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4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板股韧带的MRI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板股韧带正常MRI表现 ,建立由它所致假撕裂与外侧半月板后角真撕裂的鉴别方法。资料与方法 采用 6 0侧正常膝进行矢状和冠状位MR扫描 ,观察板股韧带的MRI表现。结果 板股韧带显示率为88.3% (5 3侧 ) ,其中板股前韧带为 2 6 .7% (16侧 )、板股后韧带为 86 .7% (5 2侧 )和两条韧带同时存在为 2 3.3% (14侧 )。板股韧带在矢状像上表现为位于后交叉韧带前或后方的类圆形或短棒状低信号结构 ,而在冠状像上表现为自外侧半月板后角至股骨内侧髁外侧面的条带样低信号结构。在矢状像上 ,5 2 .8% (2 8/5 3)板股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后角之间显示出一线样高信号 ,被称为假撕裂 ,易与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混淆。但假撕裂仅有两种走行方向即后下斜行 (2 1/2 8)或垂直方向 (7/2 8)。结论 根据假撕裂位置、方向以及冠状像和连续矢状面的观察 ,可正确区分外侧半月板后角真假撕裂  相似文献   
2.
可逆性上矢状窦血栓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可逆性上矢状窦血栓(SSST)大鼠模型,观察模型的稳定性和成功率。方法取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45只;模型组采用上矢状窦局部置管并注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试剂建立大鼠SSST模型;对照组采用上矢状窦三氯化铁滤纸贴敷法建立SSST模型。两组于手术后24h行MRI及MR静脉造影(MRV),确定造模是否成功。模型成功后,分别于1、2、3、4周行MRI、MRV,观察上矢状窦再通情况及脑组织改变;取大鼠上矢状窦顶叶皮质脑组织标本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模型成功41只,成功率为91%;总再通率为10%;对照组模型成功34只,成功率为75%,总再通率为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水肿及梗死较对照组明显,而内皮细胞损伤较对照组轻微。结论改良法建立的大鼠可逆性上矢状窦血栓模型成功率高、稳定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2007年7月30日美国FDA顾问委员会就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商品名:文迪雅,Avandia)安全性问题举行听证会,认为罗格列酮有心脏风险,但最终还是以22:1的票数通过表决结果,支持在美国市场继续向患者提供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4.
培高利特增加心脏瓣膜严重损害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2项研究再次证实,接受培高利特(pergolide,商品名:Permax)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与未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相比,出现心脏瓣膜严重损害的风险较高。2007年3月29日,美国FDA宣布培高利特的生产销售商已同意将培高利特退出市场。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于2007年6月25日发出通知,决定将甲磺酸培  相似文献   
5.
海绵窦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海绵窦的影像诊断学及神经外科学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火棉胶包埋技术将标本制成连续切片,观察海绵窦内间隙、静脉及海绵窦外侧壁。结果:海绵窦可分为前下、后上、内侧及外侧四个间隙,但海绵窦窦壁附近,尤其是外侧壁附近时而有静脉存在。海绵窦外侧壁可分为浅、深两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领神经穿行于深层中,77.28%的标本两层之间存在静脉窦。结论:海绵窦为一静脉通道,但其窦壁附近有静脉存在。  相似文献   
6.
默克公司主动召回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默克公司于2007年12月12日宣布召回约120万剂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vac-cine,简称HIB疫苗)。HIB疫苗是一种常用疫苗,用于5岁以下的儿童免疫,可预防由HIB引起的婴幼儿肺炎、脑膜炎及其他严重感染。最近,默克公司在常规检测中发现,该公司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疫苗工厂的一台生产设备灭菌工艺存在问题,致使生产的疫苗有被污染的可能性。因此,公司决定全球召回今年4月以后配送出的疫苗,总计13个批次,约120万剂。其中有一个批次销往中国,批号为J2438,共计104930支(商品名:普泽欣),自2007年10月起部分已…  相似文献   
7.
利奈唑胺致导管感染患者高死亡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奈唑胺(linezolid,商品名:Zyvox)为合成的噁唑酮类(oxaxolidinones)抗菌药,对肠球菌和葡萄球菌起抑菌作用,对链球菌的多数菌株起杀菌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控制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所致的系统感染,包括败血症、肺炎等。近日,  相似文献   
8.
改良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改良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的栓子制作方法 ,增加模型稳定性和成功率 ,提高脑缺血实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方法 体重 2 80~ 32 0gWistar雄性大鼠 6 0只 ,随机分成改良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只。对照组用尼龙线一端加热法制作传统栓子 ,改良组用尼龙线一端沾silicone胶法制作改良栓子。两组模型除栓子制作方法不同外 ,其他手术步骤完全相同。采用ZeaLonga 5分制法进行模型的神经功能评分 ,采用TTC染色法测量并计算梗死灶的大小。比较两组模型制作成功率、成功模型中神经功能评分 3、4级大鼠所占百分数 ,以及两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变异系数。结果 改良组大鼠模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93%比 6 0 % ,χ2 =9.32 ,P =0 .0 0 2 )。改良组模型中神经功能评分 3、4级大鼠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96 .4 %比 6 1.1% ,χ2 =9.5 1,P =0 .0 0 2 )。改良组与对照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分别为 (4 .14 5 0± 0 .5 0 19)cm3和 (3.84 35± 0 .816 4 )cm3,前者脑梗死体积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后者 (12 .0 1%比 2 1.2 4 % )。结论 改良法建立的大鼠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成功率高 ,模型稳定 ,降低了脑缺血模型制作成本 ,提高了实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王启明  何璐  宣芸  杨慧  张平 《解剖学研究》2021,43(4):392-394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解剖学课程教学面临挑战.近年来学生解剖学考核成绩在多个专业多个层次出现全面下滑,值得警觉和思考,倒逼教师跳出传统模式,开展教学改革.课题组结合前期的教学实践,推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全程育人理念,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月16日,美国FDA发布关于依地酸二钠的重要安全信息,警示患者和医生误将依地酸二钠替代依地酸钙钠用于螯合疗法及其他未被FDA批准的用法可能致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