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uchenne肌营养不良 (DMD)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严重肌营养不良 ,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 ,病因为基因突变所致抗肌萎缩蛋白先天缺陷 ,主要病理过程为肌肉纤维进行性变性、坏死、脂肪填充 ,可累及多系统。本文就DMD的基因诊断、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 DMD的基因诊断1 987年由美国哈佛大学的Kunkel博士克隆了DMD致病基因 ,DMD基因长约 2 30 0Kb ,有 80个外显子 ,Xp2 1基因产物为抗肌萎缩蛋白 ,是 1 4Kb长的mR NA编码 ,主要位于骨骼肌的质膜面起细胞骨架作用 ,抗肌萎缩蛋白的基因缺失、重复或点突变 ,引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带蒂腹横肌瓣转位修复膈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新生儿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腹横肌的形态、血供及神经支配.结果1)腹横肌肌性部厚度平均为(0.98±0.22)mm,与腱膜部移行处的长度平均为(10.35±1.78)cm,平脐高度的宽度平均为(4.88±1.05)cm,腱膜部平均宽度(2.62±0.51)cm.2)腹横肌血供为多源性,由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腰动脉、旋髂深动脉升支供血,位置恒定.结论设计带蒂腹横肌瓣转位修复膈缺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老年人颈椎病临床特点及CT表现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 4 83例老年颈椎病患者进行椎体及椎间盘CT自由扫描摄片结果。结果  4 83例患者均患有单纯型颈椎病 (10 0 % ) ;CT表现为骨质增生有 4 4 4例 (占 91.93% ) ,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变性 2 5 1例 (占 5 1.97% ) ,椎间孔变形 36 2例 (占74 .95 % ) ,生理曲度改变 2 71例 (占 5 6 .11% ) ,小关节及钩椎关节退变 391例 (占 80 .95 % ) ,横突孔狭小145例 (占 30 .0 2 % ) ,椎管狭窄 (中央前后径 <10mm ) 2 90例 (占 6 0 .0 4 % ) ,项韧带钙化 16 9例 (占34.99% )。结论 老年人颈椎经CT检查如有椎间孔变形、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椎间隙变窄及椎管狭窄等4种征象中的 2项即可诊断为颈椎病。  相似文献   
4.
子宫肌瘤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方法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20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股动脉穿刺分别入双侧子宫动脉,经导管注入真丝线段和明胶海绵,阻断其血供,并加强临床护理。结果 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19例患者的肌瘤和子宫体积明显缩小。结论 子宫肌瘤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和护理,疗效确切。创伤小,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开颅术中减少脑脊液 (CSF)鼻漏产生的措施及治疗原则。方法 结合文献报道 ,回顾性分析 2 4 0例桥小脑角区手术后CSF鼻漏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 8例CSF鼻漏 ,均因颞骨气腔区骨质破坏 ,CSF经咽鼓管流出所致。结论 掌握颞骨气腔区形成的解剖特点 ,减少骨质破坏 ,加强封闭可能的漏口 ,可有效地减少鼻漏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医务人员对科技信息的需求,及时的跟踪和掌握医学科技发展的新动态,解放军第465医院于1994年引进《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开展计算机文献检索服务,近期又购置光盘驱动器、声卡,并在我市率先引进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及其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7.
用15具小儿尸体,对胸骨、腹直肌血供进行了详细观察.胸骨血供来自胸廓内动脉发出的胸骨支、骨膜支.胸廓内动脉的位置恒定,距胸骨外缘0. 6±0.1cm处下行,移行于腹壁上动脉.腹直肌由腹壁上、下动脉、肋间动脉供血.腹壁上动脉起点距正中线1.3±0.4cm,外径1.2±0.4mm,入肌点距离3.2±1.1cm,入肌点距中线2.1±0.6cm.腹壁上、下动脉在腹直肌内吻合.术中切断肋骨分离腹直肌上端时,应保护腹直肌与肋骨结合部、胸廓内动脉、腹壁上动脉,保证术后侧支循环的建立.剥离胸骨时应保留骨膜,既可保存骨膜动脉又可利于术后胸骨的血供,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膈疝是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的疾病之一,死亡率较高.对这类严重的畸形,以往曾用很多不同的材料作膈成型的代替物,但效果均不满意.本文作者对新生儿腹横肌及其血供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观测,为临床开展此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 8例均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男 2 1例 ,女 17例 ;年龄 2 7~ 89岁 ,平均 49.3岁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时间 1.5~ 18个月。所有患者来院前均用各种止痛药 (如消炎痛、索米痛、卡马西平等 ) ,部分患者同时还应用激素、中药、针灸等治疗效果不佳。1.2 治疗方法  3 8例患者随机分 2组 ,治疗组 2 1例 ,采用SW b皮肤科治疗仪 (天津顺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 ,治疗期间停用一切药物及中药针灸等治疗 ,将治疗仪辐射探头放置距疼痛较明显的皮肤表面 3~ 5cm处 ,微波功率为 40~ 60mA ,照射时间为 2 5…  相似文献   
10.
综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3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对 33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手法结合中药治疗 ,30天为 1疗程。结果 :治疗前后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体征及症状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治疗总有效率93.94%。结论 :综合疗法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