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2.
目的:调查高中生应付方式与儿童期受到躯体、或情感伤害以及日常照顾等方面被严重忽视即儿童期虐待的关系。方法:于2004年12月,在广东省惠州市两所普通高中,随机抽取8个班级共356名学生。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共有100个条目,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分值越高表示越倾向使用该应对方式)和儿童期虐待问卷自评量表(共有28个条目,分为5个分量表:①情感虐待。②躯体虐待。③性虐待。④情感忽视。⑤躯体忽视。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1分:从不;2分:偶尔;3分:有时;4分:经常;5分:总是。每个虐待分量表5~25分,总分25~125分)对356名高中学生进行测评。按儿童期虐待严重程度(以总分27分为界限)分为高分和低分两组,分析高中生应付方式与儿童期虐待的关系。由班主任组织进行团体测验。答完问卷后当场回收。结果:发放问卷356份,剔除不完整问卷21份,共收回回答完整问卷335份。①儿童期虐待问卷总分严重程度比较:儿童期虐待问卷各分量表分在5.5~11.95之间。情感忽视为11.95±4.15,居名分量表分之首。②不同性别分量表分的区别:男性高中生儿童期性虐待显著高于女性(5.76±1.78,5.25±0.82,P<0.05)。③不同性别高中生应付方式的比较:男性较女性更多的采用退避应付方式(0.48±0.20,0.43±0.20,P<0.05),其余项目两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儿童期虐待高分组、低分组应付方式区别:高分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付方式显著高于儿童期虐待低分组(0.48±0.25,0.25±0.20;0.56±0.20,0.45±0.18;0.53±0.20,0.42±0.18;0.48±0.17,0.37±0.14,P<0.05),而求助应付方式则显著低于低分组(0.52±0.30,0.65±0.23,P<0.05)。解决问题应付方式两组差异不显著(0.71±0.21,0.72±0.18,P=0.93)。结论:城市高中生经历不同程度的儿童期虐待,尤其是情感忽视。他们的应付方式与儿童期虐待明显有关,儿童期虐待严重者更多的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和γ—干扰素表达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对96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用利培酮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8、INF-γ水平,在治疗前后评定PANSS和TESS量表,并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8和INF-γ含量.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血清IL-8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男女之间无差异;血清IL-8与病程、PANSS总分均呈正相关(r=0.627,0.592,P<0.05),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NF-γ明显低于正常组,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发生中IL-8产生增加并反映早期病情严重程度,患者INF-γ产生不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1例Ⅰ型和33例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电地形图进行对照研究。发现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BEAM异常率为9.1%,Ⅱ型为27.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BEAM总阳性率为18.75%。有5例表现为δ频带异常,分布于前额部;5例表现为a频带异常,分布于左枕和左顶枕区。男有2例Ⅱ型分别为θ频带异常和β频带异常。  相似文献   
5.
100例农村神经症患者症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例农村神经症患者症状比较分析尹祚平,马绍庆自1991年6月~1993年4月我院综合病房收治农村神经症病人132例,按CCMD一2重新诊断,符合入组标准的有100例。其中,中学文化程度组5O例(初中32例,高中18例),男28例、女22例。中学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教育性家庭干预的特点、方式及效果.方法 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家庭干预加药物治疗,100例)、药物组(单用相同药物治疗,100例).采用精神现状检查、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等于干预前后(共4次)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优于药物组(P<0.05);干预组复发率(16.3%)低于药物组(37.8%);干预组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水平提高(P<0.05),对患者的照管态度改善.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性家庭干预能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改善家属对患者照管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焦虑症的心理与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将明确诊断的焦虑症123例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A组)41例、药物治疗组(B组)40例、心理加药物治疗组(C组)44例,心理学量表采用SCL-90.经8周治疗后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焦虑症多伴有恐惧、抑郁、人际敏感、强迫、躯体化等.治疗效果以C组最佳,症状缓解率分别为:A组43.9%、B组57.5%、C组88.6%,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组SCL-90的焦虑、恐惧、抑郁、压迫、人际敏感、躯体化等症状因子明显降低(P<0.01).A、B组各症状因子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焦虑症的治疗药物干预是必须的,心理加药物治疗是焦虑症治疗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惠州市精神卫生现状,从六个方面提出加强惠州市精神卫生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356名高中生的儿童期虐待问卷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高中生的儿童期虐待情况。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自评量表对356名高中生测评。结果在被调查的356名高中生中,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和情感忽视发生率分别为77.0%,33.4%,23.3%和98.5%,其中男性高中生不同程度性虐待发生率与女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5.2%,3.8%)。在儿童期虐待严重程度方面,除男性儿童较女性儿童有更严重的性虐待(5.76±1.83和5.25±0.82)外,余两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还显示高中生儿童期虐待通常是数种虐待类型同时存在。结论儿童期虐待在高中生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驱症状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1例有家族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族组)和83例无家族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散发组),采用自拟的"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驱症状及临床症状调查问卷"评定前驱症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和阳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对两组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家族组多数起病缓慢,多无明显诱因,散发组多为急性起病且多有刺激诱因(P<0.05或0.01);两组情感、行为、思维和类神经衰弱方面的前驱症状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简明精神病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和阳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病情表现较接近,前驱症状均较突出,早期识别有利于预防发病及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