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1例血府逐瘀汤合五苓散类方治疗不寐的个案报道,拓展祛瘀行水法治疗不寐的新思路。分析血府逐瘀汤合五苓散治疗瘀水互结型不寐的辨证论治思想,阐述审查病机对于治疗不寐的重要性。血府逐瘀汤合五苓散类方对于瘀水互结型不寐疗效显著。治疗不寐,病机审查作用关键,气血调畅于内,阴阳顺时出入,则睡眠自安,精神自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五味降压散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血压和血脂的影响。方法:40只14周龄SHR随机分为模型组、五味降压散组(五味组)、牛黄降压丸组(牛黄组)和缬沙坦组,另取10只血压正常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五味降压散3 g·kg~(-1)大鼠灌胃给药(相当于人临床每日用量的12倍),连续16周给药;每周测定大鼠血压1次以观察药物降低血压效果;腹主动脉采血,取血清,进行生化检测,观察降低血脂作用。结果:给药4周时,模型组收缩压为(218.28±20.81)mm Hg(1 mm Hg=0.133 k Pa),五味组收缩压为(201.07±9.85)mm Hg,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8周时,模型组收缩压为(211.13±17.01)mm Hg,五味组收缩压为(204.86±17.64)mm 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6周时,模型组收缩压为(217.25±13.07)mm Hg,五味组收缩压为(195.83±15.76)mm 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五味组的总胆固醇(1.57±0.05)mmol·L~(-1)、三酰甘油(0.55±0.72)mmol·L~(-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27±0.02)mmol·L~(-1)显著低于模型组的(1.69±0.08)mmol·L~(-1)、(0.70±0.12)mmol·L~(-1)、(0.33±0.03)mmol·L-1(P0.05)。结论:五味降压散可明显降低SHR血压、血脂,具有明显的降低血压、降低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SHR大鼠为模型,探讨天母降压散的降压作用及其相关降压机制,为临床应用天母降压散治疗高血压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HR雄性大鼠6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模型组,缬沙坦组(12 mg·kg~(-1)),卡托普利组(9 mg·kg~(-1)),氢氯噻嗪组(6.25 mg·kg~(-1)),天母降压散低剂量组(0.36 g·kg~(-1)),天母降压散高剂量组(1.44 mg·kg~(-1)),以WKY大鼠作为正常组,连续灌胃给药16周。采用Softron BP-2010A智能无创血压计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和心率(HR);采用Adobe Photoshop CS5软件分别对左耳廓、后足固定选取区域对图像进行分析,以评估其对血瘀证的影响;采用Vevo 2100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检测大鼠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FS),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然后处死大鼠并取材(血液,心脏,主动脉,肝脏,肾脏,胫骨),记录心、肝、肾的质量和胫骨长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脏及胸主动脉病理变化;分离血清血浆,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3甲氧基肾上腺素(MN),尿素(UREA)及尿酸(UA)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分析各组胸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BP及HR升高(P0.05),8周和16周后足r值降低,g值升高(P0.05),LVEF,FS降低,LVESV,LVIDs及IVSd升高(P0.05),心脏质量,心脏质量/胫骨长,肝脏质量,肝脏质量/胫骨长,血浆MN,UREA及UA含量均显著升高,并促进主动脉i NOS,VEGF蛋白的表达(P0.05)。与模型组比较,天母降压散给药组可持续降低SHR大鼠SBP,维持HR稳定(P0.05),升高后足r值,降低后足g值(P0.05),LVEF,FS升高,LVEDV,LVESV,LVIDd,LVIDs降低(P0.05),升高血清NO含量,降低肝脏质量,肝脏质量/胫骨长,血浆MN,UREA,UA含量(P0.05),并下调主动脉i NOS,VEGF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天母降压散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与保护心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儿茶酚胺及镇静镇痛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鱼腥草破壁饮片对内毒素致家兔发热的解热作用及血液中内毒素含量,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制备家兔发热模型,测量给药前及给药后4 h各组家兔体温,观察鱼腥草破壁饮片对致热家兔体温的影响;4 h后,耳缘静脉采血,检测全血中白细胞数量,血浆中内毒素含量,以及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反应因子IL-6、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温、全血中白细胞含量、血浆中内毒素含量以及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均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鱼腥草破壁饮片高、中剂量组能显著地降低致热1 h后的家兔体温;并且,其可显著降低全血中白细胞含量、血浆中内毒素含量。