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观察秘精灵,早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72例遗精患者,204例早泄患者全部使用秘精灵浓缩丸行治疗。结果 遗精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2.5%,早泄患者有效率达94.6%,总效率达93.5%。结论 秘精灵浓缩丸是有益肾生精,固涩止遗之功效,不以补盖肾精肾气,固摄生精,泻、固涩精通、对男子遗精,早泄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93年3月~6月底临床应用西安协同生殖泌尿门诊部研制的种精灵胶囊治疗男性不育的精液异常和性功能障碍的阳痿症收到满意效果,今将临床观察62例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2004年2月~2005年3月,我们对185例输尿管结石(其中伴肾绞痛96例)采用输尿管镜取石或气压弹道碎石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失败12例,其中6例改开放手术,6例术后3d行体外冲击波碎石。一次碎石成功率93.5%(173/185),其中上段结石为75.0%(24/32),中段为95.8%(46/48),下段为98.1%(103/105)。肾绞痛者成功率为100%(96/96)。术中输尿管损伤率2.9%(5/173),其中3例(1.7%)中转开放手术。术后肾绞痛1例。全组随访6~12个月,平均10.2月,无复发。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尤其对肾绞痛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观察毒必清丸治疗泌尿生殖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6例泌尿生殖系感染者全部服用毒必清丸1—2个月。结果 106例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痊愈14例,显效41例,有效4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1%。结论 毒必清丸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急慢性感染,尤其适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感染,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MTT药敏试验在老年急性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治疗个体化化疗方案。方法 从21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或骨髓中分离出白血病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用MTT法检测柔红霉素、高三尖杉酯碱、阿克拉霉素、米托蒽醌、阿糖胞苷、足叶乙苷、鬼臼噻吩甙、羟基喜树碱、甲氨喋呤等九种单药药敏试验,并参照药敏试验制定化疗方案,进行化疗。结果 21例患者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敏感者16例占76.2%,九种药物均耐药者5例占23.8%。16例接受药敏指导下化疗,6例完全缓解(CR),CR率37.5%,4例部分缓解(PR),PR率25%,有效率62.5%。总符合率81.3%,阳性符合率84.6%,阴性符合率66.%。结论 MTT药敏试验对于老年急性白血病选择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化妆品。以杆状病毒AnpeNPV为基因表达载体,昆虫为生物反应器而建立的蛋白表达系统已获得成功。本文以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基因替代柞蚕AnpeNPV中的核多角体基因而获得的AnpehEGF病毒为载体、蓖麻蚕蛹为生物反应器表达的rhEGF蛋白质,采用PCR、West-ern blot和ELISA等实验方法对其进行检测,硫酸铵沉淀和Ni-NTA Agrose亲和层析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基因或是蛋白水平上都可检测到rhEGF的表达。AnpehEGF感染蚕蛹后第6d开始检测到rhEGF的表达量快速上升,第12d达到高峰,第3、6、9、12d的表达量分别为19.77、24.90、618.59、1 952.46ng/g,而到了病毒感染后期(第15d)出现了蛋白降解现象。表达的rhEGF通过分离纯化获得了较纯的产品。结果表明蓖麻蚕蛹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外源蛋白rhEGF是可行的,说明利用AnpeNPV和蓖麻蚕蛹可开发更加低成本而又高效的rhEGF生产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桑黄醇提多糖(PPI)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氧化应激、肝肉芽肿和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玻片贴腹感染法建立日本血吸虫肝病小鼠模型。设健康对照组(A组)、感染对照组(B组)、PPI单独治疗组(C组)、吡喹酮单独治疗组(D组)和PPI加吡喹酮混合治疗组(E组),每组各10只小鼠;除A组外,其他各组每只小鼠感染(30 ± 2)条尾蚴。自感染后42 d开始,D、E组小鼠灌胃给予500 mg/kg吡喹酮,连续2 d;C、E组给予400 mg/kg PPI灌胃,连续给药30 d。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及小鼠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SH?R)、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rf2、Gsta4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日本血吸虫感染但未予治疗小鼠出现典型血吸虫病肝病病理改变,PPI干预后能有效减轻小鼠肝虫卵肉芽肿及胶原沉积。血吸虫病肝病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加剧,诱导了氧化应激,小鼠血清中MDA含量增加,GSH和各种抗氧化酶含量下降。与B组相比,PPI治疗抑制了脂质过氧化,提高了GSH含量,恢复了抗氧化酶活性。此外,PPI治疗可抑制TGF?β信号通路,提升Nrf2、Gsta4基因表达水平。