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0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方  杨光义  杜士明  王刚  孙荣进 《医药导报》2012,31(10):1268-1270
目的 测定鄂西北地区不同生长条件和品种柴胡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蒽酮 硫酸比色法,以620 nm波长为检测波长,分别测定柴胡中可溶性多糖和粗多糖,计算总多糖含量.结果鄂西北地区野生竹叶柴胡多糖含量高于同地区种植柴胡,但低于山西产北柴胡和湖北南漳种植的三岛柴胡.结论不同生长条件的柴胡药材中柴胡多糖含量不同,但差异不明显;不同品种柴胡药材中的多糖含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鬼臼毒素( podophyllotoxin,C22 H22 O8)主要存在于小檗科鬼臼亚科八角莲属(Dysosma Woodson)、桃儿七属(Sinopodophyllum Ying)、山荷叶属(Diphylleia Michx)及足叶草属(Podophyllum L.)植物中.这些植物由于都具有盾状着生的叶,茎中具有多数散生微管束,花不具蜜腺,浆果,含鬼臼毒素等一些共同特征而被看作一个自然而相对独立的类群,习惯上称为鬼臼类植物[1].目前鬼臼毒素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提取,提取的主要植物为鬼臼类植物,其次还有柏科刺柏属、亚麻科亚麻属、唇形科山香属、崖柏属等[2~4].由于鬼臼毒素在医药上的显著疗效和价值[5],药农为了商业上的利益而疯狂采挖,致使野生资源逐渐枯竭、物种濒危,更不用说满足鬼臼毒素生产的需求,因此人工规范化种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化学成分的HPLC特征图谱,为竹叶柴胡的质量控制及品种鉴定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条件为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150 mm×4.6 mm,3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化学成分特征图谱共检出8个分离度良好的共有峰。北柴胡、小柴胡特征图谱相似度相差较小,竹叶柴胡地上部分、三岛柴胡特征图谱相似度相差很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竹叶柴胡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别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鄂西北地区柴胡及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06 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含量。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柴胡中总黄酮含量有一定差异,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地下部分。结论:研究柴胡地上部分可实现柴胡药用植物的综合利用,对开发新的中药药用资源具有积极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单叶蔓荆子种子的最佳采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叶蔓荆子种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本文以蔓荆子种子的发芽率为指标来考察单叶蔓荆子种子最佳采收期,种子的寿命和储藏方法。结果:江西省单叶蔓荆子种子的最佳采收期为每年的10-11月份,储藏方式对蔓荆子种子在一年内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结论:蔓荆子种子与蔓荆子药材在采收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叶方  杨光义  杜士明  王刚  杜婷  孙荣进 《中国药师》2012,(10):1380-1382
目的:对鄂西北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条件柴胡进行鉴别和质量评价。方法:利用泡沫反应和薄层色谱法鉴别不同品种的柴胡;通过测定柴胡中挥发油含量、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以及测定柴胡中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综合进行柴胡质量评价。结果:可见光和紫外光下的薄层色谱图显示,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条件的柴胡与对照药材、柴胡皂苷对照品相对应的位置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柴胡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河南产竹叶柴胡质量较好,其次分别为湖北保康、房县竹叶柴胡、湖北产三岛柴胡、湖北神农架竹叶柴胡、山西产北柴胡。结论:TLC法可以鉴别柴胡,但不能有效区分不同品种的柴胡;不同品种以及相同品种不同生长条件的柴胡质量有明显差异,同一区域柴胡种植品优于野生品,适于开展规范化种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鄂西北地区房县竹叶柴胡为样本,研究柴胡总皂苷,挥发油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竹叶柴胡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以柴胡总皂苷的含量、挥发油的吸光度为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进行分析。结果不同采收期竹叶柴胡中的柴胡总皂苷,挥发油含量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柴胡总皂苷的含量8月份最高;挥发油的含量7月份最高。结论确定了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的最佳采收期,为鄂西北地区柴胡药材的GAP种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叶方  杨光义  王刚  杜士明  孙荣进 《医药导报》2012,31(9):1174-1177
摘要银柴胡是传统中药,临床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以及癌症引起的虚热等症。银柴胡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甾醇类、环肽类、生物碱类和酚酸类。历史上银柴胡长期作柴胡药用,在现代还与银州柴胡、柴胡相混淆;银柴胡的混伪品较多,市场中约有40%饮片来源于石竹科的其他许多植物,包括繁缕属、蚤缀属、蝇子草属和丝石竹属等经常被作为银柴胡或柴胡药用,统称为山银柴胡。对银柴胡的鉴别主要有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光谱法与色谱法等方法。银柴胡人工栽培产量较低,难以达到推广种植的目的,利用激素化学调控技术以及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达到提高银柴胡产量和质量的目的。通过对银柴胡的品种鉴别、种植栽培、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可以为深入系统地研究银柴胡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鄂西北地区房县竹叶柴胡为样本,研究柴胡地下和地上部分总黄酮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竹叶柴胡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以柴胡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进行分析,考察不同采收期柴胡中总黄酮的变化规律.结果:竹叶柴胡根中总黄酮含量随生长时间逐渐升高,6~11月总黄酮含量分别是0.394 7%,0.298 4%,0.578 9%,0.531 7%,0.952 3%,0.946 2%;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没有一定的变化趋势,但在6月起苔时和10月种子成熟时总黄酮含量最高,6~10月总黄酮含量分别是2.908 7%,2.336 0%,2.722 3%,2.160 8%,2.969 5%.综合分析,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的最佳采收期应在种子成熟期的10月.结论:确定了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的最佳采收期,为鄂西北地区柴胡药材的规范化种植(GAP)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单叶蔓荆种子休眠的原因及解除休眠的方法。方法 以单叶蔓荆的果实(蔓荆子)为材料,用石蜡切片法研究单叶蔓荆种子形态解剖学特点,通过种子吸胀和抑制物测试研究其休眠原因,采用浓硫酸和赤霉素(GA3)处理打破种子休眠。结果 打破单叶蔓荆种子休眠的方法为GA3处理,解除休眠的最佳方法为浓硫酸处理15 min,1.0 mg/mL GA3浸种18 h,蛭石培养床30 ℃恒温培养能够达到发芽率78.7%。结论 蔓荆具有坚硬厚实的果皮,机械束缚是休眠的主要原因;果皮中含有萌发抑制物质,GA3处理可有效解除单叶蔓荆种子的生理休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