与鱼腥草传统饮片组比较,鱼腥草破壁饮片可显著降低致热1 h后的家兔体温、全血中白细胞含量以及血清中IL-6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鱼腥草破壁饮片和传统饮片均可不同程度降低IL-1β、TNF-α含量。结论:鱼腥草破壁饮片可显著清除家兔体内内毒素,使其体温下降,且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饮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实验探究五味降压散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是否有利尿作用。方法:14周龄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氢氯噻嗪组(噻嗪组)和五味降压散组(五味组),每组10只。10只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五味降压散以3.2 g·kg-1的浓度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2周;给药期间动态观察4组大鼠的收缩压(SBP)、24 h尿量、24 h尿蛋白含量(TP)变化。每两周固定时间测定大鼠血压1次以观测药物降压效果;每两周做1次代谢笼收集各组大鼠24 h尿液,观察尿量并用双缩脲法做24 h尿蛋白定量(TP)测定。结果:五味组给药0~11周SHR尿量有增加趋势,给药12周时,尿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味组在给药4周、6周时TP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TP值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五味降压散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相似文献   
6.
细辛用量能否过钱,历来有争议,这也影响了细辛临床效用的正常发挥。基于古代文献,对细辛用量之争进行梳理,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分析比较古人观点之对错偏颇,以期对临床形成指导作用。研究后发现,临床上细辛处方要点主要在于剂型、剂量、煎煮时间的把控上。细辛以散剂入药当遵循"辛不过钱"论,以汤剂入药则可在辨证的前提下"过钱"使用,与此同时,必须久煎,方可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中芍药的量效关系及配伍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系统整理《伤寒杂病论》中含有芍药的条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二元相关性分析芍药剂量与相关因素之间关系。结果:54首含芍药的方剂经筛选,共纳入41首,占《伤寒杂病论》全部方剂比例为15.89%。二元相关性分析显示,芍药单次用量与药味数、用水量有相关性(P0.05),而与剩余水量、单次服用水量和服用次数无相关性(P0.05)。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芍药是否为主药仅与芍药单次用量关系密切(P=0.011),其他进入模型的相关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芍药为主药的芍药单次用量显著高于芍药为非主药的芍药单次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伤寒杂病论》中作为基础"对药"使用的是芍药甘草汤、枳实芍药散,并且芍药多与炙甘草、桂枝、当归、茯苓和白术配伍使用。芍药进行配伍应用时,芍药作为主药的芍药单次用量高于其作为非主药的单次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量效关系可以发现临床应用芍药时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使用剂量可依据辨证其是否作为主药、药味数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8.
熟地黄是地黄加工炮制的产物,在其蒸煮过程中,性味、功效发生了改变。对此历代医家认识不一,最大的争议就是熟地是否滋腻碍胃,这也影响了熟地的临床运用,使其不能更好地发挥临床疗效。通过剖析有关地黄加工炮制、临床运用的代表著作,梳理其制用源流与相应的功效变化,着眼于临证之用分析对比代表医家的不同学术观点,能够对熟地是否滋腻碍胃有深入客观的认识,从而纠正观点之偏颇,并指导临床,使熟地之用尽其全能。  相似文献   
9.
邓冬  王伟  李雪丽  李韶菁  弓铭  王佩佩  马晓云  赵慧辉 《中草药》2017,48(21):4565-4570
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疾病,是由多个要素和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特别是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的。该病具有多个阶段和个体差异性较大的特点。然而遗传与环境因素通过何种途径使血压上升,机制尚不明确。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钙拮抗剂作用、舒张血管、改善内皮功能、影响血液流变学、改善胰岛素抵抗、利尿、调节血脂、减轻体质量、调节雌激素受体α(ERα)等方面。通过文献检索,对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以期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藏医学脉诊理论和方法极富民族特色,其形成、发展深受其他医学的影响。基于藏族发展史对藏医脉诊史进行梳理,并对藏医脉诊形成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的中医脉诊进行比较,有助于理解藏医脉诊的内容和方法,评估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为中医脉诊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