结论 PPI在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内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Nrf2和Gsta4基因表达、改善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抑制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和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感染性休克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2006年11月-2013年12月该院12例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首要措施为补足血容量和控制感染,同时短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控制血糖等积极救治。结果经积极抗休克抗感染及支持对症治疗,该组12例患者均顺利康复,住院天数为9~20 d,平均12 d。12例患者均输血4~8 u,平均5.6 u;3例患者需要辅助通气,2例患者需要行血液透析。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主要原因是术前未能有效控制尿路感染、术中未控制肾盂内压力及手术时间过长;术前有效抗感染、术中提高碎石技巧和低压灌注、分期手术等是减少感染性休克发生的有效途径。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及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体外研究利拉鲁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并在体内进一步观察IPCs移植对1型糖尿病(T1DM)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1)体外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差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BM-MSCs,进一步分为未诱导组、高糖+尼克酰胺诱导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诱导组和利拉鲁肽诱导组;(2)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双硫腙染色鉴定诱导后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巢蛋白(Nestin)、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葡萄糖激酶(GK)、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基因,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蛋白;(3)将180 ~ 220 g的30只雄性SD大鼠以60 mg/kg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T1DM模型,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T1DM组,n=8)、未诱导的BM-MSCs移植组(BM-MSCs组,n=9)和经利拉鲁肽诱导的BM-MSCs移植组(LIRA+ BM-MSCs组,n=9),给予相应干预8周,待血糖基本稳定后,选取4只正常、同龄、雄性SD大鼠作为对照,行腹腔注射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进一步观察移植后细胞对高糖刺激的反应性.结果 (1)利拉鲁肽诱导后BM-MSCs形态逐渐变圆,呈明显的聚集性生长状态,双硫腙染色为阳性;与高糖+尼克酰胺诱导组比较,利拉鲁肽诱导组细胞Nestin mRNA表达下调(0.003 8±0.000 4比0.007 5±0.003 0,P<0.05),胰岛素(0.000 20±0.000 03比0.000 08±0.000 02)和胰高血糖素(0.001 1±0.0004比0.000 7±0.000 1)等mRNA表达上调(F=7.26、10.06、4.92,均P<0.05),PDX-1、Glut-2、GK mRNA表达亦上调;利拉鲁肽诱导组和GLP-1诱导组细胞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蛋白表达均呈阳性.(2)体内实验示,与T1DM组比较,LIRA+ BM-MSCs组和BM-MSCs组大鼠8周末血糖均明显降低[分别为(28.0±1.2)、(8.9±1.1)、(14.5±0.9)mmol/L,F=719.61,均P<0.05];IPGTT提示移植IPCs后的大鼠血糖在30 min时升至峰值,150 min时降至空腹水平,血糖变化曲线与正常组类似.结论 体外利拉鲁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BM-MSCs分化成为IPCs,且移植后的IPCs能够在体内进一步发挥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ASXL1基因变异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其他基因变异和部分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149例MDS患者ASXU、U2AF1、SF3B1、DNMT3A、TET2、IDH1/2、NPM1、FLT3-ITD.C-KIT等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在149例患者中,ASXU基因变异的检出率为24.8%(37/149),变异率>5%的基因分别是U2AF1(22.8%)、TET2(11.4%)、DNMT3A(9.4%)、NPM1(8.1%).SF3B1(6.0%)。ASXL1变异最常见的共存变异基因为U2AF1(27.0%,10/37)及TET2(18.9%,7/37)。ASXL1变异组与野生组患者在中位年龄、MDS亚型、染色体核型、外周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及骨髓原始细胞计数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对29例ASXL1变异患者进行了有效的随访,其中11例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白血病转化率为37.9%。在92例野生型患者中,13例进展为AML,白血病转化率为14.1%。ASXL1变异组白血病转化率明显高于野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 0.01)。结论ASXL1变异在MDS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并常与U2AF1及TET2基因变异共存,伴有该变异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白血病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