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从听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理解错误信念的比较,听力障碍儿童对不同心理状态的认识,不同特征听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比较三个方面概括听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研究;并指出语言、交往、训练会对听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产生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现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天手语聋童的心理理论发展趋势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错误信念任务范式对117名11-16岁后天手语聋童的心理理论水平进行测试.结果:①大部分14岁的后天手语聋童不能通过错误信念任务,而15岁的大部分能通过;②同一年龄组中年级越高的聋童心理理论发展越好(F (3,117) =6.014,P<0.005);③在意外地点任务中女孩的成绩要显著高于男孩(t115=2.182,P<0.05),意外内容任务成绩则没有显著性别差异.结论:15岁可能是后天手语聋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年龄,受教育年限和性别因素对其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往对情绪调节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正常群体,而对情绪障碍患者如焦虑、抑郁等临床患者则关注较少.此外,目前对情绪障碍的治疗主要应用认知行为疗法,但是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存在着不足,它们倾向于减弱情绪与思想和行为的联系,而对情绪障碍患者的情绪调节研究为我们思考情绪障碍的治疗带来了新的观点.文章主要从情绪调节的策略、神经机制来说明情绪障碍患者的情绪调节,并探讨了情绪调节对治疗情绪障碍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情绪调节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正常群体,而对情绪障碍患者如焦虑、抑郁等临床患者则关注较少。此外,目前对情绪障碍的治疗主要应用认知行为疗法,但是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存在着不足,它们倾向于减弱情绪与思想和行为的联系,而对情绪障碍患者的情绪调节研究为我们思考情绪障碍的治疗带来了新的观点。文章主要从情绪调节的策略、神经机制来说明情绪障碍患者的情绪调节,并探讨了情绪调节对治疗情绪障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听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理解错误信念的比较,听力障碍儿童对不同心理状态的认识,不同特征听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比较三个方面概括听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研究;并指出语言、交往、训练会对听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产生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现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在消极情绪背景下内隐情绪调节对注意瞬脱的影响。方法:选取50名大学生,随机等分为启动情绪控制调节目标的调节组和未启动的非调节组,采用情绪性操作诱发被试的消极情绪,通过词语搭配任务启动情绪控制调节目标,比较两组被试对注意瞬脱任务两个靶刺激(T1和T2位置上的数字)的反应正确率。结果:在完成内隐情绪调节目标启动后,调节组被试的内隐消极情绪得分低于非调节组[(1.98±0.56) vs.(2.05±0.40),P=0.044]。当T2在T1呈现后的200~500 ms内呈现时,两组被试对T2的正确报告率均显著下降,调节组对T2的反正正确率低于非调节组被试,表现出更明显的注意瞬脱效应[Lag4:(86.12%vs.92.92%),P<0.05;Lag5:(93.56%vs.98.48%),P<0.05]。结论:消极情绪背景下大学生启动情绪控制目标能降低内隐消极情绪体验,同时表现出更强的注意瞬脱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我效能和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为有效开展中学生心理卫生工作以及更好地增进中学生心身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杭州市4所中学526名初、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3.0和AMOS 4.0建立生活事件、自我效能、焦虑抑郁情绪等因素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途径。结果自我效能总分分别与生活事件、焦虑、抑郁及心理健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生活事件既直接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作用,又通过抑郁、焦虑等情绪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作用。自我效能通过情绪和对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结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自我效能教育,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神经血管耦合以神经血管单元(NVU)为基础,发挥神经细胞与微血管之间信号传导、代谢调节等功能并共同组成屏障结构维持微环境稳态。神经血管单元在视网膜中广泛分布,与视网膜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关系密切,而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血管稳态失衡会导致多种视网膜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RP)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视网膜也有广泛分布,通过与其受体TrkB结合发挥促神经生长和损伤修复等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BDNF在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稳态失衡早期,即神经退行阶段可发挥损伤保护作用,同时减少神经来源的促血管生成物质,延缓疾病进程并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新策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