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发病的主要流行病学风险因子及这一系列流行病学指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受体(RAGE)和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可溶性受体(sRAGE)是否为LDH发病的显著而且独立的风险因子。方法:从76例LDH病人(A组)70例健康志愿者(B组,对照组,无症状,MRI阴性结果)中提取血清,比较AGEs、RAGE和sRAGE的血清浓度在两组之间的差异,获取两组的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并以之与血清各种因子比较以分析其中相关性。结果:A组AGEs、RAGE及sRAGE的浓度分别为(7 690±2 524)AU.ml-1、(2.56±0.53)ng.ml-1及(1.15±0.33)ng.ml-1,B组AGEs、RAGE及sRAGE的浓度分别为(4 672±1 250)AU.ml-1、(1.28±0.33)ng.ml-1及(1.93±0.68)ng.ml-1(P<0.05)。A组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如发病年龄、体重及BMI与AGEs、RAGE及sRAGE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体重、BMI、腰围/髋围比率、AGEs、RAGE和sRAGE为LDH发病的独立风险因子(P<0.05)。结论:年龄、体重、BMI、腰围/髋围比率、AGEs RAGE及sRAGE的血清浓度为LDH发病的独立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娄冰 《中外医疗》2008,27(31):32-33
目的 总结应用跟骨异形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6例(63足)跟骨骨折实现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其中SandersⅡ型12例(12足),Ⅲ型34例(38足),Ⅳ型10例(13足).均采用外侧L型切口,跟骨异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36个月,平均18个月.49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出现切口皮缘部分坏死,1例出现切口裂开,4例出现切口少量渗液,经换药处理均愈合.按照跟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38例,良13例,差5例,优良率91%.结论 应用跟骨异形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可最大程度恢复了跟骨的形态,关节面平整及Bohler角,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娄冰  毛波  李德平 《中外医疗》2009,28(2):76-77
目的探讨应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钉棒系统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38例,全部采取后入路手术。术中配合椎管造影,决定是否行椎管减压术。结果全部病例经过8个月~3年(平均18个月)随访,32例达解剖复位,脊柱生理弯曲完全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术后达95%以上,28例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提高1~3级,有3例断钉、1例右侧棒向下脱落。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髋关节后脱位闭合复位,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11年02月共收治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病例18例,入院后行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复位成功后均行患肢持续胫骨结节骨牵引.病情平稳后股骨头骨折块大者,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股骨头骨折块小者,行骨块摘除术,合并有股骨颈骨折者行空心加压螺丝钉固定,髋臼骨折行重建钢板或螺丝钉固定.其中采用前侧入路(Smith-Petersen切口)7例,采用后外侧入路11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3个月内患肢不负重.分别于3个月及6个月行DR或CT检察,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 本组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根据Harris评分:优(90~100分)9例,良(80~89分)4例,尚可(70~79分)2例,差(<70分)1例.关节功能总的优良率为81.2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病例早期复位,术前综合判断,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切开复位和撬拨复位用于跟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6年9月在我院骨科就诊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按照患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B组长,且疼痛程度VAS评分高于B组,术中出血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高于B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跟骨骨折治疗中切开复位手术和撬拨复位手术均能达到满意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足部功能恢复,但撬拨复位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李德平  毛波  潘伟明  娄冰  李军  熊亮  张大保 《海南医学》2014,(18):2747-2749
目的 观察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Ⅰ度滑脱患者经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单枚Cage)+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34例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Ⅰ度滑脱的患者,平均年龄(63.4±7)岁,平均病程(48±8)个月。病变平面:L4~520例、L5~S114例。均应用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方法。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协会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后3、12个月腰椎功能改善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前、术后3、6、12个月随访时的腰痛及腿痛症状进行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26±5)个月。术后3、12个月功能改善优良率分别为89.3%、85.8%。术后功能3个月及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3、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硬脊膜撕裂3例、神经根损伤1例、切口感染1例。随访12个月全部椎间植骨融合没有滑脱及内固定断裂发生。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Ⅰ度滑脱患者,采用半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