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间歇性外斜视单眼外退-内截手术效果、外退-内截各1 mm平均矫正量、视远视近矫正效果的差异. 方法 对9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行单眼外退-内截手术,对术后远期眼位、平均矫正量和视近视远手术效果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功能治愈58例(60.42%),临床治愈89例(92.71%);基本型、集合不足型及外展过强型外斜视患者手术后视远视近斜视角差异较手术前视远视近斜视角差异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矫正效果与术前斜视度呈负相关(P<0.05);平均矫正效果与手术量呈正相关(P<0.05);与手术年龄、发病年龄无相关性. 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单眼外退-内截手术设计应考虑术前斜视度对平均矫正量的影响,外退-内截手术可以较好的矫正远近斜视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Duane′s眼球后退综合征产生上射和下射现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杨  宁玉贤  郝瑞  赵堪兴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695-1697
目的 探讨Duane′s眼球后退综合征(DRS)患者产生上、下射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84例(97眼)DRS患者分别按年龄(<16岁与≥16岁)、分型(Ⅰ型、Ⅱ型、Ⅲ型)以及是否合并水平偏斜(内斜、外斜)和垂直偏斜进行分组,研究各因素与上、下射现象产生的关系.结果 57.73%(56/97)的DRS患者出现上、下射现象,其中<16岁与≥16岁两组DRS患者上、下射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DRS患者上、下射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水平斜视的DRS患者中内斜视组与外斜视组上、下射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在位有垂直偏斜组与无垂直偏斜组DRS患者上、下射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下射现象常见于DRSⅢ型、外斜且原在位有垂直斜视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学龄前高度远视和低度远视儿童的屈光发育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 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学龄前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43例(86眼)。 根据睫状肌麻痹后球镜度结果将儿童分为高度远视组27例(54眼),低度远视组16例(32眼),分别于 基线和随访1年记录2组儿童的屈光度和眼球生物学参数,包括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半径、轴 率比。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进行组内屈光度和眼球生物学参数分析;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 组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眼生物学参数年变化量的差异分析。结果: 与基线值[(8.37±1.84)D]相比,高度远视组等效球镜度(SE)年降低量为(0.72±0.41)D(t=-9.26, P<0.001)。高度远视组AL年增长量[(0.31±0.18)mm]与低度远视组年增长量[(0.21±0.09)mm]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01),2组间角膜曲率半径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度远视组 轴率比的年增长量(0.04±0.02)与低度远视组年增长量(0.02±0.0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 P=0.002)。结论:与学龄前低度远视儿童相比,学龄前高度远视儿童的AL和轴率比的年增长幅度更 大,这提示有必要对高度远视儿童进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评估儿童干眼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第一次确诊为干眼的儿童98例(186眼),完成病史及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后进行裂隙灯、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 Ⅰ T)评估、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检查。结果 本组中159眼的BUT<5 s,30眼的SIt<5 mm。OSDI[13.63(9.09~15.91)分]与S Ⅰ T[(14.6±8.7)mm]无相关性(r=-0.119,P=0.259);与BUT[3.00(2.00~5.00)s]无相关性(r=0.099,P=0.354)。第一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first noninvasive tear film break-up time,NITBUT),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average noninvasive tear film break-up time,NITBUTav)与OSDI均呈正相关性,NIBUT与NIBUTav呈高度正相关性(均为P<0.05)。NIBUT、NIBUTav与BUT均无相关性(r=0.112,P=0.059;r=0.159,P=0.455)。泪膜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LLT最大值与NIBUTav呈正相关性;不完全眨眼比例与NIBUTav呈负相关性(均为P<0.05);其余指标与OSDI和NITBUTav无相关性。LLT、LLT最大值、LLT最小值与睑板腺缺失评分均无相关性(r=-0.083、-0.028、-0.024,P=0.494、0.842、0.869)。