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丹参毛状根培养的建立和丹参酮的产生   总被引:39,自引:8,他引:39  
丹参毛状根培养的建立和丹参酮的产生张荫麟,宋经元,吕桂兰,刘惠灵(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是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中革药,主要成分如丹参酮具有活血、抗菌等活性,同时也是一种红色色素。利用细胞培养方法来生产这些活性成分,不仅对满足临床用药需要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色素开发也有良好前景。植物毛状根培养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植物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2.
丹参冠瘿组织的生长和总丹参酮的积累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IM To determine the dynamics of growth and total tanshinones accumulation in crown gall culture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in MS and 67-V liquid media. METHODS Fresh, dry weight and total tanshinones yields in the cultures and in the medium were determined every 5 days in crown gall suspension cultures. RESULTS In MS medium, the logarithmic growth phase of crown gall cultures in S.miltiorrhiza was from the 5th to 30th days, and the stationary growth phase was from the 30th to 35th days. From the 25th to 30th days, physiological activity of crown gall cultures was higher and their growth was better. However, in 67-V medium, the logarithmic growth phase of crown gall cultures was from the 10th to 25th days, and the stationary growth phase was from the 25th to 35th days. Total tanshinones were largely accumulated in the cultures and in the medium after 25 days. The total tanshinones yield (60 mg.L-1) was reached at the 35th day. CONCLUSION Knowing the regularity of the growth and total tanshinones accumulation in crown gall cultures of S.miltiorrhiza will be helpful to take proper regulative measure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maximum total tanshinones yield.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遮荫对半夏不同器官中IAA含量及其形状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完全随机设计对遮荫半夏和未遮荫半夏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块茎、珠芽和叶片中IAA的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遮荫对块茎和珠芽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叶片的叶形改变和叶面积的增大也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大田栽培中,随着光照的不断加强,可以适当的逐渐增加半夏遮荫的力度,但最高遮荫率不宜超过40%。  相似文献   
4.
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策略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近年来生物分类和鉴定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其在药用植物鉴定中的成功应用将可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革命性突破。本文结合具体研究工作就构建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平台的标准化流程、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序列的选择、DNA条形码序列校对机制、DNA条形码序列鉴定效率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DNA条形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羌活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PCR测序法,对样品进行核基因ITS2片段扩增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用软件MEGA 4.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构建邻接(NJ)树。利用已建立的ITS2数据库及其网站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 羌活与宽叶羌活ITS2序列长度均为228 bp,二者种内平均K2P(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均远远小于其与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由所构建的系统聚类树图可以看出,羌活与宽叶羌活均表现出了单系性,而同时又与其他混伪品明显分开;比较ITS2二级结构发现,羌活基原植物与其混伪品在4个螺旋区的茎环数目、大小、位置以及螺旋发出时的角度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以方便快捷地鉴别羌活及其混伪品,为其种质资源鉴定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重要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6.
豆蔻属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对鉴定十分困难的豆蔻属药用植物筛选适合其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探索豆蔻属药用植物鉴定新方法.方法:对该属植物36个物种,46个样本的8个候选条形码序列(psbAtrnH,matK,rbcL,psbK-psbI,rpoB,atpB-rbcL,ITS,ITS2)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我们采用了4种方法对于数据进行分析,应用Mega4.1计算不同序列的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K-2P);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序列的变异性;用Taxon DNA软件评估"Barcoding Gap";用Blast、Distance方法检验物种鉴定的可靠性.结果:ITS2和ITS序列变异显著,物种水平鉴定成功率达100%,其它6个候选序列(psbA-trnH,matK,rbcL,psbK-psbI,rpoB,atpB-rbcL)不能有效鉴定豆蔻属物种.结论:本文推荐将ITS2和ITS作为豆蔻属药用植物潜在的DNA条形码序列,并依此建立该属药用植物的DNA条形码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黄芪属药用植物DNA条形码(ITS2)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黄芪属植物种类繁多,具有重要的药用及生物学价值.本文采用了植物DNA条形码候选序列之一的ITS2片段来探讨在黄芪属药用植物中的鉴定能力.结果显示,ITS2基因区通用性强,序列在黄芪属物种问的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Barcoding Gap,能够正确鉴定41个黄芪属植物物种,仅6个物种不能鉴定.此外,ITS2的二级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系统学及分类学意义.本研究表明ITS2能够作为黄芪属药用植物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常用中药川芎及其近缘物种进行分子鉴定,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及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采用PCR技术,获得ITS2基因片段,进行双向测序,运用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用MEGA5.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构建NJ树。应用Schuhz等建立的ITS2数据库及其网站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川芎与其近缘物种ITS2序列间存在明显差异,基于ITS2序列的NJ树及其ITS2二级结构均可以将川芎及其近缘物种区分开。结论:ITS2可有效地鉴别中药川芎及其近缘物种,在中药鉴定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中药DNA条形码鉴定中的D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一种直接从药材中提取DNA的方法以满足中药材DNA条形码研究的需要。方法: 以麦冬药材为实验对象,对比5种常用植物DNA提取方法,筛选出最优方法后,对不同部位入药的10种中药材进行DNA提取,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扩增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改良的CTAB法较适合药材DNA提取,虽然所有样品DNA都出现降解,但基于ITS2序列引物PCR扩增成功率为90%。结论:通过增加药材的预处理、核分离液等步骤,并改良CTAB浓度等措施,CTAB法能够用于上述不同药用部位入药的9种药材DNA提取,可以为中药DNA条形码鉴定中的DNA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豆根是我国常用中药材,对山豆根基原植物及其易混伪品进行DNA分子鉴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5科9属38个物种84份山豆根基原植物及其混伪品样品的ITS2序列进行序列变异分析、K-2p遗传距离比较及NJ系统发育聚类树构建。结果表明所研究山豆根基原植物样品种内ITS2序列无变异,与其同属密切相关物种的ITS2序列变异位点为102个,平均K-2p遗传距离为0.072,与其他混伪品的ITS2序列变异位点为200个,平均K-2p遗传距离为0.594。山豆根基原植物在NJ系统发育聚类树上聚为一支,支持率为98。因此,ITS2作为DNA条形码序列能够有效的区分山豆根基原植物及其混伪品,为山豆根药材及其混伪品的鉴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