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华卟啉钠(sinoporphyrin sodium,DVDMS)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移植瘤治疗的疗效,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采用BALB/c-nu裸鼠体内移植瘤实验评估DVDMS-PDT对舌鳞癌的杀伤作用。治疗后定期测量小鼠体重、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生命延长率以评估杀伤作用;通过TUNEL分析和抗Bax、Bcl-2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本实验显示,各处理组肿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DVDMS-PDT组肿瘤体积减小最明显(P<0.01);DVDMS-PDT组抑瘤率为53.57%,抑瘤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P<0.000 1);DVDMS-PDT组生命延长率为61.51%,生存期最长(P<0.05);DVDMS-PDT组Bax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00 1);DVDMS-PDT组TUNEL分析绿色荧光亮点最多(P<0.000 1)。结论:DVDMS-PDT对舌鳞癌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可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培哚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预后,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水平,骨髓内皮祖细胞(EPC)动员情况。方法将20例AMI伴T2DM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10例,予口服培哚普利4mg/d)及对照组(10例,未予培哚普利)。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MI不同时间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PCI后1、3、5、7、14和28d]外周静脉血中CD45-/low+/CD34+/CD133+/KDR+早期EPC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VEGF、SDF-1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培哚普利组在PCI后7d的外周静脉血中EPC数量为(211±78)个/1×1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7±57)个/1×106(P<0.05),且在PCI后5d较PCI前显著升高(P<0.05)。培哚普利组在PCI后5、7d的血浆中VEGF水平[(172±72)、(183±63)ng/L]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分别为(105±63)、(77±37)ng/L,P值均<0.05]。培哚普利组在PCI后7d(高峰点)的SDF-1α水平为(3296±680)ng/L,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2115±570)ng/L,P<0.05]。培哚普利组在PCI后3d(高峰点)的hs-CRP水平为(26.2±6.5)mg/L,显著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33.8±10.6)mg/L,P<0.05]。随访6个月时培哚普利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491±0.059,显著高于入院时的0.469±0.051(P<0.05);对照组LVEF分别为0.482±0.054、0.479±0.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培哚普利治疗AMI伴T2DM患者,可改善其组织缺血后SDF-1α、VEGF-EPC动员通路障碍,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心梗)后骨髓内皮祖细胞(EPC)动员和血管新生障碍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180~200g 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两部分:糖尿病大鼠(n=40)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四周后,腹腔注射30 mg/kg链脲佐菌素;非糖尿病大鼠(n=20)为正常饮食饲养。40只糖尿病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梗模型。术后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20),每日予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1ml灌胃,治疗组(n=20)每日予以氨氯地平2 mg/kg灌胃,继续高脂喂养四周。流式细胞术检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第1、3、5、7、14和28 d)外周血CD45-/low+/CD133+/KDR+早期EPC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CD31免疫荧光染色法评估心梗周围区血管新生情况。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免疫印迹法测定骨髓细胞中EPC动员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
  结果:外周血CD45-/low+/CD133+/KDR+ EPC水平术后峰值治疗组(第7 d,112±30/106单核细胞)较对照组(第5 d,55±10/106单核细胞)升高;血浆VEGF水平在心梗后峰值治疗组[第7 d ,(5.63±1.33)ng/L]较对照组[第5 d,(3.68±0.98) ng/L]升高;骨髓细胞蛋白激酶B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化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增加;心梗周围区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治疗组大鼠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提高。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
  结论:氨氯地平治疗改善糖尿病大鼠缺血诱导的骨髓EPC动员障碍,缺血区血管新生以及心梗后心功能。这种作用可能通过改善VE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信号通路活化而介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及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造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氨氯地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CD3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评估急性心肌梗死14天后心肌梗死周围区微血管及心肌小动脉新生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术前及术后7天外周血CD45-/low+CD133+ KDR+内皮祖细胞数量.免疫印迹法测定治疗14天心肌梗死周围区血管新生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改变.结果 氨氯地平治疗可明显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微血管(81.3±4.0比69.0±5.6,P<0.05)和小动脉(11.5±3.5比6.2±2.3,P<0.05)新生,同时伴有循环中内皮祖细胞数量(120.3±18.3/106单核细胞比42.5±6.3/106单核细胞,P <0.01)增加,心肌梗死周围区血管新生相关通路的信号分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磷酸化蛋白激酶B、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增加,一氧化氮释放增多(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缩短分数明显改善(P<0.01),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减小(P<0.05).结论 氨氯地平能增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并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这种作用可能通过增加循环中内皮祖细胞数量以及活化心肌血管新生相关通路介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对糖尿病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骨髓内皮祖细胞动员和血管新生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霉素诱导雄性SD大鼠糖尿病模型,成模4周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将大鼠随机分至培哚普利治疗组和模型组(各组n=15).流式细胞术检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1、3、5、7、14和28天)外周血CD45-/low+CD133+ KDR+内皮祖细胞数量,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CD31免疫荧光染色法评估心肌梗死1个月后心肌梗死周围区血管新生情况.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改变.免疫印迹法测定骨髓细胞中内皮祖细胞动员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培哚普利治疗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时缺血诱导的内皮祖细胞动员障碍,使循环内皮祖细胞峰值明显升高(103±37个/106单核细胞比58±19个/106单核细胞,P<0.05),同时伴有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骨髓内皮祖细胞动员通路的信号分子蛋白激酶B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磷酸化增加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培哚普利治疗后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周围区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改善(所有P<0.05).结论 培哚普利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缺血诱导的骨髓内皮祖细胞动员障碍,增加缺血区血管新生,最终改善心功能.这种作用可能通过活化骨髓内皮祖细胞动员相关通路介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哈尔滨市香坊区学龄儿童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现状,为下一步开展学龄儿童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9月16日—10月31日,普查哈尔滨市香坊区6~11岁7 944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儿童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情况。  结果  学龄儿童患龋率为89.7%,龋齿未充填率为60.7%,错牙合畸形率为59.3%,牙外伤率为12.5%。过去12个月中53.8%的儿童有牙痛经历。近12个月内口腔科就医率为31.6%,就医主要原因为治疗(47.6%),预防性口腔就医率为15.6%。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女生、父亲学历为高中或中专、父亲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口腔健康评价差、口腔知识得分高、口腔态度得分高、每天刷牙1次、每天刷牙≥2次、上过口腔保健课程、有牙痛经历、有牙外伤经历、患龋者更可能到口腔科就诊(OR值分别1.11,1.17,1.50,0.80,1.07,1.21,1.60,2.27,1.28,1.49,1.54,1.67,P值均<0.05)。  结论  哈尔滨市香坊区学龄儿童口腔卫生服务需要量大、但利用率低、预防性就医率低,多因素影响儿童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相关部门应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学龄儿童卫生资源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脂蛋白a与年龄≤35岁青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并被确诊为冠心病的18~35岁青年患者310例,根据脂蛋白a浓度是否大于300 mg/L分为脂蛋白a升高组(n=83)和脂蛋白a正常...  相似文献   
8.
曹敏  孙佳音  黄超  李俊  黄进  王强 《华西医学》2022,(4):556-560
目的 探索适合二级及以上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的重点内容,为今后开展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江西省6个地级市辖区内二级及以上医院参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的医务人员。在培训前后采用相同的调查问卷对培训对象进行测试,比较培训前后得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73名。培训后,问卷总分[(14.13±1.95)vs.(11.27±2.76)分;t=11.053,P<0.001]、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知识单元得分[(4.63±0.65)vs.(4.02±1.37)分;t=4.215,P<0.00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知识单元得分[(4.28±1.05)vs.(3.47±1.29)分;t=4.895,P<0.001]、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知识单元得分[(5.21±0.96)vs.(3.76±1.04)分;t=10.419,P<0.001]、问卷整体正确率(83.00%vs. 66.32%)均高于培训前。结论 培训后医务人员不同题目的正确率均有提高,但各知识单元均仍有提高空间,应考虑采用更加行之有效的培训策略。  相似文献   
9.
标准化工作已成为重要的国家级战略.标准在医疗卫生领域发挥着规范指引的作用,医疗卫生标准保障着医疗安全,推动着医疗技术高质量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标准管理处作为标准协调管理部门,在医疗卫生标准的协调管理、制订修订、贯彻宣贯、追踪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标...  相似文献   
10.
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的原代培养、鉴定与功能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改良方法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和原代培养,以得到更高纯度和稳定的间质细胞原代培养体系。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再用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离心除去生精细胞、支持细胞等杂细胞,实现进一步纯化;用3β-HSD特异性染色法鉴定间质细胞,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间质细胞睾酮分泌活性。结果:培养的间质细胞纯度达到95%以上,每个睾丸可获取间质细胞约1×106个;通过3β-HSD特异性染色鉴定,该间质细胞胞质呈蓝黑色,而且细胞具有分泌睾酮的活性。结论:酶消化后以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可分离得到高纯度且具有睾酮分泌活性的间质细胞,操作简单易行,实验方法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