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临床心电图中,当房室传导受到抑制而使窦性激动不能下传心室时,心肌传导组织常常出现一些保获性机制以免心室停搏,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受抑制部位以下传导组织发生的逸搏激动或逸搏心律。还有魏登斯基(Wedensky)现象(包括魏登斯基效应及魏登斯基易化作用),后者并不多见。我们最近观察到一例特报告于后。为便于理解,先将有关概念介绍如下: 一、魏登斯基效应(Wedensky effect):魏登斯基(1886)在青蛙的神经——肌肉实验标本中观察到:当神经有传导阻滞时,阈下刺激(指刺激的强度低于阻滞区的应激阈值)不能通过阻滞区,但如在阻滞区的一侧先施  相似文献   
2.
多样化的心电交替性改变,是近代心电图学的新课题。六十年代以前报告心电交替是指出大量心包内液体压迫引起继发的R波交替电压。近30年来证明在心肌电生理的各个时相都可出现交替电活动。下面将我们20年来搜集的另外五种类型的交替电活动心电图及其发生原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1974~1981年12月记录的10,000例常规心电图档案中,发现左前分支阻滞(以下称LAB)共233例,本文就其某些心电图诊断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成人P波离散度正常值测定及其重复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P波离散度(Pd)制定正常值范围。方法采用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机测定100例健康成人和30例有阵发性房颤病史患者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二者差值为P波离散度,测量Pd正常值范围。结果心房颤动组P波离散度增高(47.8±7.6)ms,与健康成人(20.6±10.5)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d在男女性别及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人工目测的方法测定的Pd值有较好的重复性。结论P波离散度<40ms为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5.
方向性交替性T波改变通常发生于双向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发生方向性交替性变化)之时。Q-T间期延长虽然并不少见,但交替性Q-T间期延长并不多见。至于方向性交替性(单纯T波的改变而无QRS波群的变化)T波改变伴交替性Q-T间期延长,则临床上更属罕见,文献报道极少。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患者尹×,男性,64岁。1982年因冠心病入院。查体:血压118/70毫米汞柱,心率52次/分,心界向左下扩大,偶可闻及早搏,心尖区Ⅱ级收缩期杂音,A_2>P_2。胆固醇166~205mg%,三酸甘油酯78.2mg%,血糖91mg%,SGPT正常。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后壁运动幅度低(4.0mm)。临床诊断:1.冠心病,2.房性早搏,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张××,女,66岁。因乏力、多食、阵发心悸8年,突然呼吸困难、胸闷4天,于1983年6月25日12时入院。诊断:甲亢性心脏病,心脏扩大,肺气肿,肺内感染。住院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心电示波示窦性心律伴间歇性Ⅱ°房室传导阻滞。经抢救无效,于当日23时50分死亡。为分析房室交界区传导失常,图1仅展出Ⅱ、Ⅲ导联,图2为Ⅲ导联,图3为Ⅱ导联。图1描记于1983年6月25日12时20分。P_(Ⅱ、Ⅲ)直  相似文献   
8.
u 波是心电图基本波形之一,它的振幅最小,通常只能在某些导联中看到,其成因至今尚无肯定的结论。临床工作中发现 u 波异常可见于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冠状机能不全等疾病。我们观察4例心绞痛当时出现 u 波倒置,硝酸甘油服用后五分钟,症状及 u 波倒置即时消失。4例均为男性,55~71岁,3例高血压病史3~20年(其中1例合并心肌梗塞3年)1例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0年。心绞痛前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心率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冠状动脉(coronaryartery,CA)病变患者的心率变异(heartratevariability,HRV)和有否侧支循环对HRV的影响,了解冠状动脉病变和侧支循环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3例CA病变患者用时域分析法对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并与100例CA各支直径减少<50%的对照组比较。结果:CA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率变异的各项指标全部正常R鄄R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其均值(SDNNI)、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其值>50ms(PNN50)的百分比无差别(P>0.05)。根据有否侧支循环把CA病变组分为A(无侧支循环)组和B(有侧支循环)组。两组相比,代表心率总变异程度的SDNN和SDNNI明显降低(P<0.01),代表迷走神经功能的rMSSD和PNN50也有下降(P<0.05)。结论:无侧支循环的CA病变患者的HRV比有侧支循环的CA病变患者低,侧支循环对CA病变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