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极低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及体质量增长状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平辉  杨钊  宋康文  杨军  欧小平 《四川医学》2010,31(12):1790-1792
目的探讨极低体重儿(VLBWL)早期静脉营养的耐受及体质量增长情况。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VLBWL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005年1月~2007年12月为A组40例,2008年1月~2010年1月为B组58例。结果 A、B组在开奶时间分别(68.5±24.1)h和(31.7±12.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12.8±5.1)d、开始胃肠外营养日龄(3.8±2.9)d、第1周摄入热量(52.7±11.8)kcal/(kg.d)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开奶时间、胃肠内热量是影响体质量增长的相关性因素(P〈0.05);A组和B组在生后第1天、第4天、第7天血糖、血脂、血清胆红素、血肌酐及尿素氮、碳酸氢根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极低体重儿(VLBWL)早期可以耐受较大剂量静脉营养,以达到最佳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
宋康文  杨钊  卓平辉 《吉林医学》2010,(33):5989-5989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8例使用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蓝光照射治疗组效果显著高于传统药物治疗组。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高危因素、病原学特点、药敏情况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采用机械通气(MV)治疗的84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本组新生儿是否合并VAP,将其分为VAP组(n=34)与非VAP组(n=50) (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新生儿的分娩方式、接受MV治疗时日龄(10 min~25 d)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本组MV患儿的VAP发生率为40.5%(34/84)。VAP发生与早产、低出生体重、MV持续治疗时间、气管插管次数、原发性肺部疾患、是否早期使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及是否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等密切相关(r=0.412,r=0.331,r=0.115,r=0.561,r=0.398,r=0.412,r=0.158;P<0.05);与患儿性别无相关性(r=1.235,P>0.05)。本组导致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9.4%,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且多为耐药菌。 结论新生儿采用MV持续治疗导致的VAP发病率较高。VAP与MV持续治疗时间,患儿出生体重、胎龄、原发性肺部疾患、气管插管次数、是否早期使用IVIG及是否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对VAP应采用综合预防措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可提高治疗VAP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宋康文  卓平辉  杨钊 《中外医疗》2010,30(17):22-23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为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9年9月我院确诊的13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合并肺外并发症,所有患儿治疗后体温均于1周内降至正常,咳嗽减轻。18例患儿有轻微胃肠道反应,均采用对症治疗缓解。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应尽早进行X线检查,对怀疑有心功能损害的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查,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预防医院感染的5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早产儿全部治愈出院,观察组早产儿的肺炎感染率较低,治疗后血清IgG差异较高。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用于预防早产儿感染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宋康文 《河北医学》2011,17(7):855-857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孟鲁司特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喘憋、哮呜音、湿罗音及咳嗽的消失时间,以及临床控制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确切、安全,『生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