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42篇
  免费   676篇
  国内免费   336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92篇
妇产科学   94篇
基础医学   531篇
口腔科学   99篇
临床医学   1990篇
内科学   1047篇
皮肤病学   329篇
神经病学   153篇
特种医学   3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978篇
综合类   3759篇
预防医学   1536篇
眼科学   130篇
药学   1613篇
  7篇
中国医学   1366篇
肿瘤学   422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324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667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664篇
  2010年   633篇
  2009年   634篇
  2008年   628篇
  2007年   671篇
  2006年   603篇
  2005年   644篇
  2004年   546篇
  2003年   508篇
  2002年   399篇
  2001年   454篇
  2000年   502篇
  1999年   450篇
  1998年   381篇
  1997年   409篇
  1996年   395篇
  1995年   333篇
  1994年   316篇
  1993年   242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60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5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世界第三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者认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5和(或)IL-37与CRC的发展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探究IL-35和IL-37在CR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分析IL-35和IL-37与CR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201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接受治疗的191例CRC患者手术病理蜡块的肿瘤组织,与其匹配的非癌组织是来源于同一患者的肠癌手术切缘蜡块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法将CRC患者的癌组织与非癌组织染色,并运用Image-Pro Plus将IHC染色阳性部分定量分析,结合随访结果,探讨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IL-35和IL-37的表达水平与CR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非癌组织相比,CRC组织中IL-35的表达量减少了50%(P<0.000 1)。CRC组织中IL-37的表达量与非癌组织相比增加了40%(P=0.012)。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癌组织中IL-35(HR=0.39;95% CI:0.16~0.97;P=0.04)的表达水平是CR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IL-35和IL-37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与CRC的发展有关,IL-35的表达水平可能是CR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位停经验方辅助甲氨蝶呤(MTX)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且同意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女性70例,随机分配成两组,各35例。1周为1个疗程,共1~2个疗程。观察组单次肌注MTX的常规用量,并服用异位停方;对照组单用MTX。用药2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用药1周后,血β-HCG减少≥15%的病患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82.9%,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3%和51.4%,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药物副作用较对照组少。结论:异位停方辅助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疗效显著,存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淫羊藿治疗抑郁症的抗炎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其抗抑郁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搜集和筛选淫羊藿的活性成分;利用PharmMapper服务器,TCMSP数据库对蛋白靶点进行预测和筛选;利用OMIM数据库,CTD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抑郁症的相关靶点以及抗炎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抗炎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淫羊藿"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并对网络拓扑结构分析;采用GOLD分子对接软件对活性成分与关键抗炎靶点进行结果验证。结果:筛选得到淫羊藿与抑郁症相关的12个活性成分,30个作用靶点,5个关键抗炎靶点;GO功能富集得到生物过程65个,细胞组成4个,分子功能1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41条,其中与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9个;分子对接验证淫羊藿苷与关键抗炎靶点能够形成最佳复合体。结论:揭示了淫羊藿通过抗炎靶点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网络作用于抑郁症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淫羊藿抗抑郁作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机体的正常止血功能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正常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及凝血/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平衡。遗传性或获得性的血管、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等止血、凝血机制异常,均可导致机体发生自发性出血或外伤后出血不止。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止血措施对改善出血性疾病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我们现对临床常用止血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不良反应及可能导致的并发症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6.
陆敏  田耀洲  夏军权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4):2888-2889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对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对79例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患者(胃息肉60例,结肠息肉19例)采用德国ERBE公司APC300型内镜专用氩气刀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79例患者全部临床近期治愈。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是安全、有效、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低钾周期性麻痹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低钾周期性麻痹(HOPP)的临床特点,探讨缩短恢复患者血钾浓度和缓解症状的时间、减少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9例HOPP患者按照历史对照分成前、后两组,前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给予口服氯化钾溶液或氯化钾缓释片、每500ml输液中加入10%氯化钾15ml单管静脉滴注。后为观察组,使用改良疗法,除常规治疗外,开始6h常规给予心电监护和10%氯化钾10~15ml加入500ml输液中双管静脉滴注;饮食宣教,指导患者进食富含钾食物;重度低钾加服安体舒通20mg,2次/d口服;每2~4h复查血钾和肌力。从治疗后血钾浓度和临床表现来观察患者恢复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有3例在补钾过程中因为心室颤动死亡,病死率为7.1%。观察组患者血钾浓度恢复较快,无不良反应。结论患者血钾水平与肌力之间呈正相关,患者血钾水平与恢复时间之间呈负相关。改良法明显缩短低钾恢复时间,可防止缓慢补钾的长时间低钾对机体的损害,避免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不会引起胃肠道反应,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补钾方法。  相似文献   
8.
财务集中控制管理模式正越来越被医院所重视,因为这有利于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发挥其监督职能;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它的安全;有利于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利于切实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笔者认为,医院财务集中管理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2003~2005年我院抗组胺药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斌  夏永华  方子正 《安徽医药》2006,10(7):539-540
目的了解抗组胺药在该院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调查该院2003~2005年抗组胺药使用品种、年销售量,采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组胺药品种变化不大,但使用有集中现象,用药金额2004年有所下降,目前最常用的是酮替芬、西替利嗪、羟嗪和氯雷他定等。结论国内制药企业应加大科研力度,多研制开发出长效、安全、经济的抗组胺药,以满足患者需求。  相似文献   
10.
MNNG诱导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对不同培养时间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作用的变化,确定培养细胞发生转化进而增殖的最佳诱导时间。方法 将23~28d虫龄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小盖玻片上,培养于含20%小牛血清及常量抗生素的RPMI-1640常规培养基中。将接种培养第4、5、6、7、8d的细胞分别设为5个实验组及其相应的对照组。实验组用含终浓度为3μg/ml 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48h,对照组用不含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相同时间,嗣后换用常规培养基培养4周,再改用含5%小牛血清的培养基继续培养。MNNG诱导后每周取各组培养细胞固定、制样,每组随机取3张小盖玻片进行电镜扫描观察,连续取样11周。结果 经MNNG诱导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表面出现形态各异的结构,既有与对照组类似的表面较光滑和有乳突的培养细胞,也有表面光滑如玻璃珠状的细胞,还有具长纤突、微嵴、皱褶、微绒毛、蜂窝和仙人球状等形态的细胞;实验1组培养至第5周即出现大量分裂细胞。结论 MNNG诱导培养第4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培养至第5周可发生转化而出现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