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对临床高度疑似颅内感染病原学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的30例高度疑似颅内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共留取脑脊液mNGS标本30例,同时进行微生物培养。采集患者病史、体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分析脑脊液mNGS技术对高度疑似颅内感染病原学诊断的价值。结果 脑脊液mNGS总体检测阳性率(43.33%)高于常规培养法(10.00%),mNGS检测时间中位数(36.3 h)低于常规培养(104.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GS对总体颅内感染特异度为76.92%,灵敏度为58.82%;常规培养对颅内感染特异度为100.00%,灵敏度为17.65%,mNGS对颅内感染预测的灵敏度较常规培养高,且其对于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较高。结论 mNGS能够快速检测脑脊液感染病原体,可为临床早期精准治疗提供重要的病原学依据,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孤立性髂内动脉瘤(ⅢAA)患者行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7年7月本科收治的21例行腔内治疗ⅢA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6.7±13.5)min,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9±1.2)d,平均随访时间(24.3±6.7)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除2例患者出现轻微臀肌跛行外,其余患者未有不适。结论腔内治疗术对ⅢAA患者治疗效果好,且相对于开放手术而言,其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的身体条件要求较低。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1岁,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1月余”住院治疗,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咳痰,体温最高38.9℃,多于晚上7点起热,可自行降至正常范围,咳铁锈色粘痰,易咳出,至鄢陵县人民医院查胸部CT提示肺部多发空洞(图①,图②,图③),血糖最高30.5mmol/L,诊断为“1.肺部感染2.糖尿病”,积极控制血糖并给予“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氟康唑”静脉应用10余天,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较前好转后出院。出院10天受凉后,再次出现发热,转至我院治疗。入院后查体:营养状况啰较差,桶状胸,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音。血常规:13.4×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79.7%,血红蛋白102.0g/L,糖化血红蛋白9.52%,C反应蛋白169.54mg/L,降钙素原0.01ng/ml,血沉99mm/h,T-SPOT阴性,真菌葡聚糖(G试验)阴性,人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阴性,痰培养:根霉菌(菌落计数:4×109cfu/ml),气管镜:右上叶尖段支气管管腔肥厚闭塞,肺泡灌洗液培养:根霉菌。病理:(右B1)黏膜急、慢性炎伴炎性肉芽组织增生及局灶坏死。诊断为“1.肺毛霉病2.糖尿病”,予两性霉素B(30mg)应用,期间体温正常,20天后复查胸部CT(图④、图⑤)和气管镜(图⑥),胸部CT提示较前进展,气管镜:右上叶尖段管腔闭塞。肺泡灌洗液培养:根霉,右B1病理(图⑦,⑧):见部分坏死、渗出,其中见部分软骨组织及真菌孢子及菌丝。予两性霉素B应用并联合泊沙康唑(10mg,BID,PO)。1月后随访患者诉院外复查胸部CT较前好转。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应用开窗及分支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fenestrated/branched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f/b EVAR)治疗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对2018至2019年于南京鼓楼医院血管外科行f/b EVAR治疗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胸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43例, 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62例。结果共重建分支动脉336条, 技术成功率94.3%。100例(95.2%)患者获得随访, 其中再次手术干预6例(5.7%), 死亡11例(10.5%)。随访期有完整影像学资料患者69例:以最近一次胸腹主动脉CT为基准, 主动脉正性重塑患者58例, 负性及不确定重塑患者11例;存在内漏31例(29.5%), 包括Ⅰb型7例(6.7%), Ⅱ型8例(7.6%), Ⅲa型1例(0.95%), Ⅲc型13例(12.4%), Ⅳ型2例(1.9%)。结论应用f/b EVAR技术治疗TAAA中期随访结果满意, 降低内漏的发生率是f/b EVAR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6.
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 SFI)在脓毒症休克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脓毒症肺损伤的治疗先前已有研究,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从SFI调控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从而介导线粒体自噬方面,分别从临床、动物实验等探讨SFI对于脓毒症肺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EICU)收治的脓毒症肺损伤确诊患者70例,检测患者第1、5天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 RT-qPCR)检测患者第5天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动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利伐沙班治疗高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纳入218例高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或并发肺栓塞)患者,高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根据日剂量分为10 mg组、15 mg组及20 mg组,抗凝治疗周期至少3个月,所有患者均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患者基线资料、静脉通畅情况及出血事件。结果 3组患者年龄及血栓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 mg组年龄≥75岁的患者占比更高且患者多为周围型血栓(P<0.01),经过6个月的随访,10 mg组、15 mg组及20 mg组患者的静脉总通畅率分别为87.64%、91.52%及9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0 mg组静脉不通畅的患者呈现增加的趋势;随访期间10 mg组、15 mg组及20 mg组分别有3例、5例和11例患者发生出血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mg组和20 mg组各有1例大出血事件,10 mg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20 mg组。结论 利伐沙班15 mg同样适用于高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能否使用利伐沙班10 mg仍需大样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利伐沙班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62例高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利伐沙班血药浓度,分析不同剂量组峰浓度和谷浓度的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以及肾功能等因素与利伐沙班血药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的利伐沙班峰浓度和谷浓度在不同剂量组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峰浓度3组之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 mg组患者的谷浓度均高于10 mg组及15 mg组(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中影响利伐沙班峰浓度的因素有年龄、BMI、肾功能以及胺碘酮,影响利伐沙班谷浓度的因素有年龄、BMI和肾功能,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仅筛选出BMI和肾功能,其余因素则被剔除。结论 BMI和肾功能与利伐沙班峰浓度和谷浓度有相关性,因此对于异常体重或者肾功能不全的高龄患者,血药浓度监测可以用于评估患者体内利伐沙班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