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多数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病理特征,肝纤维化逐步发展形成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本文将近年报道的具有抗HF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作简单综述,归纳为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酚类化合物,并总结了各类有效成分抗HF的作用机制,为深入开展中药抗HF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席忠新  王燕  刘波  孙连娜 《医药导报》2010,29(11):1462-1466
鼠曲草属植物分布广泛,资源丰富。药理研究发现,该属植物中活性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但目前对鼠曲草属植物药理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仍待阐明。应对鼠曲草进行深入系统的提取分离,以发现药理活性较高的单体化合物,以便为该属植物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君丽  孙蕾  席忠新  李霞  孙连娜 《中药材》2012,(8):1355-136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中药治疗RA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本文就近年治疗RA的中药单体有效成分从黄酮类、生物碱类、苯丙素类、酚类、萜类及其作用机制加以综述,为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对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目前主张给予干扰素、黄芪、牛磺酸、C0Q10胶囊等治疗,短期疗效较好;但如治疗不彻底易转变成慢性,而慢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我院采取长程黄芪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门诊  相似文献   
5.
紫薇属中的多种植物在民间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主要具有降血糖、止咳、收敛等作用。作者对该属植物所含的鞣质类、鞣花酸类、萜类、生物碱类、黄酮类、木脂素类、香豆素及蒽醌等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属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99年4~9月,我们对陕西省黄龙县13个乡(镇)的32个行政村的居民进行了一次地方病随机抽样调查,实查6 591人,描记心电图5 129份.本文主要对心电图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纳洛酮是β-内啡肽受体拮抗剂,多用于治疗脑卒中,2000年2月~2004年6月期间,笔者用不同剂量的纳洛酮治疗卒中,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在2000年2月~2004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患者以头晕、昏迷、半身不遂等症状为主诉的患者324例,经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的245例,其中男187例,女58例  相似文献   
8.
鼠曲草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鼠曲草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色谱方法对鼠曲草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鼠曲草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甾醇乙酯(taraxasteryl acetate,1)、α-香树素(α-amyrin,2)、β-香树素(β-amyrin,3)、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4)、大黄素甲醚(physcioin,5)、大黄素(emodin,6)、4-胆甾烯-3-酮、[(20R)-cholest-4-en-3-one,7]、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3β-hydroxy-stigmast-5,22-dien-7-one,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正二十六烷酸(n-hexacosanic acid,10)。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鼠曲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皱皮木瓜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皱皮木瓜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法对皱皮木瓜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1,2,4-苯三酚(1)、没食子酸(2)、奎尼内酯(3)、5-羟基烟酸(4)、对羟基肉桂酸葡萄糖酯(5)、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苷(6)、(6S,9R)-长寿花糖苷(7)、吐叶醇1-O-β-D-木糖-6-O-β-D-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1~6均为从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竞争加剧,在校学生的学习负担、社会及家庭压力的加大,使许多学生接受不了,因而产生了厌学现象,同时也出现了心理和身体上的各种障碍,如果未能及时引导他们,就会产生许多病态心理,渐渐形成心身疾病.1999年11月笔者对我县初中三年级学生2周内癔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