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总结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技巧。 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展的95例经脐单孔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SILS-TEP)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技巧。 结果95例SILS-TEP手术,2例中转为常规三孔TAPP手术。单侧手术时间(66.74±10.95)min。术后发生血清肿3例,脐部切口感染2例,无阴囊血肿、慢性疼痛、补片感染和脐部切口疝,随访期间无复发。主要技巧包括:对常规单孔Port进行改良/造和带吸引电钩有助操作;脐下缘弧形切口有利于隐匿瘢痕;左右手交叉操作;疝囊用电钩分离或分离钳接电后分离。 结论熟练掌握单孔条件下的手术技巧及规范操作的TEP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认识下腹部的膜解剖,印证部分解剖结构的认识。 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完成281例后鞘后入路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手术,从后鞘后的角度来观察下腹部腹膜前的膜解剖结构。通过手术视频、照片以及对文献的检索与溯源,来进一步描述手术中观察到的解剖结构。 结果腹直肌后筋膜独立存在,腹横筋膜(TF)源自侧方扁肌,存在三种不同类型,气腹状态下TF为单层立体结构,髂耻束是TF的延续。 结论鞘后视野的发现进一步印证部分解剖认识,有助于理解下腹部膜解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鞘后入路,经脐缘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SIL-TEP)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4家医院施行的后鞘后入路SIL-TE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卡罗莱纳舒适量表、数值评定量表和手术切口满意测评问卷来评定生活质量、手术满意度和切口美容效果。结果 共纳入500例患者,其中男性450例、女性50例,平均手术时间:单侧56.6 min,双侧77.2 min。术中并发症中,腹膜破损150例,精索血管损伤4例,无大血管、输精管、肠管和膀胱损伤,无一例中转为常规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中,血清肿28例,血肿5例,阴囊水肿19例,尿潴留2例,切口感染3例。术后6、24和48 h平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依次为2.6、1.7和0.6。术后半年生活质量量表中各项平均得分依次为:异物感0.008,疼痛0.016,活动受限0.002;手术满意度5分者479例,美容满意度平均9.9。平均随访13.9个月,期间疝复发3例,无切口疝和补片感染。结论 后鞘后经脐缘SIL-TEP安全可行,而且在术后疼痛、生活质量和手术瘢痕等方面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采用侧方入路行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6月至8月完成的37例侧方入路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51.21±18.0)岁,BMI平均(22.68±2.52)kg/m2.总结分析患者病历资料、疝类型、手术细节及术后情况,归纳手术经验,建立规范六步...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透视工作中,某些操作者往往不自觉地延长无益的曝光时间。这无论从防护观点还是从X线管使用的寿命来看都是不利的。为此,我们用一个多谐振荡器作为透视曝光自控器代替脚闸。效果较好。多谐振荡器的周期取决于两组电阻电容各自的乘积,无论改变哪组的电阻R或电容C的数值,其振荡周期均会发生相应改变。我们将C_1、R_1、W_1这组设为曝光组,时间在1~8秒范围内,将C_2、W_2这组设为间隙组,时间在0.2~0.5秒之间。照图安装完毕后,仅需调整W_1即可使用。除电位器W和电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内镜完全腹膜外Sublay(totally extraperitoneal Sublay,TES)修补是近年治疗腹壁疝的新进展,腹膜前层面修补有助于进一步减轻腹壁创伤。笔者描述了剑脐入路内镜下全腹膜外途径的腹膜前修补上腹中线腹壁疝的初步尝试。 方法回顾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采用该项手术的9例患者,记录与分析患者资料、疝与手术情况、术后情况与短期随访结果。 结果9例患者均完成修补,手术时间(128±54)min,术后恢复快,无患者因并发症再次入院。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仅1例术后发生血清肿。短期随访期间(2~6个月)无术区感染、疼痛、穿刺孔疝与复发等。 结论腹膜前修补有助于进一步降低TES修补对腹壁的创伤;与耻骨上入路比较,剑脐入路能更方便进行中、上腹小型腹壁疝的腹膜前修补。  相似文献   
7.
成人脐疝在腹壁疝中发生率较低,既往术式多采用开放入路,疗效欠佳且影响美观。腔镜技术在腹壁疝中逐渐普及,而脐疝腹腔镜修补多采用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但此术式需要价格昂贵的“防粘连”补片和枪钉,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且有慢性疼痛、肠漏、肠黏连等风险。近年来,有研究报道通过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技术修补脐疝,避免补片直接与肠管接触,降低了术后肠漏、肠粘连等风险,然而该技术在建立两个操作孔上存在一定困难,有损伤腹壁血管的风险。为此我们团队在熟练掌握单孔技术前提下,在2020年1月8日完成一例单孔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的脐疝修补术,且不破坏白线的解剖结构,该术式在降低腹壁血管损伤及Trocar疝形成风险、减轻腹壁损伤上有自己的优势,可作为常规腹腔镜手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