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磊  曹树平 《工企医刊》1996,9(3):84-84
本文报告我们两院脑卒中后癫痫发作32例,并就有关问题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脑卒中病例336例,其中男性220例,女性116例,年龄26~82岁,既往无癫痫发作史。脑梗塞230例(68%),脑出血80例(23.8%),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7.7%),均经CT扫描证实。随访3~48个月,平均20.2个月,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台前县居民股骨头坏死流行现状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普查方式,对河南省台前县辖区内的常住人口入户进行股骨头坏死筛查,对于体格检查中发现的具有典型症状的疑似病例进行影像学检查予以确诊。以既往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为病例组,按照1∶1匹配在同村同性别同年龄组(年龄差≤3岁)中选取排除骨科相关疾病的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共发现股骨头坏死患者1 126例,粗现患率3.01‰。男性714例,粗现患率1.91‰;女性412例,粗现患率1.10‰。≤14岁粗现患率0.024‰,15~59岁粗现患率1.76‰,≥60岁粗现患率1.22‰。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入>10 000元(OR=0.504)是股骨头坏死保护因素,以前饮酒(OR=2.597)、使用激素类药物(OR=18.926)和髋关节疾病家族史(OR=6.443)是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台前县股骨头坏死患病率较高,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壮年,股骨头坏死与家庭收入、以前饮酒、使用激素类药物和髋关节疾病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3.
岳磊  石崧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2):23-25
目的 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科普元素,将新媒体时代的科普手段融入教学,创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教学手段.方法 在吉林医药学院(医院为其教学医院)同仁医院教学基地2016级本科学生中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对创新教学方案班级学员采用科普式教学(实验组50名),同传统模式教学班级(对照组45名)进行对比.学期末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课和实践操作考试,并同时填写教学满意度评估表,对比两组学员考试成绩与满意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新科普式教学方将科普的手段融入教学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此方法能形象生动的将理论课进行通俗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担载丝裂霉素的可生物降解载药纳米纤维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后人工计数法及MTT法检测对T24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4,CDK4)、WAF1/p2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含量变化。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4、8 mg的担载丝裂霉素的纳米纤维在24 h后显著地降低了T24细胞数目;载药纤维以剂量-时间依赖的方式,使细胞存活率(OD值)显著下调。(2)随载药剂量逐渐增加,WAF1/p21含量增加,cyc-lin D1和CDK4蛋白含量逐渐降低。结论 (1)担载丝裂霉素的纳米纤维材料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能显著地抑制T24细胞的增殖。随药物剂量升高(0.1~0.8 mg),作用时间延长(12~48 h),抑制作用增强。(2)担载丝裂霉素的纳米纤维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表现为剂量依赖的方式(药物剂量0.1~0.8 mg),显著地增强了WAF1/p21的表达,降低了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ICU)院内转运病人血氧饱和度(SpO_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10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ICU的68例院内转运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顺序将2017年9月的34例转运病人设为对照组,2017年10月的34例转运病人设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病人在院内转运时SpO_2降低的发生率和转运时间。[结果]干预组病人转运时间为(14.15±4.34)min,对照组为(17.21±5.51)min,两组病人转运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SpO_2降低的发生率为11.8%,对照组为55.9%,两组SpO_2降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标准化分级转运模式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途中SpO_2降低的发生率,缩短院内转运时间,提高转运安全和转运效率。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65例ACI患者血清CRP的含量及35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CRP的含量,并与之进行对照,分析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ACI患者血清CRP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依病情轻、中、重度不等,CRP的异常率及含量依次增高(均P<0.05)。结论CRP与ACI明显相关,血清CRP水平对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是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钟平  路长东  岳磊 《安徽医学》2003,24(1):18-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2 0例健康对照组及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不同时段的血浆内皮素 (ET1)、血管紧张素Ⅱ (ATⅡ)、一氧化氮 (NO)的含量。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 2 4小时内ET1、ATⅡ 、NO均开始明显升高 ,第 3~ 4天仍维持于高水平 ,一周后开始下降 ,NO一周后下降至正常水平 ,ET1、ATⅡ二周后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其血浆ET1、ATⅡ 、NO均发生动态变化 ,并在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患儿胱抑素C(CysC)、免疫球蛋白检测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8例肾病综合征患儿,根据患者的病情将其分为单纯NS组(n=40)和肾炎型NS组(n=38)。比较2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和肾功能指标水平,分析肾炎性肾病患者免疫球蛋白及CysC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肾炎型NS组免疫球蛋白M(lgM)水平和CysC水平高于单纯NS组,免疫球蛋白G(lgG)水平低于单纯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免疫球蛋白A(l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炎型NS组血清尿素水平和肌酐水平高于单纯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gM、CysC与血清尿素、肌酐呈正相关,lgG与尿素、肌酐呈负相关。结论 CysC及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对NS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量子点和微泡通过静电吸附自组装技术复合在一起,得到一种新型双功能复合成像剂,并对其荧光-超声成像功能进行评价。 方法:①基于表面活性剂的微泡的制备:对司盘60和吐温80表面活性剂混合乳液进行超声处理,分离并洗涤得到包裹全氟丙烷气体的微泡。②复合成像剂的制备:静电吸附自组装得到聚电解质和量子点包覆的复合微泡。③复合成像剂的表征: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确定量子点是否成功吸附于微泡的外表面;测量荧光光谱以证明复合成像剂的荧光成像功能;进行动物体内超声造影实验以证明复合成像剂的超声造影成像功能。 结果: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证明量子点吸附于微泡的表面。②荧光光谱证明复合成像剂具有荧光成像的功能。③动物体内造影证明复合成像剂具有良好的超声成像功能。 结论: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可得到具有荧光-超声双功能成像效果的复合成像剂,并在实验动物体内超声造影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术前寻找可早期用于准确评估淋巴结转移与否的生物标志物极具临床应用价值。探讨MRI影像组学参数预测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建立和验证用于术前预测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像组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子宫颈癌非淋巴结转移患者和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共20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术前MRI检查。选用MRI图像分别为T2加权图像(T2 weighted image,T2WI)和T1增强图像(T1 contrast +,T1C+)。使用ITK-SNAP软件进行三维手动分割子宫颈癌肿瘤区域。通过开源的python包Pyradiomics和python编程平台jupyter notebook,经过10种图像类型体系和6种特征体系来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选取子宫颈癌患者202例,其中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10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98例。T2WI序列和T1C+序列模型分别提取1 923个特征,T2WI联合T1C+序列提取3 846个特征。通过建立影像组学标签,经过机器学习模型验证影像组学标签。最后将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准确率、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作为评估影像组学标签的定量表现。结果:T2WI序列选取特征排序前14名的特征进行分类器训练,训练集AUC=0.810,测试集AUC=0.773。对于T1C+序列选取了特征排序前16名的特征进行分类器训练,训练集AUC=0.819,测试集AUC=0.781。在T2WI联合T1C+序列中选取了特征排序前16名的特征进行分类器训练,训练集AUC=0.841,测试集AUC=0.803。结论:T2WI联合T1C+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对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