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龄食管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分析老年食管癌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本组74例,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全部病例均采用股动脉插管,选择肿瘤供血靶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结果 本组病例有效率87.8%,无严重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高龄食管癌患者的介入治疗中,临床护理的配合配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吕彬  宋太民 《中国药业》2007,16(15):25-25
目的 测定双石清热合剂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结果 绿原酸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100-0.1000 mg/mL,平均回收率为98.8%,RSD=1.3%.结论 方法准确、简便、易行,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病灶食管癌的血液供应特点,明确食管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DSA征象,指导食管癌的TNM分期和综合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0例经食管钡剂X线造影及病理学证实的食管癌患者予以支气管动脉及其他可能肿瘤供血血管造影,依造影结果在靶血管内化学药物灌注(食管癌介入治疗)。结果食管癌有多支、多源、节段性供血的特点;DSA动脉造影可显示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征象,能明确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短病灶食管癌有较高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介入治疗效果满意。结论DSA造影能明确食管癌区域淋巴结及肺转移等情况,是预测和指导食管癌外科根治性切除最基本的诊断工具,介入治疗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术前应用更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院对肝海绵状血管瘤(CHL)58例实施盱动脉拴塞治疗(HAE),其中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报道如下。 1 病历摘要  相似文献   
5.
正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是人类疾病的重要负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六个人就有一个人死于脑血管病,每六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脑血管病。在缺血性脑血管的发生发展及复发中,有些因素是无法控制的,如年龄、性别、地域、民族;有些因素是患者可以控制的,如锻炼  相似文献   
6.
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食管癌介入治疗的疗效、临床应用价值和提高疗效的措施。方法本组74例,男48例,女26例,年龄70~86岁,平均76岁。均经X线食管钡餐造影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鳞癌患者。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相应食管节段的供血靶动脉选择性插管和造影,并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结果74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肿瘤完全缓解26例,部分缓解39例,无变化8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87.8%(65/74)。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5%(64/74)、39.2%(29/74)和31.1%(23/74)。本组有DSA复查资料的50例中,经治疗后26例(52%)显示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完全消失,24例(48%)见肿瘤血管及染色明显减少。本组未见与造影和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疗法治疗老年人食管癌效果显著且技术操作可行,可作为高龄患者的一种重要的甚至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瘤(NET)肝转移患者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化疗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162例NET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90,化疗+TACE)和对照组(n=72,化疗)。比较2组疗效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MSCT表现。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CT平扫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稍低密度,部分患者病灶边界不清或部分病灶无法显示;增强扫描对不同直径病灶表现不同,动脉期和门脉期持续强化,门脉期以等密度强化为主,延迟期病灶强化程度多低于肝实质;(3)治疗后,治疗有效者表现为增强扫描病灶较治疗前体积缩小,SD、PD者表现为增强扫描病灶较治疗前无缩小或增大,肿瘤边缘部分强化。结论 TACE联合化疗治疗NET肝转移效果显著,MSCT在鉴别诊断和指导NET肝转移方面有较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应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漯河市中心医院2010年7月至2017年1月接收并行常规治疗的30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同期接收并行介入治疗的30例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1)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3.3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3.33%;(2)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0.0%,高于观察组的6.67%,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但是观察组提升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积极采取介入治疗,不仅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伴先兆穿孔征象食管癌动脉内灌注化疗的近期疗效、治疗风险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伴先兆穿孔征象食管癌初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肿瘤供血靶动脉的选择性插管和造影,并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结果 87例患者经动脉灌注化疗后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35例,部分缓解44例,无变化7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90.8%(79/87).本组经治疗后,81例(93.1%)溃疡X线征消失.治疗过程中38例(44.0%)患者溃疡消失后出现可逆性食管狭窄,但随治疗次数的增多和病变的恢复变窄的管腔再度增宽.本组1例并发食管穿孔,形成食管-气管瘘而死亡.1例于再次治疗后发生较为严重的药物性食管炎,病变段及正常食管段分别形成食管深溃疡.结论动脉内灌注化疗治疗伴先兆穿孔征象食管癌是一种较好的疗法.但应重视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导管食管供血动脉灌注化疗(TAI)加放射治疗和TAI加手术切除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癌174例,包括单纯TAI治疗72例(对照组),行相应食管段肿瘤供血靶动脉选择性插管造影并灌注化疗药物;TAI治疗后加用放射治疗70例(TAI加放疗组)、TAI治疗后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32例(TAI加手术组),均先接受1~3次不等TAI治疗,再给予放射治疗(放疗剂量50~60Gy/5~6周)或手术切除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为83.3%(60/72),1、2、3、5年生存率分别87.5%、40.3%、20.8%、15.3%。TAI加放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5.7%(67/70),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72.9%、45.7%、37.1%。TAI加手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9%、78.1%、50.0%、43.8%。近期有效率TAI加放疗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12,P<0.01)。患者2、3、5年中长期生存率TAI加放疗组和TAI加手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4.02、8.83、7.71和11.24、7.67、8.34,P值均<0.01),而TAI加放疗组与TAI加手术组间生存率后者高于前者,但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0.64、0.10、0.04、0.17,P值均>0.05)。结果提示TAI结合放疗和手术切除疗效较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中长期生存率。结论中晚期食管癌TAI结合放疗或结合手术切除联合治疗,较单一采用TAI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疗效,是食管癌综合治疗可供选择的一种较佳联合模式和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