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应用蝮蛇清栓酶治疗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与同期28例患者作随机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肝功能恢复方面比对照组为佳,提示用蝮蛇清栓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恢复时间短,成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粘连索带所致的自发性血气胸是指非创伤性原因引起的胸膜腔积血积气,临床并不多见,常为突然发病,症状严重,急需处理,绝人多数需剖胸止血方能转危为安。现将我们共收治的21例索带断裂所致的自发性血气胸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甲胎蛋白(Afp)阳性细胞的增殖分化在组织生长修复,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建立Afp-CreERT转基因小鼠细胞示踪系统.方法 采用DNA雄原核显微注射方法获得Afp-CreERT转基因小鼠,筛选出合适的品系后,使之与Rosa26-lacZ工具小鼠杂交,获得Cre/lacZ双阳性的Afp-cre-lacZ转基因小鼠.结果 显微注射后,共出生小鼠56只,经PCR鉴定Cre阳性小鼠共4只,阳性小鼠传代后各为一系.筛选内源性Afp表达与Cre表达相对符合的品系作为Afp-CreERT转基因小鼠品系建系.Afp-CreERT转基因小鼠与Rosa26-lacZ工具小鼠杂交,经PCR鉴定后获得Cre/lacZ双阳性的Afp-cre-lacZ转基因小鼠.经实时PCR,X-gal染色,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后得到Afp-cre-lacZ转基因小鼠细胞示踪系统,同时证实该系统能够正确示踪Afp表达阳性的细胞,同时也能够应用于肝损伤小鼠模型中.结论 成功构建了Afp-cre-lacZ转基因小鼠细胞示踪系统,为研究这类细胞的谱系发生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硫化物(S^2-)标准溶液的稳定技术。结果表明:用碱性锌氨络盐-甘油溶液作保护剂配制含S^2- 1 mg/ml的标准贮备液,在冰箱内保存半年,S^2-损失率小于3%,稳定效果良好;用较稀的碱性锌氨络盐-甘油溶液配制含S^2- 0.1 mg/ml的中间工作液,至少也能稳定3个月。在日常分析中应用这种标液,可不必经常标定标液的浓度。文中对标液的均匀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6.
孙瑞林  曹秋菊 《江苏医药》1995,21(4):271-271
我院1988年11月~1994年2月手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共833例,其中双原发癌IO例,占1.2%,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男7列,女3例,年龄39~67岁,平均58岁。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主症。术前诊断食道癌2例,食道贲门癌7例,责门胃体瘤1例。5例经纤维内镜检查已明确为双重癌。10例均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双重癌2例。7例肉眼可见的均为2个癌灶;癌灶糜烂面0.5~7cm,平均3.75cm;癌灶间距离4~8cm,平均6cm;癌灶浸润深达粘膜内及粘膜下9个,达肌层及外膜层11个。10例双原发癌全部行胃及食道部分切除,胃食道弓上吻合6…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作为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限速酶之一,主要在肝脏和红细胞中表达,在糖脂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PK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细胞实验与临床观察水平,动物模型的缺乏限制了对其进一步研究.因此该研究目的在于建立Pklr基因缺陷小鼠模型,并探索该酶在机体中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设计引物sgRNA1与sgRNA2,分别靶向LPK外显子1和共用外显子3.通过测序、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及PK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小鼠Pklr基因在转录、蛋白质和酶活性等不同层面上的变化,之后通过正常与高脂饮食,检测小鼠体重、白色脂肪及脾脏变化验证PK与糖脂代谢的关系.结果 经过检测发现,小鼠Pklr基因双位点发生基因编辑,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转录水平下降至24%,LPK蛋白几乎不表达,酶活性下降至33%,在基因、转录、蛋白质和酶活性不同层面上证明成功获得了Pklr基因缺陷小鼠模型,并且发现该基因突变纯合子小鼠在高脂饮食条件下显示出体重下降和白色脂肪积累(P值分别为0.0040、0.0200),同时两种饮食条件下脾脏重量都显著上升(P =0.0003).结论 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构建了Pklr基因缺陷小鼠,并且该基因缺陷会导致异常的糖脂代谢.Pklr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进一步探索PK在机体内调控机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8.
9.
食道癌根治术并发肺扭转坏死临床较少见,现将我院发生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性,49岁,因食道上段癌在静脉复合麻醉下取颈、胸、腹三切口;行食道于胃颈部吻合术。病人清醒后剧烈咳嗽,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被迫端坐呼吸。胸腔引流量每24小时分别为200ml、400ml、500ml、550ml,呈淡红色。第4天颈部切口有脓性液体流出,细菌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口服亚甲蓝排除吻合口痿,第7天胸片诊断右侧液气胸,并可见右上胸有一约10×10cm~2大小圆形境界清的致密影,经碘油造影摄片未见吻合口及胃壁瘘,B 超未探及液体及包块,胸穿抽出气体约400ml,淡红色胸液100ml,但块影处多方位反复穿刺未抽及气液体,第9天在全麻下取右前第三肋切口进胸,发现右上肺坏疽发黑,为手术方便关胸后取左侧卧位径原右第六肋切口进胸,发现右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血管内皮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斑马鱼系(fli1-EGFP)中,转入Rag2启动子驱动的人源性截短型Notch1基因(ICN1),从中筛选并鉴定发生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斑马鱼,建立稳定传代的红绿双色示踪的T-ALL斑马鱼疾病模型.方法 构建Rag2-ICN1-EGFP质粒,显微注射到斑马鱼胚胎的单细胞期,利用荧光体视显微镜筛选F0代,并建立稳定传代的转基因鱼系.通过荧光体视显微镜、RT-PCR 、Western blotting验证IC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外周血涂片方法鉴定T-ALL斑马鱼模型的表型.结果 在867条显微注射重组质粒的斑马鱼中,鉴定发现有20条(2.3%)转基因阳性斑马鱼,为F0代转基因斑马鱼,其中雄鱼9条,雌鱼l1条.在已性成熟的F0代成鱼之间采取一对一形式交配,产下F1代,通过荧光体视显微镜、RT-PCR、Western blotting在大体观、mRNA以及蛋白水平验证了ICN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外周血涂片结果显示,转基因F1代斑马鱼与fii1-EGFP斑马鱼相比,红细胞比例显著降低,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结论 成功构建转Notch1基因红绿双色示踪的T-ALL斑马鱼模型,为深入探讨Notch在促进T-ALL发生中的调控机制以及利用这种疾病模型进行高通量的活体药物筛选提供了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