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为观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可溶性白介素 - 2受体 (s IL- 2 R)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随机选择 5 7例严重多发伤 (ISS≥ 2 5 )患者 ,采用酶标法于伤后 2 4h内、 3d、 7d和 13~ 15 d检测血清 TNF- α、s IL-2 R水平。发现 5 7例患者治疗期间有 13例发生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 (MODS) ,TNF- α和 s IL- 2 R在创伤组明显升高(P<0 .0 5 ) ,MODS组更明显 (P<0 .0 1) ,约 1周左右恢复正常 ,而 MODS组则在 2周左右仍维持较高水平 (P<0 .0 5 )。结果表明 TNF- α、s IL- 2 R是促进全身炎症反应向 MODS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探讨火器伤的致伤特点和临床救治上的特殊性。作者对60例火器伤的临床治疗进行了分析,以进一步提高火器伤的救治水平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549例胸部穿透伤的救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部穿透伤近年尤为常见,蒋耀光报告由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19.3%猛增到90年代末的40.1%。主要是各种锐器和枪弹致伤。手术率明显高于胸部钝性损伤。现报告我院1990年1月~2002年4月收治的549例患者的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4.
创伤后顽固性内出血的介入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入性放射学(lnterventionalradiology)又称手术放射学。它是以影像诊断技术为手段,以治疗为目的的一门新学科。近年来由于手术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介入放射治疗效果日渐满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止血,在某些方面已成为外科手术治疗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5.
严重创伤尤其是多发伤,常常合并全身多脏器损害,其中肝功能损害比较常见,它不仅加重病情而且影响预后。笔者通过对肝功能指标的测定,对核糖核酸能否减轻创伤患者早期肝功能损害进行了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30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5~63岁,平均36.7岁。交通事故受伤16例、坠落伤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良、恶性骨肿瘤生长发育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骨肉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银染法检测了56例良性骨肿瘤、90例骨肉瘤及其瘤旁组织细胞中的端粒酶(Telomerase,TLMA)活性,探讨良、恶性骨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差异以及端粒酶活性与骨肉瘤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骨肉瘤端粒酶的阳性率显著提高良性骨肿瘤,两者的瘤旁组织中皆无端粒酶活性表达;处于分化程度较差的骨肉瘤其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分化程度较高的骨肉瘤。结论 检测骨肿块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有助于良、恶性骨肿瘤的早期鉴别诊断,亦有助于了解骨肉瘤的恶性程度,为早期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钝性肾损伤肾切除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钝性肾损伤时影响肾切除的高危因素,以提高肾挽救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2年7月收治的226例严重钝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6例钝性肾损伤患者,保守治疗153例,手术治疗73例。其中肾切除术27例,术前平均输血633ml,平均损伤严重度评分(ISS)39.6分,入院时平均收缩压(SBP)85.4mmHg(1mmHg=0.133kPa);肾部分切除术12例,术前平均输血487ml,平均ISS27.8分,入院时平均SBP99.7mmHg;肾修补术34例,术前平均输血262ml,平均ISS23.6分,入院时平均SBP112.3mmHg。结论 钝性肾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血尿的发生不相一致,切肾与延误治疗、肾损伤程度、术前输血量、ISS分值、入院时平均SBP和病理肾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损害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6例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损害控制组和常规方式两组间“致死性三联征”和其他相关生理指标恢复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损害控制组患者重要生理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常规方式组显著性缩短,术后指标值较常规方式组更接近正常值,且病死率较常规方式组低(P〈0.01)。结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应用损害控制理论能明显改善患者生理指标恢复,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与单节段骨折进行比较,研究多节段脊柱骨折(MSF)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43例脊柱损伤患者,根据损伤节段数分为多节段组(53例)和单节段组(90例),统计和比较两组的致伤原因、脊柱损伤节段、合并伤、并发症、治疗和转归.结果 两组的主要致伤原因均为高处坠落伤、交通事故伤和重物压砸伤,其中腰椎最易受累,保守治疗率和死亡率相近,且治疗后随访的ASIA评级均较治疗前好转.但是多节段组的人均损伤部位和脊柱节段、ISS总分、重伤和极重伤(ISS≥16)率、电解质紊乱和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延期手术率、手术距入院平均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单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节段组治疗后A-SIA分级E级率显著低于单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F发生率高,多为高能量原因致伤,腰椎最易受累,伤情重且危急,伤后并发症多,早期难以开展有效治疗,致残率高.  相似文献   
10.
4 519例多发伤院内救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19例多发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治疗情况、并发症、死亡原因及与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多发伤后致伤主要原因为道路交通伤(2410例,53.33%)、暴力伤(747例,16.53%)、坠落伤(575例,12.72%);主要受伤部位颅脑(2247例,18.71%)、腹部和骨盆损伤(2118例,17.64%)、胸部损伤(1853例,15.43%);主要并发症为休克(1497例,33.13%);后期主要致死原因为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衰竭(28例,82.35%),显著高于同时段其他致死原因(P<0.01)。结论多发伤致病因素复杂,临床病情、急救与诊断有其特点,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一体化救治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