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
2.
生物玻璃是指具有与骨组织形成化学性结合能力的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与骨组织和软组织均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在植入体内后生物活性玻璃表面即与体液发生离子反应,最终在玻璃表面形成类似骨中无机矿物的低结晶度碳酸羟基磷灰石层(HCA),因化学组成与生物体的骨骼相似,容易与周围的骨骼形成牢固的化学键合即骨性结合,具有优良的骨诱导性、骨传导性及生物相容性,已成为材料科学、医学以及生物科学等学科的热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的研发成功,更是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又一突破性进展,广泛开展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1-3].  相似文献   
3.
背景:生物玻璃作为骨修复植入体可以在材料界面与人体骨组织之间形成化学键合,可诱导骨的修复与再生,但是其抗弯强度不足,引起的应力屏蔽可造成骨修复失败。目的:评价不同植骨材料对兔腰椎横突间融合的影响,探讨其替代自体骨用于腰椎横突间融合的可行性。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8只随机均分4组,壳聚糖/硅酸钙组,硅酸钙组,壳聚糖组,自体髂骨组。分别行腰椎后外侧横突间脊柱融合术,将植入材料植入两侧的L4/5横突间。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大体及手法检测发现壳聚糖/硅酸钙组7例均融合,硅酸钙组、壳聚糖组和自体髂骨组分别为4例,4例和5例;组织学观察显示壳聚糖/硅酸钙组材料对于降解、成骨有显著促进作用;生物力学检测结果表明,壳聚糖/硅酸钙组抗拉伸强度优于其他组(P<0.05)。结果显示3种材料均能代替自体骨行脊柱横突间融合,壳聚糖/硅酸钙复合材料更能促进脊柱融合,并能提高脊柱融合的生物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4.
孙煦化  肖荣驰  王莉  孙君超 《西部医学》2011,23(7):1206-1207,1211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家兔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周围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造模成功后,分别于造模后第7天(未用药)、第17天(用药后第10天)、第27天(停药后第10天)取材,测定各组神经根周围组织NO含量。结果用药后前列腺素E1组神经根周围组织NO含量降低(P〈0.05),与地塞米松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腺素E1能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周围组织NO的含量,它是前列腺素E1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6.
背景:生物玻璃作为骨修复植入体可以在材料界面与人体骨组织之间形成化学键合,可诱导骨的修复与再生,但是其抗弯强度不足,引起的应力屏蔽可造成骨修复失败。 目的:评价不同植骨材料对兔腰椎横突间融合的影响,探讨其替代自体骨用于腰椎横突间融合的可行性。 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8只随机均分4组,壳聚糖/硅酸钙组,硅酸钙组,壳聚糖组,自体髂骨组。分别行腰椎后外侧横突间脊柱融合术,将植入材料植入两侧的L4/5横突间。 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大体及手法检测发现壳聚糖/硅酸钙组7例均融合,硅酸钙组、壳聚糖组和自体髂骨组分别为4例,4例和5例;组织学观察显示壳聚糖/硅酸钙组材料对于降解、成骨有显著促进作用;生物力学检测结果表明,壳聚糖/硅酸钙组抗拉伸强度优于其他组(P < 0.05)。结果显示3种材料均能代替自体骨行脊柱横突间融合,壳聚糖/硅酸钙复合材料更能促进脊柱融合,并能提高脊柱融合的生物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