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小肠憩室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96~2004年诊治的小肠憩室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憩室出血7例,治愈5例,好转2例;空肠憩室致肠梗阻2例,治愈1例,吻合口漏转院1例;美克尔憩室7例中,肠梗阻4例,炎症、出血、穿孔各1例,治愈5例,2例死于中毒性休克。结论对原因不明的复发性腹痛患者,应做钡餐检查,必要时腹腔镜检查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1992年8月~10月,用胆囊镜取石,再通过胆囊镜以电凝为主的方法闭塞胆囊管、破坏胆囊粘膜,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6例,临床治愈率达100%,其中按本术式要求完成治疗的5例全部达到接近胆囊手术切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游离自体腹白线片修补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06年7月对13例用自体腹白线片修补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穿孔大于2cm2,平均手术时间60分钟,平均失血量20ml,平均住院天数9±1天。结果游离自体腹白线片修补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3例均痊愈出院。随访15天至6个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本方法操作较简单、安全、效果好,其适应症广,是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肠憩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小肠憩室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 996-2 005年间诊治的小肠憩室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憩室出血7例,治愈5例,好转2例.空肠憩室致肠梗阻2例,治愈1例,吻合口漏转院1例.美克尔憩室7例中,肠梗阻4例,炎症、出血、穿孔各1例,治愈5例,2例死于中毒性休克.结论对原因不明的复发性腹痛病患者,应作钡餐检查,必要时腹腔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胆石性胰腺炎(AGP)的诊治,特别是其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我院5年来收治的32例AGP病人,并将其分为梗阻性胆石性胰腺炎(OAGP)和非梗阻性胆石性胰腺炎(NOAGP)。结果:OAGP组15例作了早期或急诊手术,13例治愈;NOAG组17例均先行非手术治疗,再行延期手术,均治愈。结论:我们认为:对OAGP在非手术治疗24~72小时内,如梗阻不能缓解,则应手术治疗;对NOAGP先非手术治疗控制病情,延期再行胆道手术。  相似文献   
6.
胆管癌主要是指肝外胆管癌,常不易确诊。虽然病程长,确诊时已进入晚期,不易根治,预后差。过去被认为是少见病,随着胆道影像学的发展,晚近报道有发病率增长趋势。如何提高胆管癌的生存率,已引起外科医师们的重视。本院1970~1987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肝外胆管癌共39例。对于及时确  相似文献   
7.
颈部异位胸腺误诊为甲状腺癌复发1例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普外科(524037)程军,宋式楚1病历摘要患者女,38岁。因左颈前肿物7天,于1995年8月10日入院。患者于10年前因左侧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右侧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在本院行全甲状腺切除术。近...  相似文献   
8.
我院从1995年开始对23例十二指肠或胃溃疡急性穿孔病人作胃部分切除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重建方法进行胃空肠吻合术。术后随访,完全消除了十二指肠液返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嗜酸性肉芽肿首由Kaijser(1937)描述。国外至1977年累计约200多例。国内文献可收集到80例,加上本文作者的6例共86例。我们以为,本病并不十分少见。由于以往深入研究不够,命名混乱,临床上又无特异性,易与恶性肿瘤混淆,临床医生有进一步认识的必要。命名本病名称混乱,人们从不同角度给与不同名称,诸如炎性纤维性息肉、炎性纤维性假瘤、嗜酸性胃肠炎、特发性胃肠道嗜酸细胞浸润、过敏性胃小肠病、血管周细胞瘤、Loffler氏综合征的胃病变、胃肠道嗜酸性肉芽肿等。以“嗜酸性胃肠炎”或“胃肠道嗜酸性肉芽肿”能较好地反映本病临床  相似文献   
10.
神经纤维瘤病为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我院收治神经纤维瘤病或伴有孤立性巨大神经纤维瘤共9例(男5、女4)。年龄13~66岁,3例为巨大神经纤维瘤病;6例为多发性,伴全身皮肤色素沉着,瘤结节大小为0.1~3cm的柔软赘生物,现报道如下。 例1:女性,65岁,出生时全身皮肤即有散在性咖啡色斑点,伴大小不等软性疣状物。右侧髂腰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