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新途径。方法:构建p^EBAF/hGM-CSF基因克隆,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它分别导入分泌甲胎蛋白(AFP)的肝癌细胞株HepG2和不分泌APF的细胞株SMMC7721,构建两围基因的细胞克隆HepG2/hGM-CSF,SMMC7721/hGM-CSF,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中hGM-CSF活性。结果:HepG2/hGM-CSF细胞上清hGM-CSF活性平均为46.5ng/ml/10^6/24h,SMMC7721细胞上清中无明显hGM-CSF活性。结:载体p^EBAF介导的hGM-CSF基因能在分泌AFP的肝细胞中获得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2.
分析62例(62眼)外伤感染性角膜炎的共焦显微镜镜下显微特征及临床特点.24例细菌性角膜炎中,16例角膜上皮层或浅基质层伴有1~2 μm高反光点.38例真菌性角膜炎中,14例角膜上皮层及浅基质层检查到长50~200 μm,直径2~5 μm的树枝状真菌菌丝;11例(28.9%)显示浅、中基质层的杂乱分布的直、长线状菌丝,长150~300 μm,直径3~7 μm;3例在浸润的周边部可观察到直径12~15 um的高亮度圆形、椭圆形实心球体真菌孢子.27例(71.1%)真菌性角膜炎有明确的植物外伤史,9例(37.5%)细菌性角膜炎有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裂隙灯显微镜检查:32例(84.2%)真菌性角膜炎可见菌丝苔被,28例(74.4%)可见不规则或羽毛状边缘.真菌性角膜炎菌种鉴定为镰孢菌属18例(47.5%).共焦显微镜可显示典型的真菌菌丝及真菌孢子,在真菌性和细菌性角膜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各层的活体形态学特点。方法对65例(65只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病灶进行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应用NAVIS软件测量、分析角膜各层菌丝、孢子形态、直径、密度。结果通过连续共焦扫描及焦点分析:65例中共焦显微镜显示:①10例显示上皮层下高反射直径2μm~4μm的树枝状菌丝;②27例显示浅、中基质层杂乱分布的直、长线状菌丝,直径约3μm~6μm,长度150μm~300μm。③25例显示浅、中基质层弥漫分布的高反射短、段状菌丝,直径3μm~6μm,长度40μm~60μm。④3例显示:直径12μm~15μm的高亮度圆形、椭圆形实心球体孢子。菌丝侵入分布密度与炎性细胞分布密度成负相关(r=-0.019;p=0.026)。结论共焦显微镜下真菌性角膜炎菌丝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随着菌丝侵入角膜深度不同,菌丝形态亦不相同。明确角膜基质深层菌丝形态在共焦显微镜检查中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求早期、快速和准确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实验室方法.方法:对58例真菌培养阳性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进行涂片镜检,同一涂片先行KOH湿片镜检,然后行Calcofluor White(CFW)荧光染色镜检.以真菌培养阳性为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金标准,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同一涂片KOH湿片阳性率为81.0%(47/58),而CFW荧光染色阳性率为96.6%(56/58).2者共阳性47例.共阴性2例,CFW荧光染色阳性率高于KOH湿片镜检法(χ2=7.11,P<0.001).结论:角膜刮片CFW荧光染色镜检诊断真菌性角膜炎优于KOH湿片镜检.  相似文献   
5.
李金  王丽娅  王志立  孙声桃  韩雷 《眼科研究》2011,29(10):898-899
诺卡菌角膜炎临床非常罕见,仅占细菌性角膜炎的0.3%~0.8%。以往报道诺卡菌角膜炎继发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usis,LASIK)术后、角膜移植术后及戴角膜接触镜后。该病属于罕见病,易误诊、误治,值得临床医师高度警惕。目前,国内尚无活体状态下观察诺卡菌的报道,我们收集经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并诊治的5例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孙声桃  徐筠  胡宏 《眼科研究》2003,21(1):61-61
随着真菌、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角膜刮片查病原以明确诊断的方法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常用方法为10%KOH湿片法和Giemsa染色法,为寻找更适合眼科应用的方法,我们对2001年12月至2002年2月在我所就珍的所有角膜溃疡患者均行2种方法检查,以比较其优劣  相似文献   
7.
90例真菌性角膜炎菌种鉴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分析2000年河南省的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种类。方法 收集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标本,Saboraud‘s琼脂培养基分离后,选择合适培养基培养,10%KOH湿封片观察鉴定。结果 共分离出真菌菌株10属90株,致病真菌以镰孢菌属最多(73.3%),尤以紫二孢镰孢菌最多见(18.9%)。结论 2000年河南省的真菌性角膜炎以镰孢菌属最多,镰孢菌属的基础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活体观察腐皮镰刀菌、黄曲霉菌感染小鼠角膜的过程,为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影像学资料。方法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右眼分别接种腐皮镰刀菌和黄曲霉菌,采用角膜划痕法制作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在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行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激光共焦显微镜图像显示:在感染早期,腐皮镰刀菌表现为短线状或蚯蚓状结构,中期为长而支挺、分支极少的长线状结构,病变部位角膜形态结构破坏明显;黄曲霉菌在早期为短小、弯曲的蠕虫状结构,中期为走行更加弯曲,分支较多呈树枝状或簇状结构,病变部位角膜形态结构消失。后期均未见真菌结构。结论不同菌种感染所致真菌性角膜炎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菌丝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且同一菌种不同时期在角膜组织中菌丝形态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四环素抗性表型从外源基因的cDNA文库中筛选高效表达克隆。方法:将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克隆到载体p^BV223;根据氨基酸密码子的简并性,在保持原有氨基酸序列不变的情况下,人工合成外源基因的cDA5′端简并引物库,以hGM-CSF克隆文库,导入大肠杆菌DH5α中,构建转基因的细菌文库,在不同质量浓度(20mg/L,40mg/L,50mg/L,60mg/L)的四环素培养基中培养。结果:从高浓度四环素培养基中获得高效表达的p^BV223/hGM-CSF克隆,测序结果显示该克隆的hGM-CSFcDNA5′端序列与天然序列比较有7个碱基发生突变,且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通过基因重组,构建成最终的高效表达克隆P^BV220d/hGM-CSF,其表达hGM-CSF的量占细菌总量的18%,较原表达水平提高80%。结论:可通过四环素抗性筛选系统筛选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克隆。  相似文献   
10.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视神经视网膜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前关于神经生长因子在视网膜视神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很多 ,但观点很不一致。本文着重论述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视觉系统的分布、视神经损伤、缺血性视网膜疾病、视网膜变性疾病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