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病人:男性,4 岁 3 月。因发现脐部囊肿并反复感染 1 年余入院。其母诉病人自 1 岁开始,脐部常有“黄水”流出。曾给予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此种情况反复出现。体检:脐部正中可见一 5 mm×4 mm×3 mm大小囊肿,轻压痛,无脓血性分泌物流出。其左侧可见一 10 mm×9 mm×8 mm大小包块,质硬,无压痛及挤压痛,活动性差,与皮肤无粘连。腹部B型超声显示:脐部实质性病变。常规行脐部囊肿及包块切除术。术中切开左侧包块见其内为肉芽增生组织,其底部有一窦道通向正中囊肿。切开囊肿见囊内为坏死组织,其底部有一长约 3 cm的细管通向腹腔。扩大切口,…  相似文献   
2.
正放射治疗(放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尤其是对于鼻咽癌的病人,放疗是无远处转移鼻咽癌的首选和主要的治疗方法~([2])。但是在鼻咽癌放疗中并发的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和预后~([3])。尤其是在老年病人中,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风险高~([4])。高龄、肿瘤疾病本身及放化疗共同引起的免疫力低下,是引起老年鼻咽癌病人放疗治疗中,发生口腔黏膜炎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地防治肿瘤放疗后口腔黏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亚芬乳膏对头颈部肿瘤患者皮肤放射性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放疗科初次放疗的头颈部不同肿瘤患者70例,均有明确的病理学诊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除接受常规皮肤护理外,于首次放疗后给予比亚芬乳膏涂抹于照射野皮肤,至放疗后8周;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皮肤护理。观察、记录放疗中、放疗后两组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Ⅰ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3%和11.4%;Ⅱ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4.3%和68.6%;Ⅲ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和14.3%。皮肤反应发生剂量:照射量小于40 Gy时,治疗组有16例(50%)出现皮肤损伤,对照组有28例(80%)(P<0.05)。结论:治疗组较对照组能够明显减轻及延缓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比亚芬乳膏可以有效预防肿瘤放射治疗中皮肤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