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廖春锋  吕爱莲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4):768-768,F0003
1病例介绍 患者,女,18岁,2010年2月20日因情绪欠佳自服“百草枯”溶液(量不详)后出现咽喉部不适、吞咽困难,在当地县人民医院就诊,予以洗胃、补液促排泄等对症支持治疗,仍感咽喉部不适、吞咽困难而转入当地地区(市)第一人民医院,予以对症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且伴有气促而于24日2:30转入本院消化科,  相似文献   
2.
廖春锋  傅广 《医学临床研究》2013,(10):2058-2060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CP)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ICM患者72例,随机分为CP治疗组(观察组,n=36)以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36),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直径、左室舒张末直径;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情况;记录6min步行试验(6MWT);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左室收缩末直径、左室舒张末直径均降低(P〈0.05);同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6MWT比较,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CP可以改善ICM患者的心功能、6MWT和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09年5月入住某院ICU行机械通气发生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结果120例VAP患者病原学检查均获得阳性结果,共分离26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 杆菌占58.56%,革兰阳性(G+) 球菌占25.09%, 真菌占16.35%;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是VAP的主要病原菌。2 种及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的患者95例 (79.17 %)。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机械通气时间越长,VAP发生率越高(P<0.05);呼吸机管路消毒更换不及时、留置胃管均可使VAP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1)。结论 VAP 的主要病原菌为G- 杆菌,混合感染率高,耐药性不断增加,对机械通气患者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全面预防, 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4.
欧细平  廖春锋  许哲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0):821-82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UCG)结合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特征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和缺血型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对30例DCM及30例ICM的超声形态学与心电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ICM组与DCM组各项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其特点为:DCM组心脏多个房室腔扩大呈球形结构,室壁变薄及弥漫性运动度减弱;ICM组心脏以左房室扩大为主,多呈葫芦状,室壁节段性运动减弱。DCM组以收缩功能降低为主,舒张功能可表现为正常;而ICM组以舒张功能降低为主,收缩功能可表现为正常。DCM组多瓣膜返流发生率较高且程度较重,ICM组多为单瓣膜返流且程度较轻。DCM组Rv6/Rmax≥3.0占71.2%(Rmax为Ⅰ、Ⅱ、Ⅲ导联中振幅最大的R波),而ICM组却无一例。结论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特征是对DCM与ICM进行鉴别的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石顺华  廖春锋  傅广 《湖南医学》2014,(10):1983-1985
【目的】研究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1~2012年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于冠脉造影(CAG)后PCI前持续静脉给予欣维宁,并追加肝素50 U/kg静脉注射,而对照组仅追加肝素100 U/k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罪犯血管开通情况,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分级(TIMI)及校正的T IM L计帧数;比较治疗前后48 h检查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IMI 3级获得率高于对照组(87%和74%,P<0.05),梗死的TIML计帧数(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22.5±4.6帧vs30.1±6.5帧,P<0.05),治疗后48h检查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缺血导联个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出血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PCI术中联合应用欣维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核因子-KB(NF-KB)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和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组。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NF—KB活化的阳性率;ELISA法测定血浆hs—CR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贝那普利组LVEF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贝那普利组NF—KB活化的阳性率及hs—CRP水平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改善心功能,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NF—KB活化的阳性率和血浆hs—CRP水平方面优于单用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片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住本院的UAP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n =38)和对照组( n =38)。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阿司匹林、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培哚普利、阿托伐他汀钙片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联合使用尼可地尔片,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动态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轻微头痛1例(2.6%),对照组出现轻微头痛3例(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低血压和肝肾损害。结论 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可以显著改善 UAP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近期疗效较好,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1~2012年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于冠脉造影(CAG)后PCI前持续静脉给予欣维宁,并追加肝素50 U/kg静脉注射,而对照组仅追加肝素100 U/k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罪犯血管开通情况,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分级(T IM I)及校正的T IM L计帧数;比较治疗前后48 h检查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IMI 3级获得率高于对照组(87%和74%,P<0.05),梗死的TIML计帧数(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22.5±4.6帧vs30.1±6.5帧,P<0.05),治疗后48h检查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缺血导联个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出血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PCI术中联合应用欣维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核因子-κB(NF-κB)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和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NF-κB活化的阳性率;ELISA法测定血浆hs-CR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贝那普利组LVEF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贝那普利组NF-κB活化的阳性率及hs-CRP水平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改善心功能,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NF-κB活化的阳性率和血浆hs-CRP水平方面优于单用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8例UAP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组)疗程为2周。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在心电图改变,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累计硝酸甘油用量及发生心肌梗塞(MI)的例数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降低MI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