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4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底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AION)是由于供应视神经血源的小血管发生缺血性病变 ,致使视神经局部供血不足 ,引起视神经局部缺血缺氧、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的疾病 ,是≥ 60岁老年人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 ,我们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 41例老年AION患者 ,取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瞳孔时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27眼)散瞳后小瞳孔的白内障患者采用钝性分离及非切开的牵拉法扩大瞳孔,进行原位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6~12mo,所有病例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力0.1~0.2者5眼,0.3~0.5者14眼;0.8以上者8眼。结论:采用钝性分离及非切开的牵拉扩大瞳孔法,原位超声乳化可使小瞳孔的白内障恢复良好的视力和生理性圆瞳孔或近圆瞳孔,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羊膜加前部巩膜覆盖对防治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植入暴露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羊膜联合自体或异体巩膜为加固物对13例(13眼)行Ⅰ、Ⅱ期HA义眼座植入,随访12~20mo。结果:13例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在行HA义眼座植入时采用羊膜联合前部自体或异体巩膜覆盖加固有利于结膜创口的愈合,预防创口裂开,减少义眼座暴露。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新西兰兔缺血再灌注时视网膜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及银杏叶提取物对此改变的影响。方法  30只 (6 0眼 )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10只 (2 0眼 )、模型对照组10只 (2 0眼 )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 10只 (2 0眼 )。造模后取视网膜组织 ,分离视网膜细胞线粒体。用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及还原性辅酶Ⅰ (NADH)氧化酶、琥珀酸氧化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结果 新西兰兔缺血后视网膜细胞线粒体的呼吸功能有所损伤 ,表现为呼吸控制率、磷氧比和氧化磷酸化效率均较假手术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各种氧化酶的活性亦有明显下降。银杏叶提取物组动物的这种改变明显减轻。结论新西兰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细胞线粒体的功能明显受损 ,而银杏叶提取物对此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胡文学  廖海兰  黄小花 《广东医学》2016,(11):1607-1609
目的:探讨鼻泪管阻塞模型理想的制作方法,以及动物模型鼻泪管阻塞的判断方法等。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金葡组4只8眼行鼻泪管损伤后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扎组4只8眼行鼻泪管损伤后缝线结扎,另一组2只4眼作为对照组,行鼻泪管损伤后不做进一步处理。观察损伤后3、7、14 d的临床表现及14 d时的泪道冲洗结果,泪囊造影情况,比较这些制作鼻泪管阻塞模型方法的成功率、临床表现等。结果结扎组鼻泪管阻塞成功率为100%(8/8),金葡组成功率为25%(2/8),对照组为0(0/4)。金葡组与结扎组、金葡组与对照组、结扎组与对照组比较,成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泪道阻塞眼均有溢泪,泪道冲洗不通,泪囊造影示泪囊显影,鼻泪管不显影,但分泌物较少,金葡组早期分泌物较多。结论兔可作为鼻泪管阻塞模型较理想的实验动物,结扎法是制作兔鼻泪管阻塞模型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抗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抗体对体外培养的滤过泡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手术修复人眼小梁切除术后失败滤过泡修复时切除下来的瘢痕组织进行组织块培养,获得成纤维细胞(FB).将0、0.01、0.1、1μg/mL抗TGF-β2抗体作用于FB 24h以及0.14μg/mL(半数抑制率质量浓度,IC50)抗体作用0、24、48、72h,通过生物化学显色法、RT-PCR法检测抗TGF-β2抗体对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在FB中加入0、0.01、0.1、1μg/mL抗TGF-β2抗体作用24h及IC50质量浓度处理0、24、48、72h,结果显示随着抗TGF-β2抗体质量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依次减少,羟脯氨酸(HPr)及胶原含量逐渐降低(P<0.05).结论 抗TGF-β2抗体能减少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及合成.  相似文献   
7.
背景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是由于视神经神经局部供血不足,引起视神经局部缺血缺氧,而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的疾病,目前,AION确切的发病机理尚未证实.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AION患者36例,为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1999-01/2002-02份住院患者,男16例,女20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6岁,平均55.4岁.干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5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1次/d,每个疗程10 d.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测36例(36只眼)AION患者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前后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的改变,并与对侧健眼进行比较.结果应用灯盏花素治疗后,患者眼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分别为(32.74±3.56)cm/s,(17.12±2.15)cm/s,0.63±0.03,睫状后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分别为(12.35±1.60)cm/s,(5.96±0.86)cm/s,0.59±0.03,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分别为(15.41±1.62)cm/s,(5.71±0.830)cm/s,0.64±0.02,治疗后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增加,阻力指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8.53±2.15)cm/s,(2.98±0.94)cm/s,0.71±0.0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可以改善AION血流动力参数,疗效明显,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 115 例 DR(DR组)、117 例 2 型糖尿病(DM组)、121 例单纯白内障(对照组)患者血清TNF-α和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DR组和 DM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DR组最高(P<0.01 或 0.05)。DR组血清TNF-α与肌酐、尿素氮、尿酸、收缩压呈 正相关,而与肾小球滤过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 或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NF-α曲线下面积为 0.611。结论 DR患者血清TNF-α升高与肾损伤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轩伟  廖海兰  闫亦农 《河北医学》2003,9(11):1040-1044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 ,PVR)是一类非常复杂的眼病 ,是一个有多种因素参与的修复过程 ,它是眼组织对创伤修复的一种过度增生的结果 ,由于成纤维细胞等移行至玻璃体腔 ,增生并形成收缩膜 ,造成了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actionretinaldetachment,TRD)的病变 ,这种修复损害了眼底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最终引起视力丧失[1] 。有关PVR的发生机制 ,发展过程以及有效的治疗手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并且采用玻璃体手术可以治疗 ,但仍有 30 %左右的患者术后复发[2 ,3] ,因此要从根本上去治疗PV…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2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滤过泡瘢痕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的:实验拟观察抗转化生长因子β2抗体对体外培养的滤过泡成纤维细胞增殖及p21、cyclinDl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于2007—06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科完成。 材料:取自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失败滤过泡进行手术修复时切除下来的瘢痕组织。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35岁。8例患者术前、术中均未接受抗瘢痕药物治疗。 方法:将瘢痕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获得成纤维细胞。将浓度为0(对照),0.01,0.1,1,10mg/L抗转化生长因子β2抗体作用于成纤维细胞24h,半数抑制浓度(IC50)抗转化生长因子β2抗体分别处理0(对照),24,48,72h。 主要观察指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抗转化生长因子β2抗体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p21、eyclinD1表达的作用。 结果:①随着抗转化生长因子β2抗体作用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抗体对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②随着抗转化生长因子β2抗体作用浓度、时间增加cyclinD1阳性表达减少,弱阳性表达增加;而p21强阳性表达明显增多,且在细胞核的表达也增多(P〈0.01);在不同的作用浓度及时间,p21与cyclinD1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91,r=-0.85,P〈0.05),两者与细胞的增殖抑制显著相关(r=-0.76,P〈0.05)。 结论:抗转化生长因子β2抗体可能通过诱导p21蛋白合成,下调cyclinD1的表达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