结论 儿童干眼大多数属于短BUT型干眼,其BUT缩短,睑板腺缺失明显,LLT变薄。NIBUT与NIBUTav较BUT更客观准确,LLT较睑板腺缺失评分更有价值。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及Lipview眼表面干涉仪可以客观准确评估儿童干眼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背景来自双眼视觉信号经视网膜、外侧膝状体直至初级视皮层融汇到单个细胞,构成双跟驱动细胞。双眼驱动细胞对双眼视觉信息进行整合和编码并介导高级视皮层产生融合和立体视觉,视觉发育关键期内的异常视觉经验常导致弱视和双眼整合反应的损害。目的观察幼猫初级视皮层双眼驱动细胞对来自双眼视觉信号的整合反应特性。方法选用3只8~10周健康幼猫,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技术和双眼分视刺激方法,观察麻醉和肌肉麻痹状态下幼猫初级视皮层V1区28个电极记录部位的双眼驱动细胞对光栅刺激的峰电位发放率和局部场电位Gamma频率(20~90Hz)的振荡幅度,计算并比较两种信号的眼优势指数(ODI)和双眼整合指数(BI]),观察细胞对双跟分别刺激的反应是否平衡及对双眼整合反应大小的影响。结果在具双眼特性的28个细胞中,锋电位信号的眼优势绝对值较场电位的眼优势绝对值大(t=2.606,P=0.021);锋电位和场电位的ODI呈正相关(R^2=0.513,F=27.423,P=0.003),双眼整合作用主要表现为易化,锋电位的BII(2.348±0.996)较场电位的BII(3.678±1.974)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1,P=0.019),对于锋电位信号,双眼平衡组的易化反应较双眼不平衡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9,P:0.035),对于场电位信号,双眼平衡组的易化反应较双眼不平衡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1,P=0.146)。结论在正常发育的幼猫初级视皮层,神经元对来自双眼感受野内相同视刺激的整合作用主要表现为易化,且易化水平依赖于神经元对双眼分别的视刺激反应是否平衡,场电位信号和锋电位信号从不同皮层空间范围和来源成分反映了双眼整合的神绎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伴发下斜肌功能亢进对其主导眼选择及屈光发育的影响.方法 病例回顾研究.选取2012年至2015年于我院斜视与儿童眼病中心行斜视治疗的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伴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外斜视伴发单眼或双眼的原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以及内斜视伴发单眼或双眼的原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非参数检验分别比较各组中主导眼与非主导眼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下斜肌功能亢进眼(或双眼亢进中较重眼)与对侧眼等效球镜度数.结果 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伴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与外斜视伴发单眼或双眼的原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主导眼的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总和分别为5和52,均较对侧眼的94和81轻(均为P<0.05);内斜视伴发单眼或双眼的原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主导眼与非主导眼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总和分别为15和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各组下斜肌功能亢进眼与对侧眼等效球镜度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较重眼多不被选择用于主导眼;下斜肌功能亢进对于屈光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翼状胬肉是一种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覆盖角膜进而影响视力和美观。临床治疗以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手术为主,术中结膜缝合既费时又容易引起眼部刺激、眼红等并发症。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学者们尝试使用纤维蛋白胶替代缝线显示了独特优势。本文就纤维蛋白胶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钱学翰  宁玉贤 《眼科研究》2011,29(3):288-288
儿童单侧轴性高度近视会引起斜视、弱视等发育期双眼视觉问题,甚至视网膜病理性改变,造成不可逆的视觉损害。研究发现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结构变化存在区域差异性,儿童单侧轴性高度近视是否存在此现象,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   
9.
既往认为儿童干眼是少见疾病,近年来儿童干眼的患病率增加,应引起重视。儿童干眼发病率约0.2%,患病率6.6%~20%。儿童干眼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视频终端使用、过敏性结膜炎、隐形眼镜的配戴、被动吸烟及环境与营养因素等。(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117-120)  相似文献   
10.
高度近视眼合并固定性内斜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斜视,其斜视度数常进行性增加,晚期多合并下斜视.患眼外转、上转受限,常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不理想.我们应用硅胶带替代缝线改良Yokoyama术联合内直肌超常量后徙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合并固定性内下斜视1例,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