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了解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从1995年6月~2004年2月对53例63岁以上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行经皮加压螺钉内固定。结果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9%。结论经皮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创伤小,风险小,疗效显著;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主要为骨质疏松、不明原因疼痛、过早功能锻炼等。  相似文献   
3.
病变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胸腰椎转移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变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胸腰椎转移瘤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7月-2006年4月,采用后正中加后外侧"T"形切口行病变椎体切除、钛网 切除的肋骨或取自体髂骨填充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16例胸腰椎转移瘤患者,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腰背痛及放射性疼痛基本缓解,均于术后早期开始肢体功能锻炼,术后2-3周离床活动。随访8个月-3年,患者神经系统压迫症状明显改善,3例C级患者2例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D级5例均恢复到E级。影像学复查内固定物无松动、断钉、断棒现象,钛网无移位,椎体无塌陷。结论:经后正中加后外侧"T"形切口手术切除病变椎体并重建脊柱的三柱稳定性结构治疗胸腰椎转移瘤是可行的,可提高患者生存期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马尾神经根松弛症诊断及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马尾神经根松弛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开展椎管造影以来 ,发现马尾神经根松弛症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椎管造影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除具有腰椎管狭窄症的一般临床表现之外 ,椎管造影结果显示狭窄节段上方马尾神经根呈波浪状蛇形卷曲 ,甚至“环状”改变 ,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随访 ,除1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外 ,均完全恢复。结论 :椎管造影是诊断马尾神经根松弛症的有效手段 ,手术外围减压及神经根粘连松解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挺锐  孟志斌  李俊 《海南医学》2006,17(9):139-139
自1997年~2003年间我们共收治2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颈骨折,其中有7例经皮穿针内固定术,16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随访3~8年,疗效满意.其病因诊断进行总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顶椎区相同椎弓根类型在导航及导航校准技术辅助下置钉的精确性及偏出方向,并分析影响导航置钉偏移的相关因素及导航校准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明确诊断为AIS并在导航辅助下行经后路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41例患者,依据术中是否使用导航校准技术,将41例患者分为两组:导航组(n=22)和校准组(n=19)。收集两组患者基本信息,记录两组患者Risser征,术前、术后Cobb角,术后1年时矫形率,根据付长峰椎弓根分型系统对两组患者顶椎区椎弓根分型(A、B、C、D、E型),依据Rao分型评估两组相同椎弓根类型的置钉精确性。结果:校准组A、B、C型椎弓根优良置钉率(96.4%、87.8%、84.0%)显著高于导航组(79.2%、70.5%、56.7%),且凹凸双侧0级钉率显著高于导航组,同时校准组B型椎弓根及其凹凸双侧3级钉率(4.1%、2.0%、6.3%)及C型椎弓根凸侧2级钉置钉率(11.1%)显著低于导航组(12.4%、11.1%、13.7%、50.0%),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校准组A、B、C型椎弓根外侧皮质破壁率(33.3%、33.3%、60.0%)显著低于导航组(64.0%、38.6%、73.1%),同时校准组A型椎弓根椎体前壁穿破率(0.0%)及C型椎弓根凹侧外侧皮质破壁率(66.7%)显著低于导航组(24.0%、77.8%),而B型椎弓根内侧皮质穿破率(41.7%)高于导航组(40.9%),但其凹侧内侧皮质穿破率(36.4%)显著低于导航组(33.3%),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均未发生脊髓、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与传统导航相比,导航校准技术在术中能够有效地预防导航偏移,显著提高AIS顶椎区A、B、C型椎弓根置钉精确性,降低误置螺钉外侧壁穿孔率及B型椎弓根凹侧内侧壁穿孔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药物结合外科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3月-2006年2月同对36例脊柱结核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以后路T形切口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颗粒骨填充钛网椎间植入、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疗效。结果经1~3年随访,平均15个月,结核无复发,Cobb角术前平均32。,术后平均8°。随访期间矫正无丢失。结论该术式创伤小,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人工珊瑚骨治疗脊柱结核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珊瑚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00年3月-2007年2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及人工骨植骨融合治疗44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随访2-5年,优良率98.7%,植骨融合率97.2%,40例疼痛症状消失,4例腰痛减轻。术后复查x线片:人工骨植骨块均在5-10个月融合,未见植骨块移位。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及人工骨植入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避免了取自体骨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顶椎区在术中导航漂移校准技术辅助下置钉的精确性及偏出方向,并分析影响导航置钉偏移的相关因素及导航漂移校准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7年~2020年行三维矫形术的Lenke 1型AIS患者60例,其中导航辅助置钉30例(导航组),术中导航漂移校准技术辅助置钉30例(导航校准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影像学资料,根据付长峰椎弓根分型系统对两组患者顶椎区椎弓根分型,并依据Rao分型评估两组间置钉的精确性。结果:两组间共置入600枚螺钉,导航组297枚,导航校准组303枚。导航校准组A、B、C型椎弓根0级椎弓根螺钉置钉率分别为95.7%、86.7%与68.9%,显著高于导航组的73.9%、66.9%与30.0%,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导航校准组A、B、C、D型椎弓根螺钉穿破内侧皮质率分别为0%、1.6%、1.6%与0%,低于导航组的16.3%、16.9%、30.0%与47.6%。同时,在顶椎区凹侧导航校准组A、B、C、D型椎弓根置...  相似文献   
10.
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移植修复良性骨肿瘤骨缺损32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背景:作为一种植骨替代材料,珊瑚羟基磷灰石具有均匀一致且相互连通的孔隙结构,植入骨缺损区其孔隙适合于血管再生、骨再生和骨沉积,生物相容性好,目无免疫原性.目的:评价珊瑚羟基磷灰石人T骨移植修复良性溶骨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96-05/2007-05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完成.对象:选取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同期收治的32例良性溶骨性瘤样病变患者,病理诊断骨缺损原冈:骨囊肿18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9例,动脉瘤样骨囊肿4例,骨软骨瘤1例;合并骨折5例,其中2例股骨、1例胧骨为完全骨折,2例肱骨为不完全骨折.珊瑚羟基磷灰石由海南医学院生物材料实验室制备.方法:32例忠者均行常规手术入路,彻底刮除病灶内瘤组织至正常变薄的骨皮质,选用大小不一的块状珊瑚羟基磷灰石充填,并用颗粒状珊瑚羟基磷灰石尽量将腔隙填满压实,缝合骨膜.完伞骨折的3例患者作内固定,其余患者未作内固定,均不采用石膏外固定.主要观察指标:人工骨移植修复后不同时问x射线摄片检查骨折愈合情况.结果: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无全身性片常反应,伤口均存2周内一期愈合.移植前骨缺损病变范围为3 cm×2 cm×2 cm~12cm×4 cm×4 cm;移植修复后1~3个月人工骨植入区与缺损周围的骨组织之间界限模糊;3~6个月人工骨与周围骨组织融为一体,骨缺损基本修复:6~24个月植入人工骨帮形改建,逐渐为自体新骨替代.结论:应用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移植修复良性溶骨性骨缺损效果满意,且并发症少,验证了其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移植骨替代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