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性,农民,汉族,47岁,青海籍。住院号332834。左上区隐痛不适一年余.有纳差、恶心、黄疽史,无便血,经中、西医治疗无效,于1990年7月13日来我院以肝癌收住院.体检:发育良好,T:36C,P:80次/分,R:20次/分,BP:140/8.gkPa,全身皮肤粘膜无责染,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和皮下结书.肝大助下三指,剑突下可触及10XgX7cm3肿块。质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动度,压痛(+),肠鸣盲活跃。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E租提示,肝左叶混合性占位病变(考虑肝癌液化)。X线拍片胸部正位片12X15Xlcm'两肺纹理重感,…  相似文献   
2.
大肠小扁平腺瘤、息肉样腺瘤p53、p2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大肠小扁平腺瘤p53、p21基因的表达,探讨小扁平腺瘤与息肉样腺瘤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研究50例小扁平腺瘤(A组)和30例息肉样腺瘤(B组)以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C组)的p53、P2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p53、p21 在A、B、C 三组中阳性率分别为58%、56%;33.3%、36.7%;5%、10%.P53阳性率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21阳性率:A、B组分别与C组有差异显著性(P<0.05);A组高于B组,但卡方检验P>0.05,无统汁学差异;A组进一步与B组中直径<1.0cm的腺瘤的p21阳性率(3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肠小扁平腺瘤p53、p21基因的异常表达提示小扁平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息肉样腺瘤有差别,可能更易于恶变.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母细胞瘤AgNoRs的观察李兰英,孙宏夫,王建国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诊断分型、分级主要以光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为依据,特别是交界性病变,往往缺乏客观的判断标准。我们采用Ploton改良AgNoRs染色方法 ̄[1],对14例RB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加藤式自已涂擦器具对撒拉、土、回、蒙、藏、汉6种民族2766名已婚妇女进行子宫颈癌的普查。提出年龄、早婚与发病率有关,强调了对40岁以上妇女定期妇查的必要性。并对881例同一普查妇女进行加藤式自己涂擦法(A法)和医师刮片法(B法)对照观察结果提示B法巴氏Ⅱ、Ⅲ级比例数较A法为高。巴氏Ⅳ、Ⅴ级患者系居住于黄河沿岸之撒拉族妇女,这可能与民族素质和肿瘤病理地理学有关。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少见,而且容易误诊。笔者在1986年12月至1987年6月,用纤维胃镜(QlympusK_(?))诊断十二指肠恶性肿瘤4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原发性十二指肠癌3例,十二指肠转移癌1例。可见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并非罕见。例一:男,61岁。因右上腹痛一个月于1986年12月1日入院。B 超检查提示:1.胆囊积液,2.胰头癌待除。CT 检查:中上腹腹膜后恶性肿瘤,来源十二指肠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R、PR、P16、PS2基因表达在乳腺癌中的相关性及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即用型一抗 Envision微波加热法,对57例乳腺癌进行ER、PR、P16、PS2检测分析。结果 ①57例乳腺癌的ER、PR、P16、PS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61%(26/57)、47.37%(27/57)、36.84%(21/57)和77.18%(44/57)。②ER、PR阳性表达率高时,PS2阳性表达率亦高,P16阳性表达则较低。③ER、PR、P16、PS2阳性表达与乳癌在组织学类型、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但以浸润性导管癌、40-49岁和60岁以上年龄组及临床Ⅱ期为多见。结论 ①抑癌基因P16突变,可能参与乳癌的发生,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②ER、PR、PS2联合检测对乳癌进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判断较单纯ER、PR或PS2检测更好。  相似文献   
7.
乳癌组织中GST-Pi,ToPoII和PgP 耐药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癌组织中GST-Pi,ToPoII和PgP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即用型免疫组化微波加热法,检测52例乳癌GST-Pi,ToPoII和PgP耐药基因。结果 (1)52例乳癌中的GST-Pi,ToPoII和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26/52),17.3%(9/52)和11.5%(6/52);(2)浸润性导管癌对三种耐药基因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较其它组织学类型的乳癌的耐药基因更为广泛。(3)乳癌中的GST-Pi,ToPoII和PgP阳性表达大多与年龄无明显关系,但40-49岁和60-69岁年龄组的三种耐药基因阳性表达较其他年龄组为高。结论 (1)部分乳癌患者的体内存在多向耐药基因,或癌细胞内(原发)存在GST-Pi,ToPoII和PgP,对抗癌药物已产生耐药性。(2)对乳癌患者在中前进行耐药基因检测,有助于联合用药的合理选择、提高疗效及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P16、nm23、C-erbB-2、PS2表达与腋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即用型免疫组化对57例乳腺癌中P16、nm23、C-erbB-2、PS2表达与腋下淋巴结转移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57例乳腺中P16、nm23、C-erbB-2、PS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6.84%、40.35%、64.91%和75.44%;(2)57例乳腺癌均有2种以上基因蛋白表达,3种基因蛋白同时阳性表达为29.82%(17/57);(3)nm23表达与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有关,P16、nm23、C-erbB-2、PS2表达无明显关系;结果:nm23表达与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预后判断的一个有用指标。多种基因激活、突变失活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的CGA、SY、GAS、SS、5-H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即用型免疫组化微波加热法对56例胃癌癌灶及癌旁3cm处正常胃组织中的CGA、SY、GAS、SS、5-HT等NE进行检测。结果:①胃癌旁3cm处正常胃组织中NE的CGA阳性表达率为55.35%(31/56),胃癌癌灶CGA阳性表达率为53.57%(30/56)。胃窦部以GAS多见,占55.55%(15/27);②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胃癌中均有不等量的NE,分化差的胃癌中CGA和SY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0%(21/40)和30%(12/40);分化好的胃癌中CGA和SY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25%(9/16)和18.75%(3/16);③胃癌临床分期以Ⅲ期、Ⅳ期为多见,CG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15%(13/27)和80%(4/5)。结论:胃内不同部位发生的胃癌中均见不等量的NE,并构成胃癌的成分;分化差及临床Ⅲ期、Ⅳ期的胃癌中含阳性表达的NE多见;在化疗前对胃癌的NE检测,有助于临床联合用药的合理选择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i)、拓朴异构酶—Ⅱ(TOPO-Ⅱ)和P—糖蛋白(PgP)耐药基因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即用型免疫组织化学微波加热法,对98例大肠癌进行GST—Pi、TOPO-Ⅱ和PgP耐药基因检测分析。结果 ①98例大肠癌中的GST—Pi、TOPO-Ⅱ和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2%、26.53%和11.22%。②大肠癌中GST-Pi的阳性表达与年龄呈正相关(r=0.92,P<0.005)。结论 部分大肠癌患者的体内存在多向耐药基因,或癌细胞内原发存在对GSr—Pi、TOPO-Ⅱ和PgP所介导的抗癌药物的耐药基因。对大肠癌患者在化疗前进行耐药基因检测,有助于选择合理的联合用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