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萍  廖琳虹  林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656-3657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检测快速、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在提高了检验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实验数据,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无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受到影响。为确保血液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笔者在使用Poch-100i血细胞分析仪过程中,全面做好分析前、分析巾、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了解龙岩市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总体情况,促进筛查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提高整体检测能力。方法采用血清学考核和职能工作问卷调查两个部分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所有筛查实验室进行综合考评。结果2011-2013年所有具有筛查资格的实验室均参加室间质评,参加率为100%;考评综合成绩均为合格,合格率100%,其中良好以上成绩2011、2012、2013年分别为96.3%、100%、100%。血清学检测结果: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盲样考核正确率100%,梅毒盲样考核正确率分别为69.6%(2011年)、100%(2012年)、92.9%(2013年)。职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实验室均建立标准操作规程(SOP),部分实验室SOP文件未能及时更新;大多数实验室进行室内质控,实验原始记录基本完整,均建立生物安全制度,部分实验室存在室内质控不够规范、仪器未及时校准等情况。结论龙岩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质量考评结果总体水平较好,能够满足艾滋病筛查工作的需要,但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人员培训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弓形虫寄生于组织细胞中,猫科动物为其终宿主,哺乳动物(包括人类)是主要的中间宿主。因此弓形虫病是人畜共患疾病,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弓形虫病通常经过胎盘或输血等血源性传播、摄食未煮熟肉类或受弓形虫卵囊污染的水源及食物而感染人类。临床上可导致胎儿畸形、儿童智力发育障碍;还可造成脑炎,心肌炎,肾炎,肝炎等。此外弓形虫病常使猪、牛等家畜大量发病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社会负担。1972年我市永定县湖坑镇曾从家兔中分离到弓形虫,表明本地区家畜中存在该病原体的感染。为了探索我市此病流行情况,为今后防治提供依据,我们于2005年对我市范围内的部份人畜作了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龙岩市艾滋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龙岩市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五年期间共检测各类人群8142人,检出HIV抗体阳性102例,病例数逐年增加,20~49岁占86.3%,感染者中初中文化以下占82.3%,经性传播占74.5%,职业以农民工和无业者为主,占52.6%。结论龙岩市艾滋病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流动人口起桥梁作用,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应采取切断性传播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疫情的进一步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调查分析龙岩市2015年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发病情况及感染来源进行分析,应用血培养、血清试管凝集试验和RT-PCR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共发现5例布鲁氏菌病例,血清抗体滴度均≥1:800;对5例可疑病例进行布鲁氏菌分离培养,分离到2株羊种布鲁氏菌;对4例可疑病例血浆样本及血液增菌培养物进行RT-PCR检测,1例布鲁氏菌阳性.结论 2015年龙岩市5例布鲁氏菌病疫情,因养殖户接触病羊导致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龙岩市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HCV)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龙岩市2013—2022年丙肝病例数据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龙岩市2013—2022年累计报告丙肝病例1 188例,年均发病率4.51/10万,各年发病率总体下降;病例月份占比在6.2%~9.9%,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率较高的地区是武平县(8.09/10万),其次为新罗区(6.02/10万,χ2=200.95,P<0.05);男女性别比1.5∶1,男性发病率(5.26/10万)高于女性(3.75/10万,χ2=32.61,P<0.05);发病年龄以40~69岁为主(69.0%,820例),其中以50~59岁组占比(29.5%,350例)和发病率(9.75/10万)最高,各年龄组年均发病率随年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577.26,P<0.05);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待业人员为主(68.4%,812/1 188)。结论 龙岩市应加强辖区人群健康宣传教育,加强各项防治措施,有效遏制丙肝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分析17年间闽西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因素的变化与现状,在1988-1992年第1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分布调查,2008年第2次全省重点寄生虫病分布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该调查.方法 采用入户问卷的调查方式,1户调查1人,1问1答,被调查者现场完成作答.结果 闽西农村的卫生状况有了改善,三格式化粪池的使用率达36.8%...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016年龙岩市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肠炎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以明确病因。方法采集患者粪便标本和YH超市卤水、卤制鹌鹑蛋进行常规病原学分离培养,对可疑菌株用VITEK 2Compact进行系统生化鉴定及血清分型。对分离的肠炎沙门菌菌株进行PFGE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从病人粪便中分离到31株、从卤制鹌鹑蛋中分离到1株共计32株肠炎沙门菌。对其中24株进行分析。PFGE图谱显示24株菌中有23株条带完全一致,1株与其他23株条带存在差异,两者相似度为91.7%。24株菌株耐药性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测及分子分型,证实本起食物中毒事件系由同一来源的肠炎沙门菌引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龙岩市肠炎沙门菌的耐药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57株肠炎沙门菌包括源于食物中毒、食品和医院的散发病例等,对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采用药敏反应板定量测定菌株对16种常用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 57株肠炎沙门菌均对诺氟沙星、头孢西丁、复方磺胺、阿奇霉素、头孢他啶等5种抗生素敏感。部分菌株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四环素、多粘菌素B等存在不同程度耐药,耐药率最高的是萘啶酸(93.00%),其次是氨苄西林(74.00%)和链霉素(54.00%)。随着时间推移,肠炎沙门菌有耐药增强的趋势。结论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现象应引起重视,需加强对多重耐药株的监控及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