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双Endobutton袢钢板与钩钢板治疗RockwoodIII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73例RockwoodllI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分为双Endobutton钢板组(A组,n=39)和锁骨钩钢板组(B组,n=34),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疗效。两组术后均随访8~20个月,平均12.8个月。结果A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按Karlsson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A组100%,B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4)。结论双Endobutton袢钢板在治疗Rockwoodm型肩锁关节脱位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珍石烧伤膏促进创面愈合情况,探究珍石烧伤膏治疗烧伤的作用机制及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7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72只)及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背部行深Ⅱ °烧伤后分3组:A组为同体对照,右侧创面涂珍石烧伤膏,左侧对照创面直接用凡士林油纱覆盖包扎.B组背部创面全部涂珍石烧伤膏.C组凡士林油纱覆盖.观察每组创面愈合程度、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胶原的变化和羟脯氨酸含量.结果:珍石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愈合创面上皮化程度好于对照组,胶原分布规律,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珍石烧伤膏通过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刺激羟脯氨酸表达,调节胶原合成,减少瘢痕形成等机制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3.
脱细胞异体真皮修复烧伤瘢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脱细胞异体真皮在烧伤瘢痕畸形整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烧伤瘢痕切除后继发创面进行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的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36例病人复合移植皮片成活率为95%。成活的复合移植皮片具有外观平整,颜色与邻近正常皮肤近似,触之柔软,耐磨,弹性好等特点。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是烧伤后期瘢痕畸形整形中比较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抑郁与功能性便秘(FC)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正规产检的孕妇43例,根据罗马标准Ⅲ2设计成排便日记卡判定孕妇是否存在FC,根据产后抑郁筛查量表(PDSS)判定孕妇是否存在抑郁,然后对妊娠期抑郁患者存在FC的采用生物反馈疗法干预,干预3个月后,再次填写PDSS和排便日记卡,比较不同程度抑郁患者FC的发生率,干预前后FC症状积分、满意度积分、PDSS积分。结果符合抑郁筛查标准的20例(轻度抑郁10例、重度抑郁10例),符合FC标准的30例;重度抑郁患者FC发生率高于轻度抑郁及非抑郁孕妇(P<0.05)。干预后患有FC者55.6%达到临床治愈标准,33.3%显效,与干预前比较,伴抑郁的FC患者干预后PDSS积分、FC症状积分降低,排便满意度积分升高(P均<0.05)。结论通过对孕妇抑郁症状者进行相应的干预,可有效改善妊娠期FC的症状和排便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异丙酚与右美托咪啶对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治疗作用.方法 87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孕妇,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27例、异丙酚组(P组)31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29例.当发生寒战时,C组泵入生理盐水,D组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10min),10min后以0.3μg/(kg·h)继续静脉泵注,P组泵注异丙酚1mg/(kg·min),而后以3mg/(kg·h)继续静脉泵,各组总注药时间均为20min.监测各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麻醉后寒战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3组患者一般情况、围术期循环和呼吸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被观察的病例中寒战发生率达50.3%,P、D组与C组相比均可明显减轻寒战的等级与持续时间(P<0.05),与D组比较,P组寒战更快消失,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与右美托咪定均可安全有效地预防剖宫产硬膜外麻醉后的寒战反应,但异丙酚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采用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病例22例,骨折按AO分型A型3例,B型7例,C型12例,术后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并采用Anderson评分标准评估肘、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9.5个月),22例患者术后及随访X线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全部愈合,术后末次Anderson评分优良率95.5%。结论采用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符合生物学固定、并发症少、术后前臂功能恢复迅速等优点,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产妇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探讨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选择产科入院1周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妊娠晚期女性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子痫前期组40例( P组)、正常孕妇组40例( N组)。采集入院期间孕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相关资料。研究对象于术前无菌条件下抽取前臂肘静脉血浆2 mL,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一次性成批对上述标本IL-6及TNF-α进行活性测量。结果 N组IL-6活性表达显著高于P组(P<0.05)。 P组TNF-α活性表达均显著高于N组(P<0.05)。IL-6与TNF-α活性呈负相关(r=-0.374,P<0.05),TNF-α活性与孕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Apgar 5)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IL-6、TNF-α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致病过程,IL-6及TNF-α作为一对平衡因子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NF-α的高活性有可能与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牵开与静态牵开显露跟骨对切口皮肤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4例累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共66足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不同的手术视野牵开方式分为动态牵开组(A组)和静态牵开组(B组),每组各32例患者33足。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手术时间和切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上高于B组。讨论相比较跟骨骨折手术采用动态牵开,静态牵开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x线与B超观察宫内节育器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x线与B超共同观察过的112例受检者的宫内节育器检查结果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x线能正确显示节育器形态及类型者103例,B超能正确分辨节育器形态及类型者85例。x线观察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者105例,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者7例占6%;B超观察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者96例,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者16例。另有1例B超显示宫腔内杂乱的强回声,有散射的"彗星尾"征,不能确定节育环形状及数目,x线平片则显示出盆腔内两个形态清晰的节育环,二者互相重叠。结论:二者在诊断宫内节育器的有无、形态、位置、个数、有否宫壁嵌顿、盆腔游离等现象中各有所长,能够起到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作用,联合应用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黄芪对儿童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3月本院拟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或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儿童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麻醉方法、灌注方法及体外循环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血浆肌钙蛋白(c Tn I)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及心脏电生理指标。结果:电镜观察显示试验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比对照组小;主动脉开放后3、6、12、24、48 h,试验组血清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开放即刻及开放后3、6、12、24、48 h,试验组c Tn 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主动脉开放后,两组均自动复跳,心脏自动复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X~2=4.043,P=0.044)。结论:黄芪对儿童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