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前难治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的危重症,死亡率较高。临床治疗多使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口服以及静脉应用硝酸甘油、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血管活性药物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强心等措施缓解症状。2010年中国首部《急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将重组人脑利钠肽( rhNBP,国产药物新活素)纳入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案中。本院应用rhNBP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我们观察到在原治疗基础上停用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药物,会使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有死亡的危险,所以我们开展了在继续使用硝酸甘油、硝普钠基础上,直接加用rhNBP (新活素)治疗的创新疗法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创新的rhBNP 应用疗法,观察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心功能参数改善情况,评价rhNBP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1,女,70岁。因喘憋1天入院。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病史20年,目前病情平稳。有冠心病病史5年。查体:BP 150/80mmHg,R24次/min,端坐位,口唇发绀,呼吸促,双肺下野可及湿啰音,心界向左下移位,心音低钝,心律齐,心率112次/min,心前区可及奔马律,无杂音,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指凹性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的相互关系,为其心理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208例被试者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躯体化、抑郁等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E得分较低,N得分较高,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消极应对得分高,积极应对得分低,与正常组有极显著差异.冠心病组N得分与抑郁、焦虑等显著性正相关;E得分与人际敏感、焦虑等显著性负相关.冠心病组消极应对得分与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低;冠心病患者有神经质及内向型人格倾向;消极应对对冠心病的心理健康不利.要从完善人格和改善应对方式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与腹部手术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2003年2月至2006年3月我医院就治的成人腹部手术患者1752例,按照体重指数(BMI)分组,在体重过低、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组中比较切口裂开、切口感染、肺感染、尿路感染、心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肥胖组及超重组并发症发生率较正常,体重过低组高,肥胖组较正常显著升高(P<0.01).肥胖组并发症发生率较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 超重及肥胖可使腹部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应对此类人群做到术前对并发症的预防估计,术后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的健康教育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规范性抗凝的影响。方法用数字表法将确诊的NVAF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0例,记录基本资料,均给予常规宣教和治疗。将研究组随机均分为两个亚组,对知识讲座组患者和(或)家属进行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知识讲座和交流,知识手册组发放相关知识手册。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以及两个亚组间12个月后规范性抗凝、缺血性卒中、其他动脉栓塞、大出血、微量出血、死亡等方面的差异,比较两亚组资源耗费的差异。结果 (1)研究组规范性抗凝率(40.53%)高于对照组(15.96%)(χ2=28.11,P〈0.01)。研究组缺血性卒中率(2.63%)低于对照组(7.45%)(χ2=4.49,P〈0.05)。两组间动脉栓塞率、大出血率、微量出血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知识讲座组人均花费时间[(10.8±1.0)min]比知识手册组[(1.0±0.5)min]长(P〈0.01),知识手册组人均成本[(5.1±1.1)元]比知识讲座组[(1.8±0.5)元]高(P〈0.01)。(3)12个月后知识讲座组规范性抗凝率(47.96%)高于知识手册组(32.61%)(χ2=7.33,P〈0.01),两组缺血性卒中、其他动脉栓塞、大出血、微出血、死亡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详尽、正确的抗凝教育和指导能提高NVAF患者规范性抗凝率,并减少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知识讲座的教育方式耗费时间更长,但更能提高患者的规范性抗凝率,为建立心房颤动规范的管理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