Th17与CD+4CD+25Treg呈负相关(r=-0.273,P<0.05)。结论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Th17免疫应答增强,CD+4CD+25Treg免疫功能下降,支气管哮喘的活动状态与外周血中的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血白介素-8(IL-8)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急相蛋白(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相关性。方法将28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病原体的类型分为3组:病毒感染组167例、细菌感染组76例、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组44例,分别抽取3组患儿的血液测定IL-8、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血白细胞分类计数,并与38例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IL-8与C-反应蛋白(CRP)、转铁蛋白(TRF)、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间均具有相关性(P<0.001);4组患儿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CRP、TRF、IL-8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IL-8可作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7.
x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儿童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白介素-8(IL_8)是一种化学趋化因子,选择性趋化中性粒细胞(PMN),并能诱导和增强PMN脱颗粒及杀菌作用,近年来在肺部感染炎症反应中倍受重视[1]。通过测定CAP患儿血清IL_8水平,研究其变化规律及其与CAP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为CAP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我们对186例CAP患儿血IL_8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CAP组为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本院儿内科收住院的CAP患儿186例,男102例,女84例;年龄2个月~14岁。按病情的严重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轻…  相似文献   
8.
龙胆泻肝汤是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常用方剂,治疗肝火挟湿热所致的头痛、头晕、目赤、胁痛、口苦、耳肿耳聋,或湿热下注、小便淋浊等症。笔者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疗效亦佳。现举例如下。一、泛发性湿疹邓某,男,73岁,退休工人。主诉:全身皮肤泛发红斑、瘙痒,抓破糜烂1年余,每因食鱼烟酒而复发。在省某医院就诊,诊断为“泛发性湿疹”。前两次发作时住院治疗,服用激素和外用药,丘疹结痂、红斑大部分消失而出院。1985年12月30日,因饮葡萄酒数杯,当晚身痒难忍,于1986年1月3日来我院中医科门诊。症见头面、躯干、四肢等处密集红斑丘疹,抓破处有脓血渗出,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联合常规疗法对小儿心肌酶谱异常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疗效。方法选择156例心肌酶谱异常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吸入皮质激素和(或)白三烯调节剂],治疗组加用玉屏风散,两组均治疗3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临床症状评分(C-ACT)、肺功能(FEV1%、PEF%)、心肌酶谱,并选择同期儿童保健门诊体验的健康儿童40名心肌酶谱为对照。结果与健康组比较,两个用药组患儿CK-MB、CK、LDH均升高(P〈0.01),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CK-MB、CK、LDH、AST均降低(P〈0.01,P〈0.05);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CK-MB、CK、LDH、AST均降低(P〈0.01,P〈0.05); 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C-ACT评分、FEV1%、PEF%均升高 (P〈0.01,P〈0.05)。与本组治疗后比较,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CK降低(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K-MB、CK降低(P〈0.01,P〈0.05),C-ACT评分、FEV1%及PEF%升高 (P〈0.05)。结论玉屏风散能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改善临床症状及心肌酶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氨溴特罗联合孟鲁司特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症状评分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孟鲁司特治疗,B组给予孟鲁司特联合氨溴特罗治疗,C组给予氨溴特罗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C-ACT)及肺功能(PEF变异率)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2周B组C-ACT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4周C-ACT评分A、B、C 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2周PEF变异率B组明显低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4周PEF变异率A、B、C 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氨溴特罗能显著改善CVA患儿的C-ACT评分和肺功能,与孟鲁司特联合使用,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