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患者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前房角形态学检查的意义与价值,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纳入我院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13例,按照不同分期分为背景期DR组258例与增殖期DR组355例,同时选取糖耐量异常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研究受试者均采取OCT检查并记录前房角相关参数,包括房角角度(ACA)和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 AOD) 、房角隐窝面积(ARA)、小梁网虹膜空间面积(TISA),比较各组患者不同参数的差异。结果: 三组纳入研究患者的ARA500、ARA750、AOD750,AOD500,TISA750,TISA500参数存在差异(P <0.05),增殖期DR组房角开放程度各项指标、各组前房相关指标均小于背景期DR组与对照组,参数存在差异(P <0.05),背景期DR组各项指标又小于对照组,参数存在差异(P <0.05)。结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可很好的反应视网膜病变的参数变化,前房角形态指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青光眼预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唐敬巧  陈辑 《安徽医药》2017,21(2):270-27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病人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前房角形态学检查的意义与价值,为病人提供更准确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613例,按照不同分期分为背景期DR组258例与增殖期DR组355例,同时选取糖耐量异常病人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研究受试者均采取OCT检查并记录前房角相关参数,包括房角角度(ACA)和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房角隐窝面积(ARA)、小梁网虹膜空间面积(TISA),比较各组病人不同参数的差异.结果 三组纳入研究病人的ARA500、ARA750、AOD750,AOD500,TISA750,TISA500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期DR组房角开放程度各项指标、各组前房相关指标均小于背景期DR组与对照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期DR组各项指标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OCT检测可很好的反映视网膜病变的参数变化,前房角形态指标对DR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DM)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 DM 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30%~60%。在发达国家,其致盲率是工作年龄人群致盲疾病的第1位[1]。在我国,DR 是第4位的致盲性眼病[2]。DR 早期缺乏特异临床表现,很难引起患者重视。当患者到医院就诊时病变已处于中晚期并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3]。防止 DR 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4]。而开展 DR 的筛查,提高 DR的筛查效率则是问题的关键[5]。医务人员的专业影响力对患者能否定期检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大足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 DR 防治知的认知度进行问卷调查,统计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相关内科医务人员所经治患者请眼科会诊的次数及与住院患者患者总数的比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