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栓塞剂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129例子宫肌瘤患者行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栓塞治疗。将患者按所用栓塞材料分为四组:真丝线段组(SS组,32例)、明胶海绵组(GS组,35例)、聚乙烯醇组(PVA组,30例)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明胶海绵组(PLE组,32例)。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变、肌瘤大小变化、术后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四组患者贫血、月经量多、压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UAE后6个月,四组患者肌瘤均有不同程度减小,SS组由治疗前的(91.21±67.54)mm缩小到(39.39±11.09)mm(t=4.019 7,P〈0.01),GS组由(95.33±71.13)mm缩小到(41.17±10.65)mm(t=4.386 1,P〈0.01),PVA组由(89.93±65.32)mm缩小到(34.36±11.75)mm(t=4.586 1,P〈0.01),PLE组由(92.56±62.19)mm缩小到(34.02±14.63)mm(t=5.184 3,P〈0.01)。PVA组和PLE组肌瘤体积减小程度较GS组明显,但术后下腹坠痛此二组又明显高于GS组和SS组(P=0.032 4),而其他副反应及并发症四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真丝线段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明胶海绵颗粒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PVA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子宫动脉栓塞术和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0~2004年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101例,其中51例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50例肌瘤剔除术(Myomectomy,MYO)。随访时间最短4年,最长7年。回顾患者住院病例和每次随访资料并填写调查问卷。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UAE组和Myomectomy组比较,盆腔痛和压迫症状缓解率,治疗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月经量多症状改善者UAE组42例(91.3%)明显多于MYO组20例(52.5%)(P〈0.01)。UAE组住院天数及应用止痛剂天数与MYO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恢复正常活动天数明显短于MYO组(P〈0.01),估计出血量较MYO组明显减少。结论 UAE组和Myomectomy组比较,具有优良的中远期疗效,且有出血少,恢复快,微创等优点,且并未增加术后再手术率,尤其适用于治疗以月经量增多为主要症状的子宫肌瘤;对于以压迫症状为主的子宫肌瘤患者,以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为宜,应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c-erbB-2和EGFR的表达,探讨其在该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9例患者的外阴白色病变其中硬化性苔癣(LS)11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SH)19例,SH合并LS9例,并以此分组。组织中c-erbB-2、EGFR的表达情况。以11例正常外阴皮肤石蜡包埋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EGFR基因蛋白在对照组与SH组、LS合并SH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P<0.05),SH组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P<0.01),LS组与对照组及LS合并S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P>0.05)。在对照组与LSH组和LS合并SH组间c-erbB-2基因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P<0.01)。EGFR基因蛋白阳性表达产物位于表皮基底层和棘层,主要位于细胞膜,部分位于细胞质内,而c-erbB-2基因蛋白阳性表达产物位于表皮基底层?颗粒层和棘层上部,主要位于细胞膜,部分位于细胞质内。在外阴白色病变患者中,c-erbB-2与EGFR的表达有相关性(r=0.388,P=0.015)。结论c-erbB-2、EGFR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的发生有关,也可能是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较硬化性苔藓易于癌变的原因之一。c-erbB-2、EGFR基因表达有相关性。c-erbB-2、EGFR在SH组中的过度表达使基于二者的免疫靶向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栓塞剂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 62例子宫肌瘤行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栓塞治疗,其中32例用真丝线段栓塞(SS组),30例用聚乙烯醇栓塞(PVA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变、肌瘤大小变化、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丝线组和PVA组贫血、月经量多、压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不同改善.虽然UAE后6个月PVA组肌瘤缩小较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A组的UAE后发热率较丝线组增高(P=0.043 2),而其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真丝线段和PVA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均有明显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较小,是良好的UAE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分析2011年8月1日-2013年2月1日在我院剖宫产分娩的725例产妇术后腹部切口愈合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用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结果725例剖宫产术后患者中有40例发生脂肪液化,发生率为5.52%。单因素分析显示腹壁切口脂肪厚度、糖尿病、贫血与切口脂肪液化有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腹壁切口脂肪厚度、糖尿病、贫血是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腹壁切口脂肪厚度、糖尿病、贫血是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抗病毒治疗的起始孕周。 方法203年1月1日~2016年4月1日于解放军第302医院妇产中心产检并住院分娩且完成产后1年随访的孕期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孕妇共213例。根据开始抗病毒治疗时间分为孕24周组和孕28周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下降、母婴阻断成功率、母婴并发症以及停药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 结果孕24周组和孕28周组孕妇抗病毒治疗4周时HBV DNA载量分别为(4.53 ± 0.59)log10IU/ml和(4.42 ± 0.43)log10IU/ml(t = 1.58、P = 0.07),较基线水平下降约3.4 log10IU/ml;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8周时HBV DNA载量分别为(3.82 ± 0.43)log10IU/ml和(3.68 ± 0.39)log10IU/ml(t = 0.06、P = 2.44);抗病毒治疗4周至8周两组患者HBV DNA平均下降约0.7 log10IU/ml;两组患者分娩前HBV DNA载量分别为(2.82 ± 0.48)log10IU/ml和(3.30 ± 0.53)log10IU/ml(t = 3.83、P = 0.07)。两组新生儿7月龄和12月龄时HBsAg均为阴性,母婴阻断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母婴并发症、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出生缺陷率以及停药后ALT升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高HBV载量的免疫耐受期孕妇无需提前抗病毒治疗,可根据需要适当推迟用药,但需保证至少4周抗病毒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7.
