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评价左房容积指数(LAVI)结合血浆脑钠肽(BNP)在左室正常构型高血压患者心肌损伤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左室正常构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A组55例为LAVI正常组,B组55例为LAVI增高组,N组选取40例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所有入选者二维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50%。收集、分析比较超声各参数与血浆BNP的相关性。结果 1高血压A、B组较N组BNP增高,B组BNP较A组增高,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2超声各参数比较:高血压A、B组较N组左室心脏舒张功能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之间左室舒张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超声各参数中LAVI与BNP存在正相关(r=0.573,P<0.01)。结论左室正常构型的早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在左室肥厚之前已经存在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房容积指数(LAVI,Left atrial volume index)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远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118例,并根据术后第12个月体表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临床随访结果,分为房颤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分析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复发与无复发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左室射血分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复发组的左房容积指数大于无复发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AVI为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LAVI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已历经10余年,从点状消融、节段性消融到肺静脉电位隔离术,消融术式日趋统一,成功率不断提高,安全性也在不断改善,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欧美国家报道的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成功率为91%~96%,但目前国内各中心消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且存在首次消融术后有一定比例复发的问题。该文就影响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心律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心肌梗死(CI)后左心室室壁瘤(LV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54例疑为CI后LVA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对照,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MRI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超声与MRI检测对CI后LVA的诊断应用价值,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1)超声心动图、MRI检查LVA的检出率均为100%,诊断LVA分布的准确率也均为100%,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RI矛盾运动区域检出率明显较超声心动图高(P0.05);(3)MRI诊断CI后LVA后准确率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超声与MRI在诊断CI后LVA中均有其临床应用价值,应用MRI更有利于鉴别诊断和判断LVA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空白期”)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作趋势与远期复发的关系.方法 入选在我院接受首次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50例,并于术后3个月内每月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进行术后定期临床随访和监测12个月.根据术后第12个月体表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临床随访结果,分为房颤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患者与无复发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房性心律失常的发作趋势.结果 术后第12个月体表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统计结果显示,房颤复发率为36.0%(18/50),所有心电图中出现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心电图为26.9%,其中房颤20.2%、房扑2.0%、房速4.7%;房性早搏20.1%;窦性心动过缓2.0%.复发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无复发组(41.1%比10.2%,P<0.05),复发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术后3个月分别为44.4%、41.8%、38.5%,P>0.05).无复发组患者术后3个月可出现房颤复发,随着时间推移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降低趋势(术后3个月分别为18.7%、10.5%、4.4%,P<0.01).结论 早期复发不能代表消融失败和晚期复发,但早期房性心律失常发作频繁,则晚期房颤复发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益心康泰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8例)和治疗组(68例)。对照组静脉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起始30min滴注速率为0.4μg/(kg∙min),输注量完成后,继续以0.1μ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益心康泰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应用药物7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期容积(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每搏输出量(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S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细胞黏附因子(s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53%)明显高于对照组(85.29%,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SV指标均明显升高,而LVSP、EDV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LVEF、SV指标均高于对照组,LVSP、EDV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MMP-9、sVCAM-1、ET-1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IL-6、MMP-9、sVCAM-1、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与益心康泰胶囊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状态,减弱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