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CPCGI)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98例ACI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49例)接受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联合组(49例)在此基础上另给予CPCGI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血清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1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联合组更高(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Barthel Index指数量表(BI)评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相比对照组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4.08% vs 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ACI患者替罗非班联合CPCGI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自理能力,并能够调节患者血清GLP-1、BDNF、NSE水平;二者联合运用可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3.
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N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 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应用Y迷宫,免疫组化及ELISA法等检测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60 d后VD大鼠认知功 能以及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大鼠学习尝试次数,记忆测试10次的正确次数在造 模60 d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60 d后,大鼠认知功显著改善;造模60 d后的大鼠,其脑内 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雌二醇组大鼠脑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 显著增高。神经生长因子在三组大鼠脑内含量的测定结果与之一致。结论: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可显著改善VD大鼠的 认知功能,增加VD大鼠脑内神经生长因子含量。  相似文献   
4.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CIR)大鼠大脑皮质Caspase-3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IR)组,IR组又分为缺血2h再灌注2h、6h、12h、24h、48h、72h组,每组6只。IR组采用线栓法建立FCIR模型,假手术组仅插线1cm;于脑视交叉平面向后7~11mm处取脑组织。HE染色观察各个时间点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不同时间Caspase-3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脑缺血2h再灌注6hCaspase-3表达升高,再灌注24h达到高峰,再灌注72h开始下降。凋亡细胞数的变化与Caspase-3表达变化一致。结论:Caspase-3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的死亡过程,该作用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启动子-1612(5A/6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SNaPshot 微测序技术,检测30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和300 例健康对照者MMP-3 基因-1612(5A/6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并且根 据TOAST 分型将AIS 组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动脉闭塞型(SAO)、心源性栓塞型(CE)、其他 明确病因型(SODE)及其他不明原因型(SUE)亚组,探讨各亚组MMP-3 基因-1612(5A/6A)基因型和等 位基因频率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携带MMP -3-1612 的5A/5A 基因型数目在AIS 组较对照组增加 (P <0.05)。② MMP-3 启动子区的5A/5A 基因型数目在LAA 型脑梗死增加(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 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传统危险因素后,MMP-3 启动子区的-1612(5A/6A)基因多态性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结论 AIS 组MMP-3 启动子区-1612 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5A/5A 基因型可能是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遗传性危险因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但因本实验样本有限,仍需大样本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 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 ,VD)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ND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 ,应用Y迷宫 ,免疫组化及ELISA法等检测腹腔注射 17-β雌二醇60d后VD大鼠认知功能以及脑组织中BDNF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对比 ,大鼠学习尝试次数 ,记忆测试 10次的正确次数在造模 60d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腹腔注射 17-β雌二醇 60d后 ,大鼠认知功能显著改善 ;造模 60d后的大鼠 ,其脑内BD NF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雌二醇组大鼠脑组织内BDNF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显著增高。BDNF在三组大鼠脑内含量的测定结果与之一致。结论 腹腔注射 17-β雌二醇可显著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 ,增加VD大鼠脑内BDNF含量。  相似文献   
7.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皮质caspase-3,bcl-2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既往大量研究证明,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后神经元死亡有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坏死是不可逆的,而凋亡早期是可逆的,所以神经元凋亡的研究成为热点。神经元凋亡发生发展过程中,caspase家族、bcl-2家族起了重要作用。caspase-3被认为是caspase家族中细胞凋亡最关键的效应蛋白酶,它的激活很大程度上依赖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人胞质。bcl-2是bcl-2家族中抑制凋亡的代表,与bax或bid促凋亡基因形成异源二聚体,通过调控细胞色素C在线粒体膜的释放调控凋亡。本文通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oc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FCIR)损伤动物模型,观察caspase-3,bcl-2在SD大鼠FCIR损伤后大脑皮质的时相免疫表达,用TUNEL法即寡核苷酸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时相变化,探讨凋亡过程中二者与凋亡的相互关系,为阐明凋亡的机制及IR损伤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蛋白在大脑皮质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bcl-2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CIR)后表达的变化。方法大脑中动脉内线栓法(MCAO)建立缺血再灌注(IR)模型,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bcl-2蛋白不同时间的表达。既染色观察各个时间点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脑缺血2h再灌注2h bcl-2表达升高(P〈0.01),IR 6h达到高峰,IR 12h开始下降。结论随着脑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脑损伤加重,bcl-2蛋白表达减少,bcl-2蛋白表达增加对细胞存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2例曾被误诊的核上性麻痹(PSP)患者的病例特点。方法通过2例起病隐匿的PSP病例分析,探讨PSP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及具有PPS样表现的疾病诊断思路。结果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起病缓慢,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以帕金森综合征、假性球麻痹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其中2例均有眼球向下运动缓慢,2例患者均符合疑诊PSP,经相应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结论 PSP发病率低,易误诊为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鉴别,从而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