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陈旧性骨盆环损伤的手术经验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1年6月我院14例陈旧性骨盆环损伤经手术治疗,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骨折复位情况以及愈合时间等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个月,采用Tometta和Matta标准,均获得优良复位。根据Majeed评分优11例,占78.6%,良3例,占21.4%。结论严格掌握陈旧性骨盆环损伤的手术适应证,积极处理新鲜的不稳定骨盆环损伤可预防骨盆环的继发移位。术前仔细评估、术中精细操作、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按AO分型属于C型骨折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行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 按照改良Green和O' Brien的评定方法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优20例、良10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1.1%.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对比分析,以利于临床更好地选择手术方式。方法:采用PFNA及DHS进行内固定的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PFNA组与DHS组相比,手术时间更短及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及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都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采用PFNA治疗转子间骨折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临床上更值得推广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共75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锁定钢板组、普通钢板组及克氏针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全足负重时间、跟骨Bohler角、跟骨Gissane角、跟骨高度、宽度及Marland评分。结果克氏针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低于锁定钢板组及普通钢板组(P<0.05)。锁定钢板组全足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普通钢板组及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均显著高于普通钢板组及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优良率为88%,显著高于普通钢板组(68%)及克氏针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愈合,并能够较好的恢复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手法配合淋巴按摩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肩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传统手法与淋巴按摩手法相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传统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在20 d、3个月差异有显著性,半年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医传统手法与淋巴按摩手法相结合治疗肩周炎近期效果优于单纯中医传统手法,远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高能量损伤可以引起关节内的骨折,胫骨平台骨折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软组织严重损伤是其主要病理特征。其治疗效果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决定意义。目前在临床上对骨折的分类主要根据骨折的形态,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也以此为依据,临床报道的方法比较多,但疗效不尽相同。综述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法,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宋颖军  梁卫东  龚剑斌  温贤成 《吉林医学》2012,33(23):5049-5050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椎间融合并联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选取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椎间融合并联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能正常工作生活。进行JOA评分,结果显示:治愈19例,显效7例,有效2例。结论: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椎间融合并联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是治疗中央型或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合并坐骨神经卡压的治疗体会。方法2007年6月-2011年6月对11例臀肌挛缩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4臀合并明显的坐骨神经卡压,术中行彻底坐骨神经松解,病变均位于双侧。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11例均获随访,术后末次随访患者臀肌挛缩体征消失,2例(4臀)下肢运动感觉障碍均得到改善,优良率92.86%。结论对于臀肌挛缩症合并坐骨神经卡压者,术中应在屈髋内旋位彻底松解坐骨神经卡压,改善坐骨神经张力,术后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实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V、VI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3D打印骨折模型委托第三方公司制作。观察组术前根据模型模拟手术并制定手术方案,对照组根据影像结果制定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基本一致。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优良率观察组为89.28%,对照组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有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跟骨由于其结构的特异性和复杂性,致使跟骨骨折后难于复位和固定,治疗较为困难,关节外骨折预后大多良好,骨折的治疗意见基本统一,对于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由于关节的压缩、碎裂与骨折的移位,治疗相当困难,长期以来均缺乏统一的认识。近年来,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