女性外阴恶性黑色素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例报告患者,68岁,绝经16年,外阴瘙痒半年,发现外阴赘生物2月于2005年9月10日入院。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20余年。体格检查:全身皮肤粘膜未发现黑痣糜烂、溃破。妇科查体:阴蒂部稍偏左可见一约1cm×1.5 cm大小赘生物,略高出粘膜,紫黑色,表面光滑,中央有小破溃,周围组织无肿胀(图1,见插页11-1)。阴道粘膜色正常,分泌物量少。宫颈光,色正常,无萎缩。子宫前位,萎缩,质中,无压痛。双附件区未扪触及明显包块及压痛。为确定肿瘤分期行局部病灶切除术。石蜡切片病理结果回报:交界痣恶变-恶性黑色素瘤(图2,见插页11-1),肿瘤周围小血管内可见瘤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前不均倾位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和处理方法,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前不均倾位的认识和重视,防止处理不及时对母儿造成严重伤害。方法对2010年8月1日~2013年2月1日在本院分娩的32例前不均倾位产妇的年龄、孕产次、发病原因、产程中的表现、分娩方式、母儿产时产后并发症及诊治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前不均倾位发病率为9.25%。产程异常集中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和活跃期停滞。32例全部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结论前不均倾位产时、产后并发症多,处理不及时,可能造成母儿严重损伤,故宜尽早做出诊断,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子宫动脉栓塞术和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0~2004年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101例,其中51例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50例肌瘤剔除术(Myomectomy,MYO)。随访时间最短4年,最长7年。回顾患者住院病例和每次随访资料并填写调查问卷。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UAE组和Myomectomy组比较,盆腔痛和压迫症状缓解率,治疗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月经量多症状改善者UAE组42例(91.3%)明显多于MYO组20例(52.5%)(P<0.01)。UAE组住院天数及应用止痛剂天数与MYO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恢复正常活动天数明显短于MYO组(P<0.01),估计出血量较MYO组明显减少。结论 UAE组和Myomectomy组比较,具有优良的中远期疗效,且有出血少,恢复快,微创等优点,且并未增加术后再手术率,尤其适用于治疗以月经量增多为主要症状的子宫肌瘤;对于以压迫症状为主的子宫肌瘤患者,以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为宜,应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抗病毒治疗更为安全合理的停药时间。方法 2013年1月1日-2016年6月1日在解放军302医院妇产中心,接受产检并住院分娩且完成产后1年随访的孕期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孕妇共343例。根据产后停药时间,产后立即停药者为P0组,产后6周停药者为P6w组。分析两组孕期及产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发生率、产后ALT峰值及峰值发生时间和母婴垂直传播情况。结果 (1)不考虑孕期肝功能的情况下,P0组和P6w组患者产后ALT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0.2%和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46);孕期肝功能异常患者,P0组和P6w患者产后ALT异常发生率分别为88.0%和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43,P=0.001);孕期肝功能正常患者,P0组和P6w患者产后ALT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9.4%和1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2,P=0.531)。(2)各组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均为100%。结论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以阻断母婴传播为目的口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孕妇,产后停药早晚对肝功能及母婴传播阻断率无显著影响,但是对于孕期转氨酶波动患者,产后宜继续抗病毒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