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背景:树突状细胞在未成熟阶段表现出极强的抗原吞噬功能,它可以在免疫耐受、癌症的免疫治疗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但由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微,这就严重限制了它在临床、科研方面的应用。目的:提取鉴别Lewis大鼠骨髓来源成熟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方法:从Lewis大鼠骨髓中分离骨髓前体细胞,应用20 ng/m L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 ng/m L白细胞介素4培养7 d诱导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然后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中加入1μg/m L脂多糖继续培养2 d诱导为成熟树突状细胞。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树突状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鉴定成熟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ELISA检测成熟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和白细胞介素17A因子的分泌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成熟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刺激反应。结果与结论:(1)普通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树突状细胞具有明显的突起结构;(2)流式细胞仪可见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低表达CD40、CD86等共刺激分子;相反,成熟树突状细胞高表达上述共刺激分子;(3)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将12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治疗组62例及对照组67例。治疗组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而对照组只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情况及心电图、心肌酶谱、心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5%,对照组89.6%,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好转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使临床疗效提高,病程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3.
孔令梅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1):120-122
老年高血压是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它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中青年高血压不尽相同,在临床特点上以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多见且脉压大、波动大、并发症多、靶器官损害明显,目前针对老年高血压的西药治疗以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主,可适当选择单用或联合应用。中医认为高血压的病机以五脏亏虚为主,肾虚多见,主要病变在肾。治疗上应重视补肾及补气血,调理阴阳的整体疗法。目前其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二者有机结合,即通过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指导合理用药,在使用恰当类别的降压药物的同时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是提高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率、控制率、保护靶器官、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低频振幅(ALFF)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价轻度脑外伤(MTBI)患者脑功能活动;探讨ALFF异常脑区DTI的变化。方法:17例MTBI患者(MTBI组)与17例健康者(对照组)行静息态脑fMRI及DTI扫描。用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伤后6个月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评估MTBI神经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静息状态下,MTBI组双侧额叶、小脑后叶ALFF升高,右侧丘脑、海马、脑干、双侧枕叶、左侧中央后回和右侧放射冠ALFF降低(P〈0.005),双侧海马、左侧丘脑、右侧小脑的表观弥散系数降低,双侧额叶、脑干及左枕叶的各向异性分数降低(P〈0.05)。两组间MMSE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息状态下,MTBI患者脑功能与微观结构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评价价值。材料与方法:脑外伤病人45例及正常对照组12例,分别行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在FA图上分别测量创伤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FA值,将两组相应感兴趣区FA值均值进行比较,观察有无明显差异。并将创伤组FA值均值与临床GCS评分和昏迷时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创伤组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及内囊后肢FA值均明显降低(P<0.01)。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压部FA值的变化与GCS评分正相关,与昏迷时间负相关。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白质损伤敏感,并能反映其损伤程度,是目前活体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药房常见调剂差错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研究当前医院门诊的药房工作人员在进行调剂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常见的差错提出先进性的改进措施.结果 导致出现常见差错的包括两个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包含调剂工作人员自身主体素质,如缺乏专业的知识,自身的责任意识薄弱等等;客观因素包含医院门诊药房存在的问题,如药房调剂制度本身的不健全,没有及时的完善和改进制度等等.结论 根据上面的结果,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在主观因素方面,可以加强对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在客观因素方面,可以改进医院药房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胆囊术后顽固呃逆1例治验河南465150河南省潢川县人民医院孔令梅孔建国主题词胆囊切除术/病因学呃逆/中医药方法刘某某,男,63岁,干部。1994年5月6日入院,病例号03697。因患胆石症于该月8日在我院外科施行胆囊摘除术,手术进行顺利。患者禁食3...  相似文献   
8.
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探讨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多方面的。结论:黄芪有明显的免疫促进、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评价地榆升白片对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35例,单独口服地榆升白片;对照组32例,口服鲨肝醇、维生素B4,治疗多种原因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治愈率20%,对照组总有效率66%,治愈率12.5%,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对白细胞减少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改善患者相应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脑部小血管病(CSVD)皮质脊髓束早期华勒氏变性微观变化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CSVD,且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提示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56例,为CSVD组,另选择24例常规MRI无阳性发现者为对照组,均行DKI扫描。CSVD组患者依据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序列图像显示病灶部位不同,分脑桥组(A1组)、内囊后肢前部组(A2组)、放射冠组(A3组)和皮层下组(A4组),于脑桥、内囊后肢前部、放射冠及皮层下避开梗死灶,在下行纤维束层面双侧看似正常脑白质区测量平均峰度(MK)及DTI参数平均扩散系数(MD)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 结果A1、A2、A3、A4组患者脑桥MK值(1.19±0.11,1.18±0.11,1.20±0.10,1.20±0.09),高于对照组脑桥MK值(1.05±0.1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4.10,-5.29,-5.40;均P<0.01)。A1、A3、A4组患者皮层下MK值(1.00±0.08,1.00±0.13,0.99±0.13),高于对照组皮层下MK值(0.92±0.1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2.22,-2.11;均P<0.05)。4个亚组中,MK、MD及FA在4个脑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脑区数目分别为7个、1个及2个。 结论在常规MRI无阳性发现时,DKI检测CSVD患者早期华勒氏变性微观结构变化较DTI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