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8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40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复发性视网膜脱离40眼中,原裂孔未封闭8眼,出现新裂孔或遗漏裂孔12眼,巩膜嵴偏位7眼,裂孔区凝固过度局部视网膜皱缩牵拉成裂孔3眼,裂孔后缘鱼嘴形成4眼,视网膜皱褶形成6眼.手术后解剖复位32眼,占80%.结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或加重是视网膜脱离复发最重要的原因.确定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原因,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确诊的CEC患者的12只患眼进行TTT治疗。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光斑0.5~2.0 mm,照射时间55~60 s,能量200~350 mW,对 FFA和ICGA图像所显示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进行照射,照射区未出现颜色变化或呈淡灰色。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FFA和ICGA检查结果。 结果 TTT治疗后0.5~3个月后所有患眼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提高5行以上者4只眼,占33.3%;3~5行者 5只眼,占41.7%;1~2行者 3只眼,占25.0%。治疗后10只眼行FFA和ICGA复查,其中FFA复查荧光素渗漏消失7只眼,减轻3只眼;ICGA复查CNV消失或明显缩小8只眼,CNV无变化2只眼。 结论 TTT治疗CEC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87-189)  相似文献   
3.
颅底动脉瘤常伴有眼部改变.一些动脉瘤在未发生破裂出血前仅表现出某些眼部体征.我院曾误诊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视乳头小凹 (congenitalpitoftheopticnervehead)是一种较少见的视乳头发育不良 ,早期若不合并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多无症状 ,但本病半数以上病例最终合并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从而导致视力下降 ,视物变形而就诊。我院门诊采用激光光凝治疗 1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女 ,2 1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 1月来诊。检查视力右 0 0 2 ,左 1 0 ,左眼无异常发现 ,右眼外眼无异常 ,屈光间质清 ,散瞳检查眼底 :于视乳头颞侧见一约 1/ 5PD大的黄白色凹陷 ,黄斑区水肿 ,中心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引起角膜内皮细胞化学性损伤的因素,探讨不同化学物质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将不同的化学物质用前房内注射、前房内灌注和玻璃体内注射等3种方法,制成兔角膜内皮细胞化学性损伤动物模型,用药后15d,对兔角膜行裂隙灯检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和数量及超微结构,分析不同化学物质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高浓度庆大霉素(25mg/0.2ml)及未经冲洗含有戊二醛的注吸头前房内注射的生理盐水,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重度损伤;Healon,麦斯特,生理盐水及Bssplus前房内注射,不会损伤角膜内皮细胞;硅油,重水,过氧化烷玻璃体内注射对角膜内皮细胞无影响.结论1.角膜内皮细胞的化学性损伤,与眼内注入化学性物质的浓度和时间密切相关;2.Bssplus、Healon和生理盐水的短时间灌注对角膜内皮细胞没有损伤;3.统一用药和器械消毒的标准,以预防内皮细胞化学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卵磷脂络合碘治疗玻璃体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卵磷脂络合碘(沃丽汀)治疗玻璃体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在本院眼科就诊的110例(140只眼)玻璃体出血患者,予沃丽汀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功能及玻璃体出血的变化.结果 本组病例中显效74只眼(52.86%),有效38只眼(27.14%),无效28只眼(20%),总有效率为80% 结论口服沃丽汀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玻璃体出血疗效可靠,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7.
倍频YAG激光治疗早期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倍频YAG激光治疗早期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用信频YAG激光治疗35例、42眼头部尚未长入角膜的翼状胬肉。结果:42眼中39眼经2~3次光凝后,胬肉体部血管萎缩,观察6~12个月胬肉停止生长,部分头部萎缩、变薄。结论:激光光凝有明显抑制大部分早期翼状胬肉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光动力疗法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与黄斑区视网膜光感受器完整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经临床诊断为CSC的30例患者(30眼)给予半剂量微替泊芬,联合光动力疗法(PDT),在治疗后第12个月,检查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同时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查,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光感受器层(IS/OS)的状态,并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PDT治疗后12个月,26眼(86.7%)视力保持稳定或明显提高。20眼(66.7%)在黄斑区可见完整的IS/OS,呈连续线状;6眼(20.0%)的IS/OS线呈断续状; 2眼(6.7%)未发现IS/OS线。具有连续或断续线状IS/OS的患者视力均好于IS/OS阙如患者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最后视力与IS/OS的完整性明显相关(P<0.05)。结论 慢性CSC光动力疗法治疗后的视力恢复与黄斑区视网膜光感受器的完整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兔眼真菌性角膜炎预后观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眼角膜在感染真菌后的自然病情转归的特点.方法10只新西兰白兔(20眼)作成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成模后不用任何抗真菌治疗.每天观察兔眼角膜结膜的改变,分别记录成模后不同时间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和混合充血的情况,同时行菌丝涂片检查.分别于感染后3、7、15、30 d时行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检查.回顾分析了35例人真菌性角膜炎患病后治疗过程和新生血管形成的时间,并与兔眼进行比较.结果兔眼感染真菌后初期出现角膜溃疡,并伴有前房炎症反应.第7天开始形成角膜新生血管,病情开始转向稳定,15 d后有好转趋势,到第30天时病情明显好转最终达到自愈,仅留下角膜白斑.第30天时真菌菌丝消失.人眼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时间明显晚于兔眼(生存率分析,P<0.01).结论兔眼真菌性角膜炎的转归与人眼有较大的差异,而且有自愈的趋势,可能与新生血管的长入时间不同,及眼表环境受药物影响有关.从而提示角膜新生血管长入对真菌生长可能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在未明确角膜炎症的性质前,应注意慎用激素和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532nm倍频激光击射兔眼诱发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532nm倍频激光击射有色家兔眼底,照射参数为:1000mW、50μm、0.1s;激光击射后1个月将家兔处死,行组织学检查,观察激光击射兔眼眼底组织学变化和CNV形成情况。结果 532nm倍频激光击射后,光镜下视锥、视杆细胞核下毛细血管丛状增生,血管周围有小灶出血,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萎缩断裂,脉络膜血管扩张充血。有的病灶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变性、坏死,部分脱落或消失,被增生的胶质细胞所取代,形成胶质瘢痕,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灶性增生。结论 激光小光斑、曝光时间短、能量过大击射有色家兔眼底,可引起玻璃膜破裂,诱发脉络膜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