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posterior apophyseal ring separation, PARS)的手术技巧及短期疗效。方法 纳入PELD治疗的腰椎PARS患者53例,均采用症状较重侧椎间孔入路,通过恰当的手术技巧摘除突出椎间盘、摘除全部或部分离断骨块。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2年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患者腰、腿痛改善情况,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估腰椎功能改善程度,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无神经损伤、硬膜撕破及感染等并发症。复查CT显示减压良好,离断骨块全部切除32例,部分切除21例。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随访,与术前相比,术后腰、腿痛VAS和腰椎ODI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疗效评估优良率为94.34%。结论 PELD治疗腰椎PARS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可...  相似文献   
2.
宋恩  李光第  娄振凯  王扬  赵学凌 《天津医药》2014,(12):1176-1179
目的 建立大鼠下腔静脉狭窄法深静脉血栓(DVT)模型,检测大鼠血液中β-2糖蛋白1(β2-G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织因子(TF)表达变化,研究其与DVT形成的关系。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30只),模型组(30只),模型组于造模后2 h、8 h、24 h分为3个亚组,采集各组大鼠下腔静脉血5 m L,ELISA法检测β2-GP1、VEGF、TF水平。结果 大鼠血液中β2-GP1、VEGF、TF表达在对照组与假手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2~24 h,β2-GP1、VEGF、TF在血液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24 h时达峰值,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造模后2 h组和造模后8 h组(P<0.01),其余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DVT形成过程中,β2-GP1、VEGF、TF可能起到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法(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与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在绝经后妇女中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并分析两者差异性的原因.方法 收集的148例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63.7±10.4)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建立方法,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离培养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细胞,孵育不同时间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OD值)。结果各浓度H2O2损伤组较对照组OD值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H2O2损伤组间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0.1μg/mLLPS损伤组与对照组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浓度LPS损伤组较对照组OD值显著降低(P<0.05),且LPS浓度在一定范围内,OD值随LPS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具有一定的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各浓度TNF‐α损伤组较对照组OD值显著降低(P<0.01),且TNF‐α浓度在一定范围内,OD值随TNF‐α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具有一定的浓度与时间依赖性。结论H2O2、LPS和TNF‐α能体外损伤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成功建立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各损伤因子对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因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共36例。患者均采用后路腰椎板切除减压、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术后1~2周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静脉滴注,同时每天补充元素钙1 000 mg和维生素D3400 U。比较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时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变化。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骨密度变化。分析随访期末时的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年龄(63.18±6.97)岁。术前ODI评分平均为(38.36±5.95)分,术后3个月为(14.36±5.22)分,术后6个月为(9.00±6.07)分,术后12个月为(9.18±6.65)分。术后各时间点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个月ODI评分持续下降,6个月达平台期,与1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血清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术后3个月显著降低(P0.05),6、12个月时缓慢升高,但均保持在绝经后正常范围内。术前髋部和股骨颈骨密度为(0.721±0.16)和(0.687±0.19)g/cm2,术后12个月提高至(0.746±0.16)和(0.714±0.17)g/cm2(P0.05)。34例患者获得坚实融合,2例未融合,融合率为94.4%(34/36)。结论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作用显著,骨质疏松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唑膦酸对腰椎融合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粘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 MFS)是纤维组织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国内报道不多,我科近日收治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揭示,吸烟对于晶状体核混浊白内障形成有密切关系[1]。香烟烟雾中含有大量自由基和金属离子,可与组织细胞内的多种生物分子作用,造成结构和功能的损伤[2]。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seeds proanthocyanidins GSP)具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本实验采取活体模拟吸烟环境,造成损伤模型,同时给予葡萄籽原花青素干预,探讨其对晶状体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为白内障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PMO)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36例PMO患者进行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予注射用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一次,同时每日补充钙剂600 mg和维生素D3 125 IU。观察治疗前后骨密度(BMD)、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血钙、肾功能的变化,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12 mo,患者腰椎、全髋和股骨颈的BMD分别较治疗前提高了(0.023±0.046)、(0.022±0.042)和(0.019±0.047)g.cm-2(P<0.05)。治疗3 mo,血清β-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N端中段骨钙素(N-MID)、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碱性磷酸酶(ALP)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6 mo和12 mo均保持在较低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前后患者血钙、肾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9%(25/36),均较轻微,可自行缓解。结论注射用唑来膦酸5 mg治疗PMO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