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患者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19例为研究对象,均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开展MRI检测,明确诊断后给予针对性干预治疗,重点观察该病症MRI检查影像学特征,随访12~15个月,分析患者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指标变化。结果 MRI扫描T1加权,信号呈持续对称性低信号,T2信号则表现为明显高信号;扫描征象可见椎体软骨终板异常分离缺损,椎间盘破损。MRI征象中病变椎体与邻近正常椎体分界较为模糊;邻近受累椎体与椎间隙软组织均发生肿胀或增厚迹象,较病灶点椎间盘更为明显;治疗12~15个月,17例椎间隙感染者体征症状均完全消失,治愈率达到89.47%,1例治疗后依旧存在轻度间歇性腰痛,1例则伴有明显腰椎活动受限。治疗后,患者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分别为(10.35±2.17)×109/L、(78.69±8.34)mm/h、(51.97±4.07)mg/L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MRI技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后椎间隙感染诊断效果良好,能对感染病灶椎体、边缘、间隙及软组织做准确显像,明确患者病理变化特征,有助于准确鉴别诊断早期椎间隙感染。  相似文献   
2.
巴特氏综合征的特点是原发性肾小球旁细胞增生,导致高肾素血症,高血管紧张素血症,高醛固酮血症及低血钾性碱中毒,而血压正常,以及对外源性血管紧张素Ⅱ(简称ATⅡ)反应低下的一种综合征。本综合征于1962年首先由巴特氏等报告2例而被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 1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本组共15例.男10例.女5例。15例均行CT平扫,部分强化扫描,部分同时行MR检查。结果本组15例其影像学表现病灶主要位于脑组织深部,边界清楚。大小不等。单发或多发。团块状、圆形或卵圆形、不规则形、梅花瓣样。周围无或有轻到中度水肿。CT为略高密度或等密度。在T1WI为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扫描有明显增强。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些临床试验提示阿司匹林抗栓作用限于男性。为了验证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作用的性别差异,作者运用体外全血血小板凝集检测法,对男性和女性志愿者以及接受激素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研究。资料和方法女性志愿者29例(平均年龄39岁);男性志愿者25例(平均年龄47岁);前列腺癌患者36例(平均年龄71岁),其中15例作了睾丸切除术,6例接受雌激素治疗。所有受试者在检测前至少1~2周未服用过阿司匹林或其它抗血小板药物。无一例妊娠或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无一例在测试当天吸烟。全血标本用3.8%枸椽酸钠抗凝,加  相似文献   
5.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0岁,住院号78604。因右侧胸闷、胸痛2年余,近1月来加重,于1981年10月9日住院。患者于1979年冬起,常感右侧胸闷、胸痛,劳累后明显。时伴咳嗽,少量痰,低热,体温37.4℃左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分析的对象为60±10岁的连续62例慢性冠心病患者,经Holter监测证实均有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除3例外,均有心肌梗塞史,此后平均43(2~180)个月进行电生理测试。16例形成左室壁瘤。电生理测试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48小时。经右心电极导管程控刺激右室(期外刺激至多3个)。28例(45%)诱发持续性窒性心动过速(SVT),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复查:12例药物有效即仅能诱发心搏≤10次的室性心动过速(VT),另12例则否。15例(24%)诱发NSVT,仅11例伴有晕厥或心悸者给药后复查:7例药物有效即未能诱发VT,另4例则否。19例(31%)未能诱发VT。共34例未能诱发SVT。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总管十二指肠球部异位开口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例和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胆总管十二指肠球部异位开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合并胆总管结石,5例合并胆总管末端狭窄.分析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检测血常规及血清肝功能指标.行ERCP检查并治疗.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8月.结果 6例患者有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病史,2例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十二指肠溃疡病史.12例患者均有右季肋区疼痛.7例患者有发热寒战、皮肤巩膜黄染、右季肋区压痛.11例患者ALP和GGT升高,8例TBil和DBiL升高,7例WBC计数升高.(1)ERCP检查:12例患者十二指肠第二、三段均无乳头状开口结构.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有略高于周围黏膜表面的裂缝样开口,无典型的主乳头结构,周围黏膜粗糙、糜烂,胆汁自开口间歇性流出.5例患者可见不同程度的十二指肠溃疡.3例患者可见十二指肠球部变形.12例患者均插管成功.(2)胆道造影检查:12例患者胆总管末端进入十二指肠球部段均逐渐变细并呈镰刀状钩形结构.10例肝内外胆管扩张;7例胆总管结石;5例胰管显影,且开口于十二指肠球部.12例患者中,8例成功施行球囊扩张术(5例胆总管末端狭窄,3例胆总管结石);3例因结石直径>1.5cm,且胆总管十二指肠球部异位开口狭窄,行胆总管探查取石联合胆肠吻合术;1例ERCP取石失败,患者拒绝手术,行PTC经胆道镜取出胆总管结石.术后无出血、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后胆管炎表现未缓解,2例术后胆管炎复发,均行Roux-en-Y胆肠吻合术后治愈;这5例患者平均开腹手术时间为85 min(60~ 150 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0 d(8~14 d).1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8 ~ 90个月).随访期间,10例患者健康生存,无胆管炎、胆道结石等复发;其余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14个月胆管炎复发,其中1例伴胆总管泥沙样结石复发,均再次入院行Roux-en-Y胆肠吻合术后治愈,后期随访无复发.结论 反复发作的胆管炎、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右季肋区疼痛、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异常,ERCP检查十二指肠球部裂隙样开口并有胆汁流出,胆道造影检查见胆总管末端进入十二指肠球部段逐渐变细,呈镰刀状钩形结构是胆总管十二指肠球部异位开口的临床特征.该病的治疗以针对伴发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8.
观察尼莫通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病人 ,随机分为二组 :治疗组 40例 ,尼莫通 10mg/5 0ml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 ,连用 7天。对照组 40例 ,生理盐水 5 0 0ml加丹参注射液 16ml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 ,连用 14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2 .5 0 % ,显效率 70 .0 0 % ,明显优于对照组 70 .0 0 %、37.5 0 % ;此外 ,尼莫通还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尼莫通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10.
王××,男性,21岁,未婚,工人,于1979年4月14日因两下肢反复发作性轻瘫5年而入院。患者自幼感头昏、乏力、烦渴、多尿、夜尿、嗜盐食,偶有昏厥,近5年来曾4次发作性两下肢轻瘫,每次持续数日而自愈。入院前有发热、咳嗽、乏力,一周后两下肢不能站立,当时查血钾2毫当量/升,心电图示低钾改变,经静脉补钾后无明显好转。过去无结核、肾炎、心脏病、慢性腹泻及呕吐病史,亦无服利尿剂史。19岁时性才发育。父母健在,有一兄患“精神病”。体检:瘦小体型,智力正常,身高163厘米,体重40公斤,血压110/80毫米汞柱,心脏听诊偶闻早搏,两肺未发现异常。腹软,